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安徽省教育廳2013年科研項目《基于倉儲配送作業的新型物流企業現場管理優化研究》(SK2013B459)的階段性成果
摘 要:物流倉儲人才的培養是當今高職物流院校的一個重要方向,根據時代要求,培養出適應性強、有能力、可持續發展的高職物流人才是高職物流院校的永恒任務和追求,本文從倉儲物流的培養過程出發,探索并總結出“三結合”(理實結合、訓賽結合、校企結合)的物流倉儲人才培養模式,也從一個側面解答了當前高職物流人才培養的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
關鍵詞:企業; 物流;倉儲人才;培養模式
一、當前物流倉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能夠勝任企業一線操作層的管理人才和管理層的操作人才。基于這種定位,許多高職物流專業都把企業需求的運輸和倉儲人才作為重要的培養方向,把工學結合作為培養過程的重要手段。但根據實際了解,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在培養方向、培養過程和培養實際與企業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要培養方向過粗或過細
許多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在培養方向設置方面,或貪大求全,的過粗或過細,過猶不及。比如某高職院校的培養方向是這樣設置的“培養在物流管理部門、外貿部門、工商企業、港口碼頭等崗位從事物流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的,具備物流規劃設計和物流經營管理、物流決策工作的復合型人才。”這個定位實際上是把當前物流業發展方向中的所有方向、高中低檔次乃至物流教育類的都涵蓋進去了,這實際上是一種“大雜燴”的培養方式,對于高職這個層次的毫無意義。
此外,也有些高職院校在培養方向細化上很下功夫,突出了“專才”這個目標,比如某高職院校把物流專業培養目標限定為三個方向,分別是“快遞企業方向”“國際物流方向”“物流客服方向”。這種培養目標誠然想以最適合的方式給予企業所需的人才,但沒有考慮到人才的長遠發展,沒有考慮到高職物流教育雖然是崗位對接,卻要突出人才培養的綜合能力,否則畢業生未來的發展能力是很有限的。
2.過分注重職業能力,沒有突出適應能力培養
現代物流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其涉及領域十分廣闊,始終需要專業人才多方面的知識能力結構,但僅靠高職的在校培養階段,的確很難實現這一點,因此,對職業能力的追求就成了許多高職院校的目標,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往往從分析職業角色入手,以工廠的制作模式,搭配出一些“原材料”-----課程體系, 以相關行業職業標準改進后的課程標準為“制作標準”,以學生為主要制作藍本,意圖在培養期內培養出一個所謂的“職業人”,實際上,這是很沒有依據的,也違背了教育的初衷,課程突出職業能力無可厚非,然而過分重視職業崗位的素質培養會使得學生失去一些綜合能力養成的基本元素,進而提前變成麻木的“職業人”,沒有工作樂趣,何談有高質量的未來發展。
3.工學結合沒有落到實處
按照早期的工學結合理論研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應當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為目的,在互利雙贏的前提下,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模式。
這種模式一度風靡大江南北,成為高職院校趨之若鶩的追求目標,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校是否具備工學結合的基本條件(培養模式,課程體系),二是企業能否配合學校完成工學結合過程。實際上,這種培養模式更多的是適應傳統制造業和外向型制造業的人才需求,這種產業人才一次性需求量大,需求同質化,因此可以滿足這種需求的專業往往“工學結合”的比較好,但對于現代服務業來說,崗位設置較為復雜,以流程設置的崗位很難一次容納大量人才就業,加之需求差異較大,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較高。比如會計類崗位、外貿類崗位就很難以“工學結合”來培養學生。
二、物流倉儲人才培養要求
物流倉儲人才是在封閉的物流場所內從事倉儲和配送相關活動的專門性人才,我們以某倉儲企業為例,看一下倉儲企業對幾個常見倉儲崗位的人才具體要求:
這是物流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職位描述”,它清晰的指明了崗位的工作內容,也是我們的企業切實要求畢業生能夠做到的工作實際環節,從表中的具體要求看,企業需要的是能夠很快上手的“能力”,是能夠具體操作的“員工”。因此,這應該作為我們培養過程的重要方面,以此為藍本培養出的人才是企業需要的真正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三結合”模式培養倉儲專業人才探究
