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華
【摘 要】 從石油化工液體物料碼頭運營管理實際出發,分析碼頭通過能力和占用時間、占用率、有效率、裝卸流量、裝卸效率等指標的相互關系,綜合評價在滿足計劃需求和不能滿足計劃需求兩種情況下的碼頭通過能力,提出從提高占用率、有效率和裝卸效率等方面提升碼頭通過能力。
【關鍵詞】 石油化工碼頭;單一物料;碼頭通過能力
碼頭通過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能夠通過碼頭完成裝卸作業的商品物流總量。在石油化工行業中,通常能直接查找到的相關數據為碼頭泊位等級、基本設施、設備規格,以及物料輸送能力(即泵的設計參數)、實時裝卸流量或平均裝卸速度。當石油化工(以下簡稱石化)碼頭泊位專營一種物料時,即可知該物料的最大裝卸速度和通過能力。為節約碼頭岸線資源以及降低碼頭投資成本,在設計碼頭泊位時盡可能安排多種物料的裝卸設施,在不影響所交付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甚至可安排一個輸油臂裝卸兩種以上物性相近的物料。事實上,碼頭通過能力并不是所有物料單品種所設計的裝卸能力之和,換言之,單品種物料通過能力一定小于或等于所設計的裝卸能力。由于所設計的各物料裝卸能力不同,各碼頭運作方案所對應的通過能力也不同。因此,碼頭設計的裝卸能力與其實際通過能力往往存在較大的差別。
碼頭通過能力是策劃碼頭運作方案的首要目標,是控制碼頭運營成本的重要前提,是分析瓶頸、優化運作的重要途徑。因此,只有弄清碼頭通過能力,才能充分挖掘碼頭物流的潛能,做到有的放矢。
1 單品種物料通過能力
1.1 單一物料碼頭通過能力
物流服務企業按石化市場需求或其期望的市場份額值進行碼頭設計,石化生產企業則按原料需求量和產品或商品量設計配套的碼頭基礎設施。
理論上,單一物料的碼頭通過能力由物流設施裝卸能力和在規定時間(日、月、年)內可資分配的有效作業時間決定,滿足
1.2 碼頭占用時間有效率和占用率
某物料在碼頭裝卸時,占用時間的有效率為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經驗值,受碼頭基礎設施能力、物流運作管理水平等企業內部因素及船舶設施條件、港務部門管理能力、該物料市場變化和社會綜合治理環境等企業外部因素的影響。
在實踐中,通過統計分析當期(或年度)的作業數據,剔除不合理的特殊作業數據,將測算的當期 i值直接引用為目標期(下一年度)的 i值,滿足公式
1.3 散裝液體物料裝卸效率
為方便評估測算,引入“裝卸效率Va(average)”這一概念,表示“歷史上石化碼頭某一散裝液體物料過往船舶作業的加權平均裝卸速度”,滿足公式
2 碼頭通過能力的綜合評價
碼頭通過能力也可稱為碼頭裝卸能力或碼頭吞吐能力,是物流部門衡量碼頭物流運作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的關鍵指標;也是物流管理者以能否順利完成碼頭物流計劃任務為出發點,對平衡碼頭裝卸作業能力的一個自我評估。
從式(4)可知,當已知i物料物流計劃量、裝卸泵平均流量和時間有效率或裝卸效率時,可計算出完成i物料的計劃任務∑Wix需占用碼頭的時間
2.1 碼頭通過能力滿足計劃需求
若碼頭空泊時間滿足kTc-≥0條件,碼頭通過能力必能滿足物流計劃任務需求,且標志著碼頭在此空泊時間內還存在相對應的富余能力Xc,其最大值滿足
在此情形下,碼頭經營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積極開拓市場需求,想方設法增加碼頭作業量,通過對外物流服務進一步降本增效。
2.2 碼頭通過能力不滿足物流需求
當空泊時間小于零時,表明物流需求或計劃任務量超過碼頭通過能力。此時,對于物流需求總量而言,碼頭通過能力只能取相對最大值
當碼頭可資使用的全部時間不足以完成裝卸所有物料的計劃任務,只能選擇性地去優先完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對較好的部分裝卸作業任務時,碼頭經營管理者須想方設法提高其碼頭通過能力。
綜上所述,碼頭通過能力評估圍繞物流需求或計劃目標進行,便于策劃或選擇具體的物流運作方案。換言之,將碼頭通過能力壓縮到一個相對狹小的浮動區間,管理者可以基于碼頭設施和管理水平的現實條件,在此取值范圍內更加靈活和準確地調整當期碼頭運營目標,并針對碼頭瓶頸提前采取改進措施。
3 提高碼頭通過能力的途徑
應嚴格管控碼頭空泊時間,著眼于提高碼頭占用率、有效率和裝卸效率,以實現較高水平的碼頭通過能力。
3.1 提高占用率
假設裝卸效率不變,某物料的占用率反映了其物流量在碼頭通過能力中的所占權重。同理,某泊位的碼頭占用率為該泊位所有物料占用率之和(∑ <100%),并以時間方式反映所實現的碼頭通過能力。此指標可作為碼頭經營管理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
通過調研某石化碼頭物流作業量可以發現:液體物料碼頭占用率∑ 為65%~87%,而處在76%~83%較為理想。低于67%表明空泊時間過長,不能發揮碼頭通過能力,碼頭運營管理者應注重市場開發、增加對外物流服務;高于80%,表明碼頭繁忙,船舶等待靠泊的時長將隨之急速增加;超過83%,易導致顧客抱怨增多、忠誠度下降。因此,提高碼頭占用率并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有助于碼頭滿足市場需求,維持競爭優勢。
3.2 提高有效率
有效率直觀顯示了碼頭裝卸組織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是企業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實現和提升碼頭通過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外部條件的依賴程度最小。運營管理部門應強化對操作層面的績效考核,以期不斷提高碼頭有效率。
