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敏+張錦朋+白響恩+肖英杰
【摘 要】 在分析影響航海類學生在船實習期間的個人內在因素和外在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觀察法、談話法、問卷法及測驗法等研究學生在船安全行為的方法,從而給出加強學生安全行為教育的方法:學校教育、船長教育、教官教育等。
【關鍵詞】 遠洋實習;航海類學生;安全行為;教育方法
為了適應2010年修正的《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簡稱《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各海事院校均加強了對航海類學生的在船實習培訓。在航行實習期間,學生的身份不同于船員,本身缺乏一種船員所具備的責任感。學生對船上的一切充滿好奇,海上安全意識較為淡薄,對于船舶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的在船安全注意事項未足夠重視,因此,杜絕實習學生影響船舶安全行為的發生十分必要。
1 影響學生在船安全行為的因素
在船實習期間,學生的心理、行為等可能因個人內在因素和外在環境因素等的變化而受到影響。影響學生安全行為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1 個人內在因素
1.1.1 個人氣質特點
氣質作為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不同氣質的個人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點,其影響安全的程度也不同。
1.1.2 個人安全意識
安全意識是通過長時間培養而形成的一種內在的個人意識。海上航行不同于陸上交通,船舶操縱復雜且船舶位置遠離救援機構,容易導致事故發生后無法及時得到救援,因此,其發生意外事故所造成損失程度較陸上交通事故大。在船實習期間的個人安全意識更應加以重視,安全意識淡薄的學生缺乏對每件事情背后可能隱藏的危險因子的考慮,一個不經意的按鈕操作可能導致不可預測的事故。每個實習學生安全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其行為安全與否。
1.1.3 實習前遺留的個人問題
大學期間是情感較為豐富時期,也是比較脆弱時期。在實習開始前無法及時解決在校時存在的某些情感問題,在船實習時,由于通信受限,本來存在的情感問題可能繼續累積或擴大,導致學生在船期間內心充滿矛盾,注意力難以集中、心手不一。
1.2 外在影響因素
1.2.1 生活環境
船上自然環境特殊,學生每天24 h都生活在狹小的空間,生活色彩單調、噪聲、振動、搖晃、暈船等足以對其心理情緒、生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是長航線實習航行,船舶長時間不能靠岸,個人通信設備無法使用,學生不能與家人取得聯系,從而無法得到以往具備的安全感,那么,學生可能出現強烈的不穩定情緒。這些不良情緒若未能得到合理排解,嚴重時就會威脅到船舶的安全。
1.2.2 學習壓力
有些學生對學習環境要求較高,在噪聲大、振動厲害的環境下無法集中注意力;再者,船上人多空間狹小,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更少,彼此之間難免產生干擾。因此,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可能會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從而產生不良情緒,對船舶和船上人員的安全帶來不良影響。
1.2.3 個人計劃無法完成
散貨船航次時間長短不定,若航海實習安排在接近學期結束期間,航行時間又因不可抗因素而延長,對于即將畢業而未來不從事海員職業的學生來說,實習時間打亂了其個人計劃,使之可能表現出躁動、不安甚至是強烈的抵觸情緒,對船上的管理產生逆反心理,給船舶營運帶來安全隱患。
2 研究學生在船安全行為的方法
2.1 觀察法
觀察法是通過人的感官在自然的、不加控制的環境中觀察學生行為的一種方法。在實習期間,為學生配備的教官融入到學生團體中去,以便親自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并對學生發生的異常行為以及表現出來的異常精神狀態做好記錄,及時對記錄作總結分析;集中班干部、黨員等骨干學生對周圍同學日常行為進行觀察,如發現反常情況,及時告知教官,并協助教官分析該類同學可能存在的問題,積極參與引導工作。
2.2 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面對面的談話,直接了解他人行為及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實習教官應提前制定周詳的計劃,確定談話的主題,在談話過程中注意引導,把握談話的內容和方向。談話形式可采取一人對一人,也可一人對一組,后者有利于加強對群體關系的了解。
2.3 問卷法
問卷法是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表格、問卷、量表等,由被試者自行選擇答案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應針對航海類學生的行為特點制定相應的問卷,問題明確,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把握;然后運用統計學方法對學生答題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學生目前的行為狀況和趨勢。
2.4 測驗法
測驗法是采用標準化的量表和精密的測量儀器來測量學生的有關心理品質和行為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方法有智力測試、人格測驗、特種能力測驗、心理測試等。對于航海類學生來說,可以選擇人格測驗和心理測試,且此類測試應在學生上船前或剛上船時進行,以便及早了解學生的心理和人格狀況,針對存在特殊情況的學生提前制定安全行為引導計劃。
3 培養學生在船安全行為的方法
3.1 學校教育
在學生上船實習前的最近一個學習階段,學校應安排海事安全方面的相關課程,通過專業、系統地講授海上事故的誘發原因、處理方法、產生的后果等,促使學生對海上安全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在適當的時間開設海事案例分析課,利用優越的教學條件,通過多媒體演示等手段,更加生動、逼真地讓學生了解安全意識行為在海上實習的重要性,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該行業對安全的特殊要求。
3.2 船長教育
在學生登船后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邀請船長或者船長的委托人為學生作一次針對本船的安全教育講座。船長可從全船生命和財產安全層面出發,講授個人安全行為與全船安全的關系,使學生形成從集體利益出發注意個人日常安全行為的意識。
3.3 教官教育
在實習期間,教官可以利用觀察法了解學生的日常行為,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趨勢。教官可采取兩種方案培養學生在船安全行為。
3.3.1 集體復訓教育
設定固定的時間間隔對學生進行反復性的安全教育。學生對于之前強調的安全行為要求可能產生遺忘,或者從思想上淡化安全的重要性,此時教官需及時、反復地強調安全的重要性。此方法可在教室集中對學生講授。
3.3.2 具體對象具體教育
對于個別存在特殊情況的學生可以單獨找其談話溝通,對其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行為應及時引導。個別對象個別對待,針對不同的行為傾向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及時解決學生心理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杜絕學生的極端行為。
4 結 語
航海類學生的實習不僅是對專業技能的一個轉化應用訓練,更是對其在心理上、思想上是否適合這個行業的實際考察。因此,做好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安全教育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將來就業方向選擇,對其未來的發展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