我們在倉儲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與企業實際結合,我們與上海某倉儲公司、淮南某商業企業倉儲配送中心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企業與學校均簽署了合作培養人才協議,除了提供學生實訓實習的場地,也可以為教師近距離審視教學成果積累大量的經驗,物流專業教師均有豐富的教學和物流工作實踐的經驗,多次參加全國物流骨干教師研討會,組織學生參加商務部組織的物流倉儲技能大賽以及省教育廳組織的倉儲配送技能大賽,并進入海爾工業園倉儲配送現場、煙草公司倉儲基地、物流大市場高架庫進行實地調研和學習,得到了企業用人的第一手數據,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倉儲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
1.三結合之一:理論知識和實訓過程的結合
這種模式主要針對一些理論性不夠強、但需要較強實踐能力和大量訓練的課程,比如倉儲實務、條碼技術等課程,這種結合的好處在于能把課程教學中比較難以說明而又不需太深理解的理論知識科學有效地轉化到能夠調動學生興趣的實訓過程中去,在實訓中加以講解,使學生從實訓過程中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轉變他們的思維方式,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了部分課程教師無法與學生溝通的狀況。此外,把相關課程的理論部分和實訓過程的結合還能有效地將技能實踐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掌握操作技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了教學效果。
2.三結合之二:實訓過程和競賽過程的結合
從2010年開始的“2010年全國職業院校物流技能大賽”高職組以“現代物流—儲配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為課題,以商流物流合一的配送中心為作業主體,幾乎涵蓋了倉儲物流作業的全過程:入庫、越庫、移庫、盤點、出庫等,尤其是對以客戶訂單驅動的出庫環節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從整托出貨到整箱出貨、電子標簽揀選、閣樓貨架揀選,電子揀選車揀選,不斷推陳出新,對學生學到的倉儲專業知識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考核,不僅如此,大賽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抗壓力,為他們步入“職業人”提前進行了一輪培訓和鍛煉,我校開始涉足倉儲技能大賽是2012年,教師迅速把準備競賽的過程和實訓過程糅合在一起。在指導學生訓練過程中最大的心得就是在實際作業中廣泛采用了基于ECRS原則的做法來優化倉儲作業,這種方法首要的關注點是提升倉儲作業效率,降低無用作業成本,改善客戶服務水平。基于ECRS原則的倉儲優化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迅速簡化動作、提高勞動效率、提高倉儲工具使用效率,縮短作業時間,由于訓練方法得當,自2012年開始,連續三年在安徽省“現代物流—儲配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大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3.三結合之三:倉儲操作和企業現場的結合
要善于利用企業資源,和企業進行互惠互利的合作,學校就要及時為企業提供合適的實習人員,同樣的,企業也要為教師和學生實習實訓提供工作環境和其他便利條件,我們和上海某倉儲公司合作的模式就是在企業需求人才的高峰期安排學生前往企業實習。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能夠教會學生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是學生在校期間學不到的,比如學校只能提供實訓環境,并不能提供緊張的工作環境,也不會有客戶的嚴苛要求和滿意度評價,因此學生通過企業實習往往進步很大,不僅能夠迅速適應后面的不同工作環境,而且大大縮短了其成長過程,對其潛能開發和未來前程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韓包海.構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長效機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7.12.
[2]汪澍東.基于ECRS原則的倉儲物流企業作業流程優化分析—以上海某倉儲物流公司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2).
[3]牛國鵬,江庭友.以物流大賽為契機推進物流專業教學改革[J].機械職業教育, 2012(12).
作者簡介:汪澍東(1981- ),女,安徽淮南人,管理學碩士,講師,淮南聯合大學教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