張翼鴻
摘要:通過對炎山鄉的自然現狀和花椒生產資源狀況的分析,結合炎山鄉自然、社會經濟情況、地理位置、氣候、植被、土壤、人口狀況、人力資源等,對炎山花椒產業開發思路和對策提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建設性建議,為加快其花椒產業的發展,建設農村經濟支柱產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花椒產業;思路;對策
中圖分類號:S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4-0187-03
1、引言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屬蕓香科花椒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7m,莖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當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11個,卵形或卵狀長圓形。花期3~5月,果期7~9月。果皮含有揮發油,油的主要成分為檸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 alcohol)、牛兒醇(Geraniol),是我國傳統的香料和調味品樹種。昭陽區炎山鄉所產花椒具有較好的品質,因受氣候環境影響,其色澤青綠,皮厚肉多,顆粒大,特具香濃麻烈,醇香,味純正,口感酣暢,享譽國內市場,在當地享有“金江花椒”之稱。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花椒產業對炎山鄉的農村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以往的發展思路早已不適應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調整發展思路,提出新的發展對策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2、炎山鄉林業產業現狀
2.1 自然地理概況
炎山鄉地處昭陽區的西部,距市區113km,屬邊遠貧困山區鄉,東與大山包鄉相鄰,南接田壩鄉,西隔金沙江與四川省金陽縣接壤,北鄰大寨鄉,是兩省四縣的結合部。受金沙江和本鄉溝壑切割的影響,呈典型的山地高原氣候和江邊干熱河谷氣候,山高坡陡,氣候立體,石巖堆積,層巒疊障,深壑絕壁,巖石裸露。最高海拔2710m,最低海拔494 m,相對高差2000m。雨熱同季,冬春干旱,有一鄉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感。年平均溫度為11.7℃,最冷月均溫為2.1℃,絕對最低溫-13.3℃,最熱月均溫21.9℃,日均溫≥10℃的天數平均為191.3d,≥10℃的活動積溫3237.4℃,年降水量750mm。無霜期220d,江邊兩個村360d。土壤主要呈石灰巖山地黃壤和黃棕壤,局部地方有玄武巖、黃壤、土壤,肥力中,立地條件較差。
2.2 經濟狀況
全鄉轄區面積77.6 km2,鄉轄炎山、大溝、中寨、松樂、屋角、廟灣、小田、大沱8個村,54個自然村,18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776人;居住著漢、彝、苗、仲4種民族,其中農業人口21415人,人均占有耕地0.7畝,且分布不均,人均純收入620元,人均有糧182kg,土地貧瘠,廣種薄收,主產玉米、馬鈴薯、水稻;有糧無錢、有錢無糧現象十分突出,絕大多數農民基本處于吃糧靠救濟、用錢靠貸款的狀態。
2.3 林業生產基本現狀
炎山鄉現有林業用地3761.8hm2,有林地3103.6hm2,有經濟林658.2 hm2,其中花椒400 hm2,女貞180.9hm2,核桃66.7 hm2,其他水果10.6 hm2,2007年花椒產量45t,白蠟蟲產量7.5t,核桃產量30t。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配置,林副產品的數量、質量、品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更是十分迫切。但是,由于炎山鄉植被稀疏,且分布不均,水土流失加劇,干旱及滑坡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目前資源狀況無法適應全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2.4 花椒產業現狀、存在的問題和農業產業化趨勢
2.4.1 資源分布
炎山花椒全鄉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1800m以下的地區,主產區重點發展的村有6個,涉及112個村民小組。截至2007年底,全鄉已發展花椒400 hm2。
2.4.2 發展趨勢
2006年以來,炎山的花椒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一是種植面積逐步擴大。一些主產村如炎山村、屋角村、大沱村、小田村根據當地情況,集中了人力和物力,進行規模化種植,極大地推動了花椒產業化的發展。二是管理措施有所加強。通過市、區科技單位的不斷努力,群眾的管理水平有了不斷提高,而且對花椒管理的投入也逐步增加。三是綜合開發初見成效。近年來國家實施的退耕還林、天保、長防工程和基本農田水利建設,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有力地推動了花椒綜合開發的速度,同時也促進了加工企業形成。四是花椒產業已成為全鄉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培植地方財源的大產業。六是花椒產銷協會的作用已經初見成效,為了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2006年成立了炎山鄉林農產品產銷協會,李惠先注冊了“山特椒王”的花椒品牌,在各類展銷會上展出了炎山鄉的特色優勢產品,有力促進了該鄉花椒產品的銷路。
2.4.3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花椒的科技服務的力度達不到產業發展的要求。二是全鄉綜合管理水平的差距過大,產業效益得不到保證。三是花椒的深加工明顯滯后,產品的附加值太低,生產還處在出售原始產品的低水平上,具體體現在產量不穩定、價格不穩定、農民收入不穩定。
2.4.4 農業產業化趨勢和現狀
云南省委、省政府把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及農產品加工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堅持市場導向、企業帶動、互利互惠、擇優發展、科技先導、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目前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龍頭企業規模不夠強大,帶動能力弱;產業發展的層次較低,科技含量不高;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機制不完善、聯結不緊密,產業化發展缺乏有力的資金支持。endprint
3、炎山花椒產業的發展思路
炎山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經濟落后的社會現實,決定了全鄉國民經濟實力和群眾科技意識的滯后,體現在花椒栽培方式傳統、管理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低下、經濟效益不高。因此,要使炎山鄉花椒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就必須調整發展思路,制定新的發展方向。
