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明 楊海華
(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天津300270)
根據CNNIC 發布的第33 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 年12 月,我國網民數量已經達到6.18 億,手機網民達到5 億,占網民數的81%,學生網民占25.5%[1],是網民隊伍中最大的一部分,大學生無疑是學生網民隊伍中重要的一支。知識水平較高的大學生群體作為龐大網民群體中的一部分,其對互聯網的使用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反映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大學生對網絡使用的需求增多,同樣也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基于此,筆者通過對Emerald 數據庫以及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以“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為主題進行檢索,選取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文獻,對國內外大學生信息行為方面的相關文獻進行綜述,以期為高校圖書館在今后大學生信息服務方面提供一些合理的參考。
國外研究人員比較注重使用實證研究方法開展對大學生網絡的使用方面的研究,通過具體的調查分析得出結論。主要包括以下:
美國的研究者Milam Aiken 采用美國兩個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為案例進行研究,論述了學生以校園信息系統為平臺,進行電子郵件的收發、電影與音樂的下載;在線教學管理平臺與網絡教學管理系統的應用等[2]。Ireneus Luambano 和Okon E.Ani 都對大學生使用互聯網是不是以學術研究為主要用途以及大學生利用網絡狀況以及使用網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考察。調查顯示大學生使用網絡水平較低,主要原因是在做研究時電腦與互聯網設施不足;另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使用網絡主要是用來與家人和朋友進行聯系溝通,而通過使用網絡進行學術研究的大學生則不多。這個原因被認為是缺乏有效利用互聯網所需的技能,利用電子資源的水平差。研究報告建議提供更多的計算機與網絡設施,提高上網速度,以及為利用互聯網的培訓提供更多的機會[3-4]。
Timothy T.Perry 主要研究大學生使用互聯網是否有年齡差別,其對美國東南部3 個學校進行跨學科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使用情況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作者還做出了預測,他認為各年齡組之間在今后的互聯網使用中的差別不大[5]。Jones 等學者的調查顯示,在美國有近86%的大學生每天使用互聯網[6],而且調查發現種族、性別對大學生的網絡使用行為有極大的影響,此研究結果證明了性別影響著大學生在網絡使用途徑及態度等方面的問題。
Fortson 等的調查顯示,在美國有高達90%的大學生每天上網[7]。Anderson 的研究表明,互聯網的使用對美國大學生的學習和社交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學生的專業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8]。
我國研究人員多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大學生的網絡信息行為:
任其翔,王艷妮認為網絡獲取信息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手段,大學生男女上網比例都達到99%以上。通過調查她們發現,目前網絡活動是大學生課余生活的組成部分,而且大學生對互聯網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大部分學生都能較好的分配上網時間,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使用網絡過于頻繁,在網上遨游的時間較長,影響了學習和生活[9]。
針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調查分析研究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調查:
2.1.1 上網目的調查表明,大學生上網目的主要包括利用網絡檢索、獲取學習資源、網絡聊天、網絡游戲、網上購物、在線觀看影視作品、瀏覽新聞、收發電子郵件等。但通過網絡來獲取學習資源的大學生所占比例比較低,只占20%左右;而用于娛樂功能的大學生占大多數,如李林英課題組的調查數據顯示,具體見表1。

表1 李林英課題組調查數據表[10]
曹榮瑞等老師在對上海市大學生網絡使用狀況進行了調查。具體見表2:

表2 曹榮瑞課題組調查數據表[11]
2.1.2 上網需求
王良成發現大學生的信息需求多集中于新聞,娛樂,對就業和就學信息、學術或技術知識的需求相對不高,他們的網上行為包括:學習因特網技術、瀏覽因特網信息、訪問因特網的有關站點、檢索學習資料、尋求新的就學途徑、了解人才市場信息、利用E -mail、運用BBS 或虛擬社區,及網上娛樂[12]。
2.1.3 上網時間
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基本在5 個小時之內,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長約為2 ~3 小時,且基本都是在晚上,因為除了選修課外,晚上大部分時間是由學生自主安排的。對上海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使用電腦上網平均時長約3 個小時,而通過手機上網平均時長約為1 個小時12 分鐘[11]。
2.1.4 上網場所
大學生主要的上網場所是宿舍、機房、家、網吧。調查顯示雖然大多數學生主要在宿舍上網,但也有一些大學生選擇校外網吧上網,主要是為了滿足游戲對電腦高配置的要求[13]。
2.1.5 網絡使用動機
譚文芳經過對大學生的調研,認為大學生上網使用動機可以分為:社會交往動機;自我肯定動機;匿名交往動機;虛擬社群動機;商品咨詢動機;社會性學習動機[14]。
2.1.6 網絡依賴與網絡成癮
調查顯示,大學生非常依賴網絡,而且日益呈現出一種不離化的發展趨勢,林佩云的調查顯示,學生對于網絡“相當需要”的占74.71%,學生與網絡“密不可分”占10.05%[15]。
互聯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少數同學對網絡過分癡迷,超出了正常限度,形成網絡成癮的心理疾病,使學習生活都受到了極大影響。大學生網絡成癮會導致其心理功能受到損害。
2.1.7 網絡影響
