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常
摘 ?要:目的 探討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在口腔正畸中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間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140例患者作為臨床資料,并隨機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并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的成功率達到97.14%,對照組僅為71.42%,并且實驗組患者在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減少量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并且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口腔正畸治療的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具有操作簡便、創傷性小、穩定性強、臨床療效顯著等優點,值得進行大范圍推廣和研究。
關鍵詞:微型種植體;支抗;口腔正畸
一、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選取自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間來我院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140例患者作為研究資料。并將其隨機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患者70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均在10~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3±5.24)歲,并且進行強支抗的患者40例,壓低磨牙的患者30例。對照組患者70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均在9~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7±6.12)歲,進行強支抗的患者50例,壓低磨牙的患者20例。經過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首先,使用0.03%的洗必泰多次清洗患者的口腔,并利用利多卡因對其局部麻醉。其次,在植入微型種植體之前,用黃銅絲將需要植入的微型種植體牙齒分開,并正確標記位置,對口腔的全景片以及牙根的形態、位置等進行拍攝。再次,如果微型種植體植入部位附著在牙齦處,則不需要粘骨膜翻瓣,直接將支抗植入即可,否則需要將粘膜切開,以免植入支抗時將其卷入軟組織中。術后應按時服用抗生素等藥物,以免感染。最后,支抗植入后,為了穩定效果,需在種植體與牽引鉤處添加拉簧,并定期到意愿復診更換拉簧。對照組口腔正畸采用傳統治療方法,即口外弓加強支抗且每天需攜帶十個小時,以及口內橫鄂桿等兩種方式結合治療。
(三)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采用(x±s)的表示方式記錄數據。使用t對其進行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兩組數據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式對其進行口腔正畸,手術情況和具體結果見下表2。經過對比,兩組化患者的數據之間存在在明顯的差異P<0.05,研究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 n(%)
表2 ?兩組患者上中切牙傾角差、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減少量的比較(x±s)
三、討論
口腔畸形是一種常見的病癥,會對人體面部的美觀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口腔治療技術的進步,人們開始對口腔正畸引起高度的重視,希望通過治療能夠使其恢復正常。對于口腔正畸而言,治療的關鍵在于支抗的穩定性以及有效性。
傳統的口腔正畸方法由口內組牙、橫鄂桿以及口外弓等,這些方法雖然可以對牙齒進行矯正,而且有效的控制磨牙,但是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不便,使其感到不適等。而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微型種植體作為口腔正畸的一種新技術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治療技術。該種技術僅需要將種植釘與骨組織之間機械嵌合在一起即可,并且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不會令人產生不適等多種優點。因此,受到了臨床醫師的高度關注。
經分析,微型種植體作為支抗對口腔正畸主要應用于以下幾種類型的患者。其一,壓低磨牙的患者。牙齒低壓移動是患者進行正畸治療的基礎,通過低壓磨牙以及牙槽骨,可以提供出大量的間隙利于牙齒的種植和修復;其二,口外弓合作效果不顯著的患者。即患者的前牙排齊或后移,使后牙支抗存在問題,或者后牙前移,前牙支抗出現異常等;其三,牙齒中線明顯偏移、偏斜,此時需大量支抗的患者。
在本次研究中,70例患者采用了微型種植體作為支抗的方式進行口腔正畸,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微型鈦釘作為種植體穩定性較高,而且在其附件的軟組織有輕微水腫現象發生,可自行減輕不需進行藥物等方式進行治療,術后均未出現感染。可見,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在口腔正畸中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得到了醫師及患者支持。盡管如此,該種治療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會造成牙根的損傷、會對其臨近的組織結構產生影響以及造成局部感染等。因此,面對這些不足,需要對該種方式進行不斷研究和改進,同時對術中引起的水腫現象引起重視。
綜上所述,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在口腔正畸中作為一種新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技術手術創傷小、穩定性高以及治療效果顯著等優勢,使得該技術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毅.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3,35(3):352-353.
[2] 靳愛萍,胡曉聰,黃月燕等.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6):100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