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鷹
摘 ?要:最小武力原則伴隨著警察職業的誕生而誕生,并以警務原則的形態存在于警察實際執法工作之中,在各國的警察行為法中都得到了體現,并成為各國警察使用動用武力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之一。最小武力原則能夠保證警察執法權的正當性,約束警察執法權的限度,引入最小動用武力原則對我國警察執法的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執法;武力;原則
一、最小武力原則保證警察執法權的正當性
最小武力原則是隨著現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而產生的,從警察誕生的起因就可以看出警察是使用武力的。最小使用武力原則的內在思想則可以追溯到1215年英國的《自由大憲章》中關于犯罪與處罰應具有衡平性的規定,也就是說人民不能因為輕罪而受到重罰。1780 英國發生了“戈登騷亂”,隨后誕生了職業警察,其作用是既維護社會秩序還不致動用軍隊以免造成傷亡。被譽為現代警察之父的英國內政大臣羅伯特·比爾于 1829年提出了《大倫敦警察法》( The Metropolitan PoliceAct) 的議案,并獲得了議會的通過,由此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職業警察制度。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在憲政、法治、人權等理念的支持下,最小使用武力原則在各國的警察行為法中都得到了體現,并成為各國警察使用動用武力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之一。
最小武力原則一般是指警察在執法活動中,明確保障公共利益為目的的前提下,警察所使用的手段應當與其所期望達到的目的保持恰當的比例,使用武力手段必須是可供選擇手段中最溫和、侵害性最小的,以使對相對人的損害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內。英美法系的國家在對警察使用武力的總體要求是“在當時的情景之中是合理的” (reasonable in the circumstances),及“所必須的最小的強制力” (minimum force necessary)。大陸法系的國家要求警察使用武力的行為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比例原則。最小武力原則是西方警務理論之一,也是實踐中的警務原則,該原則與“滿意決定警務論”和“警察合法性”兩大理論密切相關,強調警察的公仆意識、服務意識,在實踐中要限制動用武力,特別是在現場處置中要保持克制、冷靜,以保持警察文職化力量形象[1]。
二、最小武力原則約束警察執法權的限度
世界現代警察之父羅伯特·比爾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支制服警察隊伍.立警之初比爾就制定了治安《比爾準則九條》,其中第6條規定:“警察在確保遵守法律或恢復秩序的過程中.只有當進行勸說、忠告和警告不足以獲取警察的目標時才可以動用武力:警察在獲取目標時在一些必要的場合可以動用武力。但應把武力限制在最低限度。”而l830年發生在英國的“海德公園”事件,就直接導致了“最小動用武力原則”這一學術用語的出現。羅伯特·比爾還提出“警務九原則”,其中第一個原則是: 警察的基本使命是預防犯罪和無序,而不是用軍事力量和嚴厲的法律懲罰來鎮壓犯罪和騷亂。第六個原則是: 警察只有在說服、建議和警告都不足以實現警察的目標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確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復。并且,警察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僅僅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實現警察目的。最小武力原則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依據罪刑法定原則,任何人在未經法院依法宣判之前,都被假定是無罪的[2]。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人權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各種保障人權法律和制度紛紛出臺。人權保障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限制公權力,而公權力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警察執法權。
1979年l2月17日聯合國大會第34/169號決議通過的《執法人員行為守則》以及1990年9月7日聯合國第八屆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會通過的《聯合國執法人員使用武力和火器的基本原則》。這兩個文件對警察使用武力作了嚴格的限制,最小動用武力原則也貫穿始終。《執法人員使用武力和火器的基本原則》中第3條規定:“執法人員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能使用武力,而且不得超出執行職務所必需的范圍。”第 4 條規定: “執法人員在執勤時應盡可能采用非暴力手段,最后不得已方求諸使用武力或火器。”《執法人員使用武力和火器的基本則》也規定:“執法人員在執勤時應盡可能采用非暴力手段,最后不得已方求諸使用武力和火器。他們只能在其他手段起不到作用或沒有希望達到預期的結果時方可使用武力和器。”警察“只有在為了保護生命而確實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才可有意使用致命火器” 。和其他警械相比,槍械具有巨大的殺傷力,能夠輕易地給犯罪嫌疑人造成人身傷害,并且致人死亡率較高。因此,使用武器是其它方法無法達成的情況下最后的選擇,并且也是盡可能瞄準非致命部位,特別緊急的情況下才能向頭部及軀干等要害部位開槍。
三、目前我國警察執法中可以采用的武力種類
(一)徒手性的武力行為。目前,徒手性武力行為并沒有非常嚴格的規則和方式可以遵循,主要是此類武力行為并不借助額外的器材,而是完全依賴于警員自身的身體條件,通過警察本人的身體力量來控制、制服嫌疑人以實現執法目的。
(二)使用約束性警械的武力行為。一般來說單純使用約束性警械并不一定是武力行為,只有當使用約束性警械與其它武力相結合時,才構成使用約束性警械的武力行為。又如在對嫌疑人的審訊、押解、帶離等情況下使用約束性警械而一般不需要使用武力,因為嫌疑人已經在一定約束之范圍,但在公共場所抓捕嫌疑人員過程中為了防止其逃避抓捕或造成其他危險,警員可能需要同時實施徒手性武力行為,此時才真正構成使用約束性警械武力行為。
