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曼
摘 ?要:當前大學生輕視以及傷害生命的現象屢見不鮮,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 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生命, 建立科學的生命觀、人生觀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生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國人杰·唐納華·特士提出的,他于1968年在加利佛尼亞創辦了阿南達村學校,并倡導和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我國臺灣地區于20世紀90年代在學校開設生命教育課程,以加強學生對人生和生命的認識,甚至將 2000年定為生命教育年。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漠視自己和他人生命,有著深刻的背景和原
因。第一,現代社會發展的高速度、快節奏,使人們逐漸迷失自我。尤其是網絡飛速發展,打破了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大學生對網絡社會的接受程度最高,他們把網絡當作學習工具的同時,也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第二,社會壓力對大學生的沖擊影響巨大,大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變得膚淺。大學是無限接近社會的團體,大學生在校園里看似悠閑自在,卻承受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社會的功利風氣,使學生想得最多也是如何獲利,比如如何通過考試、如何畢業、如何找到工作。但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不再探究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再思考人生的價值,更不可能創造和提高生命的價值。第三,大學生對生命與生活的認識錯位,把生活當作生命的全部。
(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地位。生命教育應該貫穿于學生教育的始終,從理解生命的自然屬性,到認識生命 的社會屬性,最終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生死觀。大學階段是學生思想走向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一旦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尤其是生死觀,不能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 ,將直接影響到一生的發展甚至會危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
(三)我國大學生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大學生生命教育基本是學校孤軍奮戰,得到社會的支持。大學生生命教育實施應該是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教育力量的共同參與。但家庭和社會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參與十分有限。由于大學生大多過集體生活,遠離自己的家庭,家人的教育鞭長莫及,而社會又不具備生命教育的氛圍。這也就給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主動承擔起主導作用。
三、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容
(一)對學生進行身體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和尊重生命。要教育學生 珍惜生命,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切不可透支生命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會學生合理安排學習、工作和休息,教育和幫助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塑造健康體魄,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對學生進行生命價值教育,讓學生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統一體。教育在使人認識和尊重自然生命的基 礎上,更多應注重價值生命的啟發和引導。對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來說,要善于引導他們發現和探索人生的價值,使他們懂得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要在精神世界里追求更高的境界。
(三)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教育。當代的大學生有著新時代鮮明的特征,有活力、有思想、敢冒險,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善于交際,無法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教導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意識和常識,讓他學會如何與別人友好和睦地相處,培養他們的人文關懷、社會關懷精神,學會尊重他人、欣賞他人、愛護他人,這是新時期大學生教育必須面對的課題。
四、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施建議
(一)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心理和生理是一個生命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而心理又常常會成為主導生命的關鍵因素。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對于生命教育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把生命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促使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共同發展。
(二)生命教育與德育相結合。沒有高尚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就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通過最基本的認識生命開始,使學生了解生命、重視生命、愛惜生命,意識到輕視生命,隨意處置生命是最缺乏道德的行為。通過在德育中增加生命教育部分,使學生形成科學的生命觀,進而形確的人生觀,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三)生命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從法律意義上,生命權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產物,每個自然人都享有生命權,所以人的生命安危受到法律的保護。把法制教育融入到生命教育中,就是要通過向學生講授有關保護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的法律知識,從法律角度讓學生意識到任何傷及自身和他人生命的行為都是法律相違背的。
(四)生命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一方面是通過真實的案例,使學生重視生命的價值,防止重蹈覆轍。另 一方面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生命的意義。通過人際交往,認識自己也認識別人,進而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綜上所述 ,生命教育是現代社會學科體系中的新成員,這是人們重視生命、重視人權在教育體系中的表現,它開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一代甚至是幾代人。對大學生來說,正確的生命教育將對他們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