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樂 李霜
摘 要:內部審計外包是指組織將其內部審計職能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組織外部的機構執行。本文主要對內審外包對獨立性的影響、優缺點等進行表述。
關鍵詞:內部審計;外包;優缺點
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傳統上由組織內部設立的專門機構來完成。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企業的組織行為受到嚴重沖擊。西方一些企業對內部審計外包引起極大關注,并逐漸將一些核心業務外包,在此背景下,內部審計外包自20世紀80年代末流行起來。
一、內部審計外包的形式
(Martin, 2000)表述了四種內審外包的形式:(1)補充,即外部承包機構和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共同完成短期內需要大量時間或者專門技術的工作;(2)審計管理咨詢,這是對會計師事務所原有咨詢或審計項目的擴展,幫助確定企業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情況;(3)全外包,顧名思義,公司不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全部由外部機構進行內審工作;(4)部分替代,將公司現有的內部審計部用外部機構部分替代,即合作內審。
二、內部審計外包的可行性
(蔣國發, 2004)認為,在我國實行內部審計外包十分必要,而且有現實可行性,其從理論、法律以及現實三個方面進行闡述。理論上說,企業內部審計是由代理問題產生,目的在于降低代理成本,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從法律上來講,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并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礙。從現實上看,我國內部審計外包也是市場經濟主體自由發展的需要。
我國學者沒有明確說明哪些內部審計工作應該外包,采用哪種方式外包,而是通過分析外包的影響因素,再選擇外包的形式和最佳內容。 (韓曉梅, 2004) 以交易費用理論為基礎,解釋了內審外包的原因。(馮詠梅, 2007)認為,可以結合企業成長周期理論研究內部審計的外包問題。 (劉斌,石恒貴, 2008)以交易成本理論和公司治理理論為基礎,利用我國上市公司數據予以實證分析。結果發現,內部審計資產專用性越低,內部審計活動開展越不頻繁,未成立審計委員會或未進行有效運作,公司越可能進行內部審計外包。
(蔣欣欣, 2010)將內部審計職能以及其核心價值分析作為出發點,提出企業合理選擇內部審計外包內容的前提是了解內部審計各項業務的重要性和作用,據此做出判斷。 (李娜,趙保卿, 2013)提出可以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內部審計外包內容的決策。研究表明,投資項目審計最適宜外包,其次是財務審計、專項審計,最后是內部控制審計與管理咨詢服務。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講,外包內容應該優先選擇不涉及企業機密的非核心業務。
三、內部審計外包對獨立性的影響
安然事件中,獨立性問題暴露無遺, 安然事件中最大的利益沖突就是內部審計外包,事實上安達信就是在審計自己的工作。這直接導致了Sarbanes-Oxley法案的出臺,該法案規定“執行發行證券公司審計業務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不得為同一客戶提供“內部審計外包服務”, 使內部審計控制審計大大提升。 (傅黎瑛, 2008)認為,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給獨立的外部機構,外部公司與企業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系,形式上其獨立性提高了。實質上的獨立性卻要分情景討論,遺憾的是,各個情景對獨立性產生的影響或正面或負面,因此,難以判斷內部審計外包對獨立性的影響。
(石恒貴, 2011)研究發現:內審外包與內審內置的公司之間獨立性顯著不同,內審外包趨向咨詢服務,導致內審外包對審計獨立性產生影響;在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較小的情況下,內部審計外包服務收費占總費用的比例相對越大,此時,越趨向于外包其咨詢業務,公司的審計獨立性越弱。
四、內部審計外包的優缺點
對于內審外包利弊的爭論,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學者們各抒己見,沒有統一的定論。我國學者在內審外包的研究上,大多對外部審計師的忠誠度有疑問,對于內審外包成本效益、獨立性等方面也存在爭議。 (王光遠,瞿曲, 2005)提出,對審計質量的問題,從自身的素質和組織的需要來看,注冊會計師完全可以成為內部審計師,注冊會計師和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的內部審計質量也不是必然有優劣之分;另外,獨立性是審計永恒的話題,是提供內部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的軟肋,一直遭受指責;最后,在內審外包優缺點的分析中,外包或內置之間存在的許多問題,相互也可以彌補。
(徐超, 2013)在對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形式研究中提出,內審外包必然會對外部審計人員公開企業的商業以及財務機密,盡管不是全部,也可能會因為外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或者其他原因而導致機密泄露,不利于商業機密的安全。 (王敏, 2014)認為,內部審計外包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內部審計職能缺失,企業將失去培養優秀內部審計人員的平臺,導致企業越來越依賴于外部審計。從長遠看,如果內部審計全部外包會使企業缺乏人才,影響企業競爭力。
綜上所述,我國學者對于外包的研究多數停留在理論層面,大多采用的是規范研究的方法,對于理論研究的結論也大多并不明朗,并且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并不健全。在對未來內部審計研究中,針對我國的市場環境,可以結合企業的規模及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我國公司的實際情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光遠,瞿曲.內部審計外包:述評與展望[J].審計研究,2005,(2): 11-19.
[2]傅黎瑛.內部審計外包中的獨立性和決策標準問題研究[J].管理世界,2008,(9): 177-179.
[3]石恒貴.內部審計外包與審計獨立性[J].商業研究,2011(8):150-155.
作者簡介:趙雅樂(1989- ),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在讀研究生,單位:河北大學,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