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方錦
摘 要:影子銀行迅速發展的同時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因此蘊含著巨大的隱患。本文介紹了影子銀行的現狀,分析了其潛在的隱患,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影子銀行;隱患;監管
一、“影子銀行”的含義
影子銀行又稱影子銀行系統或影子金融體系(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那些非銀行金融機構,他們有著一定的銀行功能,但卻較少甚至不受監管。我國的影子銀行種類很多,具體來講包括:擔保公司、地下錢莊、小額貸款公司、民間融資、典當行、貨幣市場基金、各類私募基金、信托公司以及各類金融機構理財等表外業務等。
當前我國的影子銀行和正規金融的區別主要有:
第一,正規金融機構的交易模式采用零售模式,而影子銀行采用批發模式。
第二,正規金融機構的交易信息公開、透明,而影子銀行的交易大都不公開、不透明,這和影子銀行產品的復雜有關,也和交易場所多是場外交易有關。
第三,正規金融機構的資本金雄厚,杠桿率比較低,而影子銀行資本金欠缺,因此多采取舉債經營,杠桿率很高。
二、“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潛在隱患
1.“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自2010年起,中國影子銀行開始迅速擴張,目前已達到相當規模。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2012年來自信托公司和影子銀行部門其他實體的融資金額占到全年總融資額規模的23%,而2013年這一數據又創下歷史紀錄,占到全年總融資規模17.3萬億元人民幣(合2.9萬億美元)的30%。
我國影子銀行體系迅速發展有其合理性。主要是因為:第一,影子銀行是一種金融創新,這種創新有助于提高儲蓄投資轉化能力與資源配置效率;第二,影子銀行的存在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了必要資金支持,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中小企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
2.“影子銀行”存在的潛在隱患。影子銀行的迅速發展也給我國經濟帶來很大的隱患:
首先,沖擊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資金具有逐利性,尤其是影子銀行在杠桿率很高的情況下,他的逐利性更明顯。對于企業來講,影子銀行提供的資金價格更高,企業的融資成本也就更高,這會影響企業的實際運營,很多企業因此放棄實業轉而從事金融投資,這就造成金融投資擠壓實體投資的局面,有可能逐漸使得實體經濟“空心”。實體經濟是金融投資的基礎,沒有了實體經濟,金融投資就成了無本之木。
其次,影響我國經濟的成功轉型。
我國在當前以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于經濟轉型期,鼓勵市場競爭、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會促進盡快轉型。而在影子銀行發展中,有這樣一種形式:大型國有企業利用體制上的優勢更容易獲得正規金融提供的資金,他們把資金以更高的價格轉貸給被正規金融排斥的中小企業賺取差價,大型國有企業變成了影子銀行的一部分。長此以往,大型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強化,中小企業更多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這并不利于市場競爭,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也就不利于經濟轉型。
再次,加大社會多角度信用風險。
我國影子銀行提供的許多業務不公開、不陽光、不透明,正規的金融監管無法觸及各種隱蔽的影子銀行業務,這就蘊含了巨大的風險。影子銀行業務牽涉的多方主體中一旦一方發生信用違約,將在其業務范圍內產生連鎖反應,一旦在一定區域一定領域蔓延開來,就會導致局部金融危機,如果范圍擴大,還可能對社會穩定產生影響。
三、對策與建議
1.大力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制定有利于發展實體經濟的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導各種市場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更多的涌向實體經濟領域,最大程度的減少實體經濟的負擔。切實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務,更大程度的放開市場準入,拓展投資空間,更好的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提高實體經濟的吸引力,吸引人們更有興趣、有信心去做強、做大實體經濟。
2.對影子銀行加大監管力度。
對我國影子銀行建立對應的要求,包括資本和流動性兩方面,提高市場準入的要求,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披露相關信息,另外市場監督機制能更好的提高透明度。切實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管理,合理控制他們的融資渠道和比例,限制杠桿經營的程度,禁止違規經營。加強信息共享和監管協調,完善風險應對預案。
3.國家完善金融統計機制。
健全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制度,金融統計范圍從現有的正規金融體系擴大到影子銀行,國家從宏觀上更加準確地把握全社會融資規模,以便更好的進行監督與控制。
4.正確引導、減少資金體外循環。
政府應該采取必要措施健全制度,更好的促進金融借貸市場化,建設公平的競爭平臺與競爭環境,從而逐步引導體外循環的市場資金正規化、合理化,給市場游資提供健康的投資環境和暢通的投資渠道,使中國金融在規避風險的同時更加健康。
參考文獻:
[1]謝清河.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3.49:29-37
[2]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05: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