3.1 調整思路及規劃原則
(1)根據炎山氣候和地理條件,在海拔1800m以下的地方主要發展花椒經濟林,有炎山、松樂、屋角、廟灣、小田、大沱6個村可以發展花椒產業。
(2)把發展重點從擴大面積轉變為加強管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向管理要效益;炎山鄉人均耕地O.7畝,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走依靠擴大面積增加效益的路子會越走越窄,近年來全鄉花椒面積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今后的主要工作應放在局部小范圍的調整上,因此,在現有栽培規模下,想要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就必須走強化管理、科學管理的路子。
(3)堅持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相統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發展;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提高山地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堅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持續林業;堅持突出重點,點面結合;堅持多渠道集資,地方和群眾投資投勞為主,國家投入為輔和誰投入、誰開發、誰受益。
3.2 重點扶持
把解決花椒樹齡壽命短的問題作為重點,進行科技攻關。近年來,全鄉花椒主產區花椒品種壽命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已經影響到了群眾的穩定收益和新發展的積極性,為此要多方籌措資金組織或聘請技術人員和專家,開展這一技術研究,著力解決這一技術問題。
炎山花椒產銷協會已經組建,要進一步推動由花椒產銷協會帶動下注冊的“山特椒王”的花椒品牌走上良性快速的發展之路,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引導公司建立優質示范基地,帶動全鄉花椒的全面發展。
3.3 加大花椒種植的科技含量
最大限度地發揮協會的作用,建立健全技術服務網絡,向科技要效益。以技術部門和技術人員、花椒大戶為骨干,成立花椒協會,在花椒主產區建立健全技術服務網絡,讓生產中的問題盡快反饋到技術服務網絡上,使之得以盡快解決花椒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4、規劃建設的指導思想、規模及效益分析
4.1 指導思想
以林業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科學技術為保證,產品開發為主體,統一規劃,區域開發,搞好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花椒開發檔次。培育優質、高產、高效的花椒經濟林,最終帶動全鄉人民增收致富。
4.2 規模
根據炎山鄉的資源分布現狀,炎山鄉規劃優質花椒基地666.7hm2,分3年實施完成,第1年實施花椒補植及低產林改造333.3hm2,第2年年實施花椒補植及低產林改造200hm2,第3年實施花椒補植及低產林改造133.4hm2。
4.3 效益分析
4.3.1 生態效益
花椒對栽培條件要求不嚴,可以栽于荒山及地邊,既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又可保持水土,也解決了經濟與糧食作物爭地的問題。大力發展花椒產業首先可使林地面積增加,區域小氣候得到改善。其次可減輕降水對地面的沖蝕,林木固土能力加強。由于林冠截流量和地被物量的增加,使水土流失現象得到了有效緩解,水土保持能力進一步增強。
4.3.2 經濟效益
通過市場調查,目前花椒供不應求,干花椒售價在30~50元/kg左右,每畝產值2400~4000元,經濟效益顯著,市場潛力巨大。而這僅僅為花椒果皮價值,不包括木材、枝葉等價值。
4.3.3 社會效益
可增加農業人口的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社會的穩定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地方的林業經濟收入,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山區民族經濟發展,為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經濟繁榮創造有利條件。
把炎山的花椒培植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條件,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對花椒的開發利用,可以做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炎山屬昭陽區最為貧困的西涼山四鄉之一,當地居民生活水平還很低,把生物資源與扶貧攻堅很好地結合,形成開發式扶貧,尋找優勢項目就顯得至關重要。由于花椒在炎山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是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貧困山區農民只有優勢產業帶動,才能實現持久穩定的脫貧。
5、發展對策
5.1 強化政府服務意識
在炎山經濟相對落后,群眾意識和經費投入都較低的情況下,林業技術的推廣,隨著國家免除農業稅政策的全面推行,政府機關的職能必將更多地轉變到服務上來,因此,努力提高政府機關行政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意識,把推動產業發展和服務群眾作為考核指標,讓行政和技術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行政對技術推廣的促進作用,帶動群眾走出依靠花椒產業脫貧致富的路子。
5.2 加大科技投入
積極主動聯合省、市、區科研院所,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到花椒種植科技中去,通過科研解決生產中的突出技術問題:比如品種改良、優質高產品種的推廣等,并把這些技術盡快應用到生產中去。同時,加大宣傳和動員群眾科學栽培、科學管理的力度。
5.3 培育規范市場
在主要的花椒集散地,建立規范的花椒市場,配備專門的檢疫、質檢、物價、檢驗等機構,保證銷售產品的質量,提高產品的信譽度和競爭力,不斷擴大炎山花椒的品牌效益,并建立和完善花椒的銷售網絡(電子銷售網絡),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企業的扶持力度。
5.4 多方面引進外資,共同發展
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優化市內投資環境,吸納和引進境外資金,投入到炎山花椒產業開發中來,特別是在加工產品的二次開發和加工企業的創建上,更應該廣泛招商引資,利用外來資金,在雙贏的前提下,創出炎山的品牌來,把炎山花椒產業做大、做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