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鳳
血液科是醫療機構的重要科室,該科室患者住院時間較長、且患者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因而極易導致患者產生不滿情緒,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風險[1]。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以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本院為探討血液科護理工作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采用兩種護理方式對接收的88例血液科住院患者進行護理管理,且效果顯著,現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在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血液科住院并接受治療的88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以平均分配原則為依據將所有患者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患者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53.3±5.3)歲;其中10例患者為白血病,20例患者為再生障礙性貧血,5例患者為淋巴癌,5例患者為多發性骨髓瘤,4例患者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觀察組男21例,女23例,患者年齡20~66歲,平均年齡(50.4±6.1)歲;其中9例患者為白血病,19例患者為再生障礙性貧血,6例患者為淋巴癌,5例患者為多發性骨髓瘤,5例患者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及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其具體措施如下。
1.2.1 建立風險管理組織,血液科應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其主要由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等組成,加強風險強化教育,使科室護理人員充分認識風險管理的相關知識,并且應明確護理人員的責任及任務;另外還應定期對護理安全情況進行分析,以及早發現護理安全隱患,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為護理質量提供保障。
1.2.2 增強風險管理意識,科室應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風險管理知識及相關法律知識培訓,使護理人員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責任意識及法律意識。
1.2.3 嚴格遵循風險管理程序,落實風險管理,科室護理人員日常工作應嚴格按照風險管理程序進行,首先應對風險進行識別,定期組織全體成員對當前病區內可能存在的一切不良事件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其次應進行風險分析,應組織成員對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明確風險驅動因素及造成的影響,并且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的對崗位輪換等進行調整,并制定相應的防范計劃,以有效的對風險進行預防。再次為風險應對,發生風險時應及時采用風險管理技術進行應對,盡可能將風險危害降至最低。然后為風險跟蹤,科室應及時將已發生的風險告知全體人員,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同時還應將已發生的風險、處理情況、改進措施等告知全體組員。最后為風險管理評價,科室應及時對風險管理效果進行評價,為之后的風險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鑒,以盡可能減少不良護理事件發生。
1.2.4 加強對高危環節防范與管理的重視,科室應抓住關鍵點,對于可能影響全局或易出問題的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管理及監督,及時對人員進行調配,盡量避免護理風險發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及患者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臨床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護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后僅1例患者發生墜床現象,其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3%,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后2例患者墜床,2例患者跌倒,1例患者燙傷,3例患者發生用藥錯誤,5例患者發生注射錯誤,其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9.5%,2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后其護理總滿意度為95.5%,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后其護理總滿意度為77.3%,2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比較[n(%)]
血液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其在治療造血系統疾病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該科室患者具有住院時間較長,醫療費用較高、治療難度大、病情復雜且變化快等特點,因而極易導致患者產生不安、不滿情緒,從而極易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對護理結果及護理質量造成影響[2-3]。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以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臨床上逐漸將風險管理應用于血液科護理工作中,護理風險主要是指院內患者護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其是客觀存在的,并會貫穿護理過程始終[4-6]。而醫院護理風險管理則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管理程序,其主要是設別、評價及處理現有及潛在的護理風險,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以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降低對患者、護理人員及醫院損害的一種管理模式[7-8]。本院為探討風險管理在血液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采用兩種方式對接收的88例患者進行管理,且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3%,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95.5%,對照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3.5%,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77.3%,2組患者比較均有較大差異(P<0.05)。這就表明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血液科護理中可有效的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可確保護理工作的安全性,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可改善護患關系,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推廣應用。
[1] 王子蘭.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23(4):253-254.
[2] 陳姝玨.護理風險管理在新生兒病房護理中的應用[J].家庭心理醫生,2014,10(1):107,110.
[3] 陸蘭芬,楊益蘭.護理風險管理在跨科收治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3):374-375.
[4] 賈慧琴.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9):163-164.
[5] 楊艷霞.腎臟內科疾病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4(5):207-209.
[6] 唐旭麗,鄧旭,鐘毅,等.護理風險管理在高干科應用的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4,35(8):1776-1778.
[7] 馬敏.臨床護理的職業風險管理[J].當代醫學,2010,16(3):25-26.
[8] 楊曉暉,陳淑儀.風險管理在口腔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7(1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