按物料品種及其物流特性分類,明確規定各個物料從船舶靠泊碼頭、船岸安全檢查、質量檢驗和驗(滿、空)倉、連接輸油臂、雙人檢查設定流程、通知開泵、開泵(開始裝卸)、裝卸流量和巡查復核頻次,到停泵(裝卸結束)后管線吹掃、拆除輸油臂、計量驗收、船岸雙方計量交接,直至船舶離泊等全過程的每一環節的時間定額,通過定額考核確保有效率在預期水平之上。
3.3 提高裝卸效率
在碼頭裝卸運營作業過程中,通過提升有效率來提高裝卸效率。
在非必要時,不主張對所設計的碼頭裝卸設施進行改造。只有在居高不下的占用率影響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時,甚至窮盡手段也無法降低時,才建議技術改造;只有在改(擴)建碼頭成為提升碼頭通過能力的唯一選擇時,才新建碼頭。
4 結 語
碼頭通過能力是策劃碼頭運作方案的首要目標,是碼頭運營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評估本身也是碼頭瓶頸分析、碼頭運作優化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法。碼頭通過能力反映了企業利用并實現所設計的碼頭設施能力的綜合水準,與碼頭硬件設施配置和運作管理水平呈正相關。碼頭通過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在某一階段應處于一個特定的數值區間;評估碼頭通過能力應圍繞物流需求或計劃目標進行,以便優化物流運作方案,利用不同的運作方案以實現相應的通過能力。
要實現所評估的碼頭通過能力,需調動影響碼頭有序、高效運作的每項因素,并力求達到歷史最好狀態。管理者不僅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而且還需協調碼頭運營的外部環境,防止外部因素造成系統性的波動和破壞性影響。
參考文獻:
[1] GENTLE J E.Elements of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M]. New York:Springer,2005:37-63.
[2]CORMEN T H,LEISERSON C E,RIVEST R L,et al.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算法導論[M].2版.潘金貴,顧鐵成,李成法,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30.
【摘 要】 從石油化工液體物料碼頭運營管理實際出發,分析碼頭通過能力和占用時間、占用率、有效率、裝卸流量、裝卸效率等指標的相互關系,綜合評價在滿足計劃需求和不能滿足計劃需求兩種情況下的碼頭通過能力,提出從提高占用率、有效率和裝卸效率等方面提升碼頭通過能力。
【關鍵詞】 石油化工碼頭;單一物料;碼頭通過能力
碼頭通過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能夠通過碼頭完成裝卸作業的商品物流總量。在石油化工行業中,通常能直接查找到的相關數據為碼頭泊位等級、基本設施、設備規格,以及物料輸送能力(即泵的設計參數)、實時裝卸流量或平均裝卸速度。當石油化工(以下簡稱石化)碼頭泊位專營一種物料時,即可知該物料的最大裝卸速度和通過能力。為節約碼頭岸線資源以及降低碼頭投資成本,在設計碼頭泊位時盡可能安排多種物料的裝卸設施,在不影響所交付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甚至可安排一個輸油臂裝卸兩種以上物性相近的物料。事實上,碼頭通過能力并不是所有物料單品種所設計的裝卸能力之和,換言之,單品種物料通過能力一定小于或等于所設計的裝卸能力。由于所設計的各物料裝卸能力不同,各碼頭運作方案所對應的通過能力也不同。因此,碼頭設計的裝卸能力與其實際通過能力往往存在較大的差別。
碼頭通過能力是策劃碼頭運作方案的首要目標,是控制碼頭運營成本的重要前提,是分析瓶頸、優化運作的重要途徑。因此,只有弄清碼頭通過能力,才能充分挖掘碼頭物流的潛能,做到有的放矢。
1 單品種物料通過能力
1.1 單一物料碼頭通過能力
物流服務企業按石化市場需求或其期望的市場份額值進行碼頭設計,石化生產企業則按原料需求量和產品或商品量設計配套的碼頭基礎設施。
理論上,單一物料的碼頭通過能力由物流設施裝卸能力和在規定時間(日、月、年)內可資分配的有效作業時間決定,滿足
1.2 碼頭占用時間有效率和占用率
某物料在碼頭裝卸時,占用時間的有效率為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經驗值,受碼頭基礎設施能力、物流運作管理水平等企業內部因素及船舶設施條件、港務部門管理能力、該物料市場變化和社會綜合治理環境等企業外部因素的影響。
在實踐中,通過統計分析當期(或年度)的作業數據,剔除不合理的特殊作業數據,將測算的當期 i值直接引用為目標期(下一年度)的 i值,滿足公式
1.3 散裝液體物料裝卸效率
為方便評估測算,引入“裝卸效率Va(average)”這一概念,表示“歷史上石化碼頭某一散裝液體物料過往船舶作業的加權平均裝卸速度”,滿足公式
2 碼頭通過能力的綜合評價
碼頭通過能力也可稱為碼頭裝卸能力或碼頭吞吐能力,是物流部門衡量碼頭物流運作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的關鍵指標;也是物流管理者以能否順利完成碼頭物流計劃任務為出發點,對平衡碼頭裝卸作業能力的一個自我評估。
從式(4)可知,當已知i物料物流計劃量、裝卸泵平均流