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媛
摘 ?要:網絡語言作為網絡社交的通用語言恰當的英語翻譯尤為重要。本文運用功能翻譯理論,分析網絡語言英譯的欠缺之處,探討了釋譯法、增譯法、減譯法、意譯法和直譯法等翻譯方法,對規范網絡語言英譯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功能翻譯理論;網絡語言;翻譯方法
一、網絡語言英譯欠缺及原因
網絡語言推陳出新速度快,受被網民們所接受,這些網絡語言常常體現了人們的對流行文化的認同。但是對于網絡的英譯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不利于其原文本的意思的傳播。如將“宅男”翻譯成 housing men,“山寨貨”翻譯成mountain camp goods,“躲貓貓”翻譯成hide cat cat,“剩女”翻譯成
left-over women,“神馬”翻譯成magic horses或god horses,“打醬油”翻譯成to get some soy sauce等,這種對于漢語網絡語言的絕對對等翻譯會造成中國文化的傳播的不利影響。究其產生的原因,不難發現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語用上的意義欠缺。第二,文化上的信息欠缺。第三,語言上的效果欠缺。
二、功能翻譯理論下網絡語言英譯方法
(一)釋譯法。有些漢語網絡語言構成簡單,卻隱含了較深的意義,如只將詞的表面意義直譯出現是表達不出詞本意,也存在認識差異。翻譯中將譯文的時間、地點、動機、對象、傳播方式與源文本相比較,著力分析目標讀者所處的情境。例如雙十一,本指每年的11 月11日,但還有一層購物盛典的意思。如果僅僅只是把“雙十一”翻譯成Double Eleventh,這不能體現出詞文本的意思,不如在后面加上一個翻譯解釋Double Eleventh
Internet Shopping Festival。2012年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被網友稱為“表叔”,指他在不同場合先后佩戴的五塊不同品牌的名表。其后人們借用“表叔”表示權勢官員。如將“表叔”譯成本意uncle則不能表示該詞的另一層意思,將該詞翻譯成Yang:
an influential official. 這樣的釋譯能準確地表達詞語的意思,也達到了語言的有效傳遞。
(二)增譯法。增譯法是增加式全翻譯,指從網絡語言文化背景、句法形式、修辭手法的需要在翻譯文本中增加一些必要的詞語或句子的翻譯方法。按所需增加的意義不同,可在翻譯文本中增加單詞、短語或句子。由于漢語與英語表達方法的差異,網絡語言所需的語義應更明確,更符合漢語網絡語言本身的意思,才能達到中英翻譯相似的意義效果。通過增譯法可以把原文本中隱含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增加翻譯文本的最大信息度。例如“何棄療”,是“為何要放棄治療”的簡縮版,意思是人在異常激動狀態下做出的旁人無法理解的行為或言論。如果翻譯“何棄療”是完全達不到翻譯的效果,而將原文本擴充,把原文本中的隱去的意思增加進來。因此將“何棄療”翻譯成Why did you stop the treatment?會更恰當。2014年,一句“造嗎?”進入了人們的語言范圍。不知道意思的人們會將“造”理解成“做、制作”,可該句的意思是“你知道嗎?”“造”是“知道”的連讀或快讀,源自深受青年朋友喜愛的網絡劇《愛情公寓》的一句臺詞。如將“造嗎?”翻譯成Made it ?完全錯譯該詞的語言特征,根據其意義可將其翻譯成Do you know what?或……, you know that?
