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幼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計財處 陜西·咸陽 712100)
自21 世紀以來,隨著國家政策對高等教育的支持,再加上近年來我國經濟的中高速發展,高等教育呈現蓬勃發展、百花齊放的局面,科研項目的增多、經費支出的加大,對高校經營管理產生重大影響,近幾年來,科研經費挪用腐敗案件屢次見諸于報端,作為高校關鍵的“系統防火墻”內部審計機構,在日常監督和安全保障方面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就對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部審計必須綜合考慮高校所處的環境和面臨的經營風險,分析日常經濟業務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和舞弊行為,并以此為出發點,依據審計風險模型,制定相適應的審計計劃,獲取充分、適當的相關支持證據,以確保內部審計在高校審計工作中的效率和效果。
審計風險的高低與單位所處的行業有關,同時也與被審計單位的內部結構有關,例如,單位內部管理人員的能力和思想偏好、單位資產被挪用或侵占的風險、單位所在行業是高風險行業、以及發生重大不確定事件的風險,另外,內部控制是否健全也影響審計風險的高低,即所涉及的內部控制未能防止、發現和糾正重大錯報發生的危險。
重大錯報風險問題屬于無法預知的客觀存在,重大錯報問題風險越高,財務報表的可信性就越低。
1.報表方面風險
報表方面風險表現在與財務報表的多個項目錯報風險有關,通常源于薄弱的單位整體層面內部控制或信息技術一般控制,難以體現在某一個具體賬戶余額存在錯報,例如:單位管理層對發生的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缺少關注,從而導致員工舞弊和侵占單位資產;又例如企業的人力資源政策缺乏公平公正性,導致“走后門”“找關系”現象經常發生,進而影響單位員工的整體素質水平,這些缺陷源于薄弱的控制環境,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廣泛影響。
2.認定方面風險
認定方面風險通常與某個具體的賬戶余額或者某項具體披露不充分有關,例如管理層設計的的資金能夠得到合理使用的授權審批支付控制活動,直接影響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的賬戶余額,內部審計人員通過控制測試可以證實授權審批控制是否得到執行,通過實質性程序檢查付款單是否經過主管人員簽字批準,以實現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不存在重大錯報問題的審計目標。
審計風險=可接受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
如果將審計風險設定為既定水平,可以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問題評估結果呈反比例關系:評估的重大錯報問題風險越高,可以接受的檢查風險問題越低;評估的重大錯報問題風險越低,可接受的檢查風險問題越高。
舉個例子,如果將固有存在的審計風險水平設定為5%,重大錯報風險的水平為25%,那么我們可以計算出(粗略估計值)可接受的檢查風險為20%(5%/20%),這個時候在設計審計程序時只需將檢查風險降低到20%即可;如果把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為50%,那么可接受的檢查風險為10%(5%/50%),這個時候在設計審計程序時就需要將檢查風險降低到10%以下,以保證可接受審計風險為低水平。
現代個性化的推薦系統所利用的推薦算法主要可以分為4種,在下面,我們將分別來討論這四種不同的推薦算法的特征。此外,在一些特定的問題中,還會涉及到一些非傳統的,并不常用的推薦算法,限于篇幅,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暫不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參考文獻[1]中的相應章節。

圖1 審計風險模型關系圖(方形面積越大,風險越高)
內部審計機構在單位治理結構中應當具有履行審計職責的組織地位,以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可以不受單位領導層的限制而開展審計活動,并發表內部審計意見。具體來說表現為內部審計向哪個級別的治理層或管理層負責,這對于內部審計機構保持獨立性地位相當重要。
內部審計的工作應該直接向校董會或者審計委員會報告,不受每一級管理層的限制或者影響,否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將因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施加的任何限制和約束,而對獨立性造成非常嚴重的不利影響。總而言之,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開展審計工作的基礎,是內部審計保持客觀公正的靈魂。
單位管理層的職責是制定嚴密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財務報表的真實性,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
內部審計的工作可能包括評價控制、監督控制的運行以及對內部控制提供改進建議。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了解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提供合理有效的保證,以實現下列目的:(1)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合理性。(2)觀察內部控制是否得到執行。(3)詢問和檢查相關檔以確定內部控制由誰負責執行。(4)觀察內部控制在日常經營中是否一貫運行。

圖2 內部控制審計一般流程圖
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檢查單位的內部控制手冊和其他書面指引獲得有關信息,通常來說,詢問處理具體交易和業務的工作人員是最直接的方法。例如:科研活動的材料采購可能涉及倉儲部門(材料請購單開具)、會計部門(負責賬務處理)和驗收部門(負責驗收),出現這種涉及多方利益的情況下,詢問負責處理具體業務的人員的上級領導通常更加有效。
在了解過程中,內審人員還能注意到許多正在執行的控制,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可能在哪個環節缺乏控制的情況,以及可能發生錯報而需要控制的環節。
在詢問過程中,內審人員可以檢查并在認為必要時在審計工作底稿中保存部分單位檔的復印件,便于確定重要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設計是否存在缺陷。
審計的獨立性一般可以劃分為形式上和實質上兩種。
形式上的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部門直接受校董會或者審計委員會的領導,并負有直接向治理層報告重大事項和重大異常情況的權利,不受各單位領導和關系的影響,從而能夠確保單位內運作的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
實質上的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人員的一種內心狀態,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提交內部審計報告或者提出結論時不受損害職業判斷的影響,遵循客觀和公正原則,保持良好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雖然單位內部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之間存在諸多差別,但是兩者為達到審計目的采用的某些審計程序是基本相似的。例如,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都會運用觀察、詢問、函證和分析程序等審計方法,審計人員都要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支持所得出的結論。另外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審計對象,即被審計單位,在很多業務方面也存在著重疊。因此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時,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正常發揮作用的基礎是內部審計機構整體的專業勝任能力。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一個整體必須具有能夠熟悉勝任單位各種經營活動的技能,一個合格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促進自己了解和熟悉單位生產活動的流程,以便在執行內部審計工作時能夠做出恰當的職業判斷,另外,在國家政策方針變化時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如果內部審計人員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承接了難以勝任的業務,就可能給單位乃至相關利益者帶來危害。
在制定內部審計人員的薪酬政策時,應當注意的是,一是避免內部審計的薪酬與其他部門的評價掛鉤,否則內部審計的效果將因密切關系產生對獨立性的不利影響。二是內部審計機構不能提供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或者內部控制設計的服務,否則將因自我評價而失去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合理保證。三是內部審計人員的業績評價應當由校董會或者審計委員會來執行,保證內部審計機構不受限制地執行審計業務。
我國的內部審計工作處在一個從“賬項基礎審計”向“風險導向審計”的過渡時期,隨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的無縫接軌,風險導向下的內部審計是大勢所趨。為了更好的服務于高校經營管理,內部審計人員必然要參與到高校的經濟行為中去,這就要求內部審計人員除了具備扎實的財務會計知識外,還要具備審計人員具備的良好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勝任能力。從我國的目前情況來看,內部審計受制于單位領導的現象普遍存在,單位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對防范應對風險和支持內部審計工作迫在眉睫。內部審計人員也要努力學習審計知識,熟悉單位各種采購、生產、銷售業務處理流程,切實做好單位資金和財產安全,成為防止和發現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火墻。
[1]關于高等學校內審工作職責的探討[J].財經監督,2010,(22).
[2]淺談如何加強高校內部審計整改監督[J].監督與理財,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