調查顯示,將近80%的大學生在學習上受到網絡的負面影響,而僅有20%的大學生能夠做到把網絡與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使用網絡促進學習。網絡還影響了現實中的交流時間和次數,網絡在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10]。
2.1.8 網絡信息檢索
任其翔,王艷妮調查發現:大學生最主要的信息檢索途徑是“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其次則是選用“網絡社區”與“數據庫”;利用“互聯網軟件”進行信息檢索或者選擇用百度新聞搜索工具[9]。
李書寧闡述了影響網絡用戶的信息行為的主體因素和環境因素,并將信息檢索行為區分為被動的注意、被動的檢索、主動的檢索和持續的檢索,他認為可近性和易用性及對網絡的熟悉程度在用戶的信息檢索行為中發揮重要的作用[16]。
2.1.9 網絡行為失范
余會芹調查發現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包括:不當信息的傳播;不良信息的瀏覽和非正當信息獲取;網絡交往行為失范、言語行為失范、使用行為失范[17]。
2.2.1 主觀原因
主要包括:網絡認知對網絡行為的影響,作為網絡行為主體的部分大學生對網絡的認知存有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現在對“虛擬”的誤解上面;網絡行為主體的道德自律松懈;心理動機的驅使在有些時候,部分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會受到技術顯示、好奇滿足、自我宣泄等心理動機的驅使,而做出一些網絡失范行為[17]。
2.2.2 客觀原因
主要包括:活動場域的轉變;深刻的文化根源;網絡社會規范缺位。
調查顯示,大學生使用網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使用網絡過程中重視自我的表達,忽視參與政治以及關注社會公共事務的熱情;大多數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交流,通過網絡進行休閑娛樂,網絡的多方面的信息傳播功能還未得到充分發揮;網絡使用具有一定盲目性,對網絡信息缺少辨別性接受;網絡使用過度,缺少自我控制力;疏于網絡新技術的認知和運用,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網絡使用缺少誠信,網絡倫理現狀令人憂慮[17-19]。
總結得出提高大學生網絡利用能力的對策主要包括: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加強對大學生思想的引導;提高校園網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以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育人;將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教學體系,系統提高學生媒介使用能力;加強大學生自律教育;完善網絡行為規范的相關立法;加強網絡管理制度的建設。
綜合國內外的調查分析發現,國外在大學生網絡使用方面更注重研究高校的互聯網設施以及電子資源等外部因素,通過調查大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水平,分析原因多為對大學生使用互聯網的培訓不足,提出的建議多為建設性意見,具有可行性。而國內的研究大多是從學生自身的因素作為出發點,調查分析學生上網的外部特征,如上網時間、上網場所等,提出的建議偏向于理論性,缺乏實踐性。我國在考慮學生自身因素的基礎上,有必要提高高校的互聯網設施及大學生的上網環境,加強對大學生互聯網使用的培訓。對于我國高校圖書館來說,針對大學生網絡使用行為,其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圖書館要積極在大學生中進行信息倫理教育,通過不同類型的講座,輔助案例分析,讓大學生掌握如何合理使用網絡信息,自覺遵守網絡信息獲取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引導大學生在使用網絡信息資源時,尊重作者的知識產權,提高信息倫理道德水平;同時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展覽讓大學生了解網絡信息行為失范以及網絡成癮帶來的危害,并幫助大學生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行為,與違法的、不健康的信息行為做斗爭,規范網絡語言及行為,從而提高大學生的信息道德水平。
高校圖書館應該與教學部門合作,強化文獻檢索課的地位,使文獻檢索課得到應有的重視。文獻檢索課是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而一些大學生在網絡使用上存在一些問題,如檢索方法單一、檢索渠道不多等問題。高校圖書館館員要根據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進行調研,找尋學生在網絡使用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們存在的問題進行文獻檢索課教學,根據不同類型學生開展不同層面的文獻檢索教學活動,如為本科生開展館藏利用講座,以及基本數據庫、網絡搜索引擎的使用等;為研究生和教師講解外文數據庫的使用以及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的使用,通過不同類型的講座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檢索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此外高校圖書館要大力發展網絡在線教學,通過在線教學,大學生可以在這一平臺開展自學,自主測評,強化文獻檢索知識的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大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
首先,溫馨而又舒適的閱覽環境以及先進的硬件設備是吸引大學生從網吧走進圖書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我國一些高校圖書館在電子閱覽室建設和管理上卻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計算機設備陳舊、管理較松懈,館員計算機水平不足等問題。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為學生及時更新計算機設備,做好計算機系統的維護工作,促使一些學生從網吧逐步走進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其次,一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大學生在數字資源使用以及計算機使用上還比較落后,急需加強此方面的培養,因此電子閱覽室管理人員要加強計算機技能以及電子資源使用技能的學習,為那些來自貧困地區的新生開展計算機基礎知識講座以保障他們能很快融入大學的學習生活中。