(三)使用制服性警械的武力行為。《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7條規定,警察在特定情況下可以使用“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等驅逐性、制服性警械”。在無法有效使用徒手性武力行為時,經警告無效,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制服性警械一經使用即具有人身傷害的可能性,這是約束性警械所不具有的特征。
(四)使用武器的武力行為。《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9條規定,警察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及其他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武器。條例中使用武器的定義就是使用具有致命性的槍支開槍。使用武器的武力行為是所有武力行為中最高等級的,因為槍支本身具有其他警械所不能比擬的殺傷性,對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傷害概率達到了百分之百。
(五)使用其他就便器材的武力行為:使用其他就便器材的武力行為既不屬于人身性武力,也不能歸屬于前述法律明確規定的器械性武力行為,主要是警察在實施武力行為中借助身邊就便器材對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武力行為。
上述武力行為的實施方式是單純從理論上的概括,在實踐中往往存在幾種方式同時實施的情況,如警察在對犯罪嫌疑人使用約束性警械之前,使用武器控制住嫌疑人的行為,使其服從警察的命令,這就是約束性警械武力行為與致命性武器武力行為相結合的表現。
四、公安機關引入最小動用武力原則的意義
(一)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最小武力原則要求人民警察在動用武力時必須符合法定條件,體現“最小”的要求。《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四條規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也就是說在允許合法使用暴力手段——武力行為并實現秩序目的的前提下,武力行為的傷害程度必須是最小的。英國著名警務改革家約翰·安德遜在《警務論》一書中指出:完美的警察以完美的權威與平等的協商來達到其目的。強制力不可不用,但是必須在民眾的和平與安全受到威脅時,方可運用。在沒有出現嚴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的暴力性事件時,不能使用手銬、腳鐐等警械,更不能使用槍支等“致命性強力”(deadly force)之武器。之所以對警察使用武力行為采取如此嚴格的限制,是因為警察武力行為是直接以侵害相對人健康權、甚至生命權為代價的,而人的健康權、生命權是憲法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權利。
(二)最小武力原則限制警察的權力,避免警察因武力過度而違法違紀。《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l4條規定:“人民警察違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到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人員,由該人民警察所屬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賠償。”最小武力原則就是限制警察的權力,防止武力過度使用,無論是對犯罪嫌疑人,還是保護開槍的警察,在動用武力時,最小武力原則都能保護各自權益。對于開槍的警察來說,最小武力原則能夠避免因過度使用武力帶來的違法違紀風險;對于犯罪嫌疑人來說,最小武力原則能夠在當時避免付出生命的代價。
(三)促進和完善警察執法中所遵循的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警察在執法過程中使用武力的行為必須是適度的和符合法定程序的,尤其是使用武器時,更應當嚴格地遵守法律法規。如警察在使用武器時必須同時判斷四個因素:一是現場發生嚴重暴力犯罪,二是非使用武器不能制止,三是緊急情況情況下,四是警告無效;判別這四個因素對警察個體在執行公務過程中的要求其實是相當高的,一般警察難以做到。目前,我國警察武力使用方面的法律規定相對寬泛,沒有具有法律效力的警察執法守則或具體規定,缺乏可操作性。這就使得警察在執法中用不用武力、用什么層級的武力產生了困惑。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警察在警務實戰訓練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在最小武力使用方面的訓練相對缺乏。以武器為例,現在大部分的射擊訓練還是以軀干部位射擊訓練為主,在實戰中,很多情況下只有對非致命部位開槍就能達到制止犯罪的目的,可警察往往直接對致命部位開槍。立法上的不足使得警察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無所適從,最小武力原則能夠促進和完善警察執法中所遵循的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
結語:最小使用武力原則不是要求不使用武力,而是武力手段與使用武力的條件相適應,武力手段不足以實現行政目的則意味著警察行政的不力,而超過條件所使用的武力手段則是對相對人的不當侵害。最小使用武力原則是手段和條件之間的平衡,而不是結果和條件的平衡,因此選擇正確的手段則意味著即使發生超出預期的結果,也不視為對相對人的不法侵害。從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警隊這個角度講,也需要把該原則納入教育培訓的計劃,提高實戰中遵循該原則行事的技能,從而證明以最小使用武力的原則構建我國警察使用武力制度是必要且可行的。在我國現有法律體系的條件下,如果能夠引入最小動用武力原則,再配合武力手段的分級.必將極大地改善目前我國警察在動用武力上的不知所措和混亂的狀況。
參考文獻:
[1] 陳瑋.警察行政執法中最小使用武力原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07.
[2] 馬順成. 探析警察執法中的最小動用武力原則[A] .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