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玲
摘 要:本文對液壓與氣壓系統的拆裝維護和調試課程從教學目標、采用方法、項目的實施及項目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形成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
關鍵詞:骨干校建設 教學方法 理實一體化
依據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液壓與氣壓系統拆裝維護和調試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提供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課程建設是緊緊圍繞工作案例作為項目進行分析,確定完成這些項目所需理論知識、相關計算、識圖要求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整合。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了解液壓與氣壓工作原理;掌握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及輔助元件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具備機械加工業崗位群所需的液壓操作技能與技術應用能力,重點強化學生在各個典型液壓系統中能獨立完成安裝連接、調試運行、故障排查和維修操作的能力。在授課過程中,逐步建立適應現代生產方式的工作規范,使學習者掌握技術,并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
一、具體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能掌握液壓油及切削液的知識,掌握液壓與氣壓的工作原理,掌握各種元件的圖形符號;掌握泵的性能參數,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結構特點;掌握液壓缸的結構,液壓缸活塞的速度計算;掌握方向控制閥、壓力控制閥及流量控制閥的結構、工作原理、分類及應用;掌握典型液壓與氣壓系統回路分析;獨立處理液壓或氣壓系統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常見故障的基本能力。
2.能力目標
學生具有安全操作液壓與氣壓系統的能力;具備液壓與氣壓系統分析能力;熟練掌握常用的動力元件,執行元件,各種控制元件及輔助元件分析運用能力;能夠具有對典型的液壓泵、方向控制閥、壓力控制閥及流量控制閥正確選擇,拆裝的能力;能夠對液壓和氣壓系統進行安裝、檢測、運行,具有對液壓與氣壓系統故障排查和維修的能力。
3.素質目標
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況和闡述;能在學習過程中積極與他人合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具有熱愛科學、實事求是的學風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能夠與人和睦相處,團隊意識強;具備良好的職業綜合素養和工作態度。
二、主要采用的方法
液壓與氣壓系統拆裝維護和調試課程是以“做”為主體的課程,液壓與氣壓系統安裝連接,調試運行,故障排查和維修操作的能力訓練分為5個環節。
課堂操作示范時,教師將液壓與氣壓知識融入案例中進行講解示范;課內實踐時,學生根據課堂所要求完成的項目,自己動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開展課外拓展項目時,由教師選擇一個比較復雜的項目要求或回路,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完成回路的連接、調試;進行綜合項目訓練時,學生全面運用所學習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按照工作過程,進行一個系統的所有元件的選擇、回路的設計、回路的連接和調試。
三、課程的作用
該課程是針對車工崗位中的對設備潤滑及切削液的使用知識有要求,以及在中級和高級中的對普通車床和數控車床中常見的液壓與氣壓回路的常規檢查,檢測及故障判斷,維護也有要求的具體任務,培養學生對液壓元件的性能測定及拆裝,液壓回路的連接、調試及維修的能力。
教學方法的設計目的是除了本身可以達到使學生從理論的知識中積極思考或從事簡單的實踐活動之外,還要有許多方法提供給學生。例如:給予啟發并刺激良好的學習動機;適時調節氣氛,不至于使學生陷于枯燥的學習過程;解決問題時,可以增強小組團隊學生之間的分工合作與吃苦耐勞的職業素養;可以增強團隊中學生之間的配合與友情;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互評與互助;可以達到協同學生之間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盡量提供給學生創新的條件和機會;使學生養成自主、創造、思索和負責的工作作風等。
四、小結
教學方法的設計關鍵在于學生的自學情況。教師除了要有豐富的經驗和相關知識外,還需要對不同年級、不同特點的學生有所了解,并掌握他們的學習心理;也要具有指導學習實踐過程的各種能力。由于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思維和隨機應變的處理問題能力去完成指導的工作。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給予不斷的鼓勵,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蘋.高職課程開發理論、方法與案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2]黃春麟.面向可持續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3]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