首先,圖書館應該積極向大學生進行宣傳,引導大學生走出網絡,走進圖書館,并通過視頻、現場參觀等方式讓大學生了解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館藏結構,加強圖書館作用的宣傳。其次,通過不定期的聘請圖書情報專家舉辦不同類型的講座,幫助大學生提高網絡信息的利用能力與信息分析能力。最后,高校圖書館要把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作為圖書館工作的主要內容,并成立專門的部門和專職館員負責此項工作,圖書館可以嘗試建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基地,通過館員或者校內外專家開展講座、座談等形式與大學生展開互動與交流;利用網絡技術對大學生進行遠程培訓教育;利用圖書館主頁針對現有館藏信息資源及其檢索利用技巧,做成系列網絡課件,使圖書館用戶信息素養教育成為一種全方位、立體的、經常性的活動,使用戶信息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健康發展[20]。
通過翻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筆者認為大學生在網絡使用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因此,作為信息服務部門的高校圖書館應該肩負起自身應有的職責,深化信息服務工作,提高大學生信息素養與信息能力,同時根據大學生在網絡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高校圖書館要聯合校內各教學單位,加強對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的教育、監督與管理。
[1] 第33 次CNNIC 報告:網民互聯網行為解讀[EB]. http:∥tech.163. com/14/0117/01/9IOLLB0E000915BF-all. html,2014-04 -15.
[2] Milam Aiken,Mahesh Vanjani,Baishali Ray. College student Internet use [J]. Campus - 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03,20(5):182 -185.
[3] Ireneus Luambano,Julita Nawe. Internet Use by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Dar es Salaam [J]. Library Hi Tech News,2004,21 (10):13 -17.
[4] Okon E. Ani. Internet access and use -A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ree Nigerian universities [J]. 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0,28 (4):555 -567.
[5] Timothy T. Perry,Leslie Anne Perry,Karen Hosack - Curlin,Internet use by university students: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n three campuses [J]. Internet Research:Electronic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Policy,1998,8 (2):136 -141.
[6] JONES S,JOHNSON - YALE C,MILLERMAIER S,et al.U. 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use:race,gender and digital divid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 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9,14 (2):244 -264.
[7] FORTSON B L,SCOTTI J R,CHEN Y,et al. Internet use,abuse,and dependence among students at a southeastern regional university [J].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07,56(2):137 -144.
[8] ANDERSON K J.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01,50(1):21 -26.
[9] 任其翔,王艷妮. 大學生網絡信息行為調查——以武漢大學為例[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 (21):17 -19.
[10] 李林英,張毅翔,鄒昕,等. 大學生網絡使用行為的調查分析[J]. 北京教育:德育,2010,(11):69 -71.
[11] 曹榮瑞,江林新,廖圣清,等. 上海市大學生網絡使用狀況調查報告[J]. 新聞記者,2012,(4):58 -63.
[12] 王良成.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信息需求與利用行為調查研究[J]. 情報科學,2002,20 (2):217 -221.
[13] 章穎,蔣沖,張偉. 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的調查分析[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1,30 (5):70 -74.
[14] 譚文芳. 大學生網絡使用動機類型及其與網絡成癮的關系分析[J]. 長沙大學學報,2005,(9):109 -111.
[15] 林佩云. 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與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0,(9):69 -72.
[16] 李書寧. 網絡用戶信息行為研究[J]. 圖書館學研究,2004,(7):82 -85.
[17] 余會芹. 大學生網絡行為失范及其防范策略研究——以西安市高校學生為例[D]. 長安大學,2010.
[18] 孫琳琳. 大學生網絡利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教育管理,2011,(11):100 -102.
[19] 尹立新,殷永橋,韓培花. 大學生網絡使用問題及德育教育對策[J]. 職業時空,2007,(10):41 -42.
[20] 李貴成. 論規范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行為的對策[J]. 圖書館學刊,2010,(2):4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