(三)減譯法。減譯法是刪減式翻譯法,指從網絡語言文化背景、句法形式、修辭手法的需要在翻譯文本中刪減一些必要的詞語或句子的翻譯方法。刪減式翻譯并不是刪去原文本的一些內容,而是為了減少意義重復、內容相近的詞而省略原文中已有詞的翻譯,或詞意在譯文中不體現出來。由于漢語語言組詞中使用疊字、疊詞的現象較多,漢英翻譯時在詞匯、語法、修辭上有存在差異,有些詞語用一個簡單的英語單詞就可以表達疊詞的意義,因此在英語中是可省略的,但若全都翻譯出來,則會造成意義重復、拖沓,影響目的語的表達。在不省略原文本意義的基礎上,省略一些重復的詞、句,甚至是句子,都能達到原文本的意義。2013年,網絡流行語“高端大氣上檔次”形容一個人欣賞事物有品位、很出色。“高端”、“大氣”、“上檔次”表達的意思相同,翻譯時沒有必要單獨翻譯成elegant, graceful and
exquisite,只需翻譯成elegant或者first-class都能體現三個詞的意思。同樣的,該詞的下一句是“低調奢華有內涵”,“低調”、“奢華”、“有內涵”三個詞的文化意思也相同,也可將三個詞翻譯成
decent。通過對網絡流行語產生的文化背景的分析增加利于目的語讀者的語言和文化的翻譯,既有助于原文本意義的傳播,也有利于目的語讀者的認知。
(四)意譯法。意譯法是指在保留原文本意義的基礎上,根據目的語言的使用規則將源文本的語法或詞匯做適當的調整,譯出原文本的真正含義。對于網絡語言的翻譯如果采取直接對等翻譯,譯出的英語可能會造成意思不清、認知模糊,甚至出現啼笑皆非的翻譯文本。由于網絡語言的出現都可以反映出國內的新事物或新現象,有深厚的漢語語言色彩,因此將網絡語言翻譯要注重英語的文化背景,才能達到意似的目的。成語“人山人海”出自宋代《西胡老人繁勝錄》,是指聚集得非常多的人。
2013年黃金周期間,各景點的旅游人數呈井噴現象,網友們用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來形容人山人海。很顯然這樣的英語直譯是非常可笑的,也不可取的。“人山人海”在英語的表達為a sea of faces符合英語語言的慣用表達和認知方法,更利于外國人對漢語的理解。2009年,新浪微博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微博客micro-blogging中流行“今天你織圍脖了嗎?”的問候。如果將“圍脖”翻譯成scarf是不合適的,但如將“圍脖”譯成外國人喜歡使用的微博網站twitter、facebook或Instragram會更容易被外國人理解成“微博”表達的語意意圖。
(五)直譯法。直譯法指在翻譯過程中按照原文本的字面意思一對一直接翻譯成英語,只求得內容和形式上的適合,這種翻譯方法保留了漢語的語言特色,又直接易懂。對于網絡語言的直譯法不僅能傳過原文本的意義,也能體現原文本的語言風格。如果原文本語義明確,使用直譯法翻譯網絡語言能更有效地為目的語讀者所理解和接受。早在10多年,外國人就直接使用關系“guanxi”來表達英語中的“relationship”。2011年,給力“geili”一詞被引用在《紐約時報》的新聞報到中。2013年,網絡語言“萌萌噠”是“萌萌的”的擬聲詞,用來形容自己很萌、很可愛。從功能翻譯的角度出發,可將“萌萌噠”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譯成so cute、lovely。2014年9月,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座談,師生親切地稱習主席為“習大大”。習總書記因平易近人,體恤民情,網民們借用陜西方言中對自己父親或自己父親的同輩男性尊稱為“大大”,也就是爸爸或伯伯的意思。如將“習大大”翻譯成Uncle Xi是不能體現國民對習主席的尊敬。2014年10月,《紐約時報》刊發文章將“習大大”翻譯為
Xi Dada或Daddy Xi,采用直譯法將這個樸素的民間稱呼表達國民對習總書記一份親人們的信任的沉甸甸的民意分量。
結語:了解網絡語言的文化起因,結合目的語的社會文化特征,運用功能翻譯理論,結合釋譯法、增譯法、減譯法、意譯法和直譯法等翻譯方法,遵循英語表達規則,保證翻譯的嚴謹性、準確性,最完整、真實性,規范網絡語言英譯,才能展現網絡文化,豐富對外漢語資源,讓西方世界更了解中國,實現跨文化交際,傳遞中國的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Nord, Christiane. Scopos, loyalty and translational conventions [J]. Target, 1991, 3 (1): 91-109.
[2] 陳娟. 功能對等理論下漢語網絡流行語的英譯探索[J].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 2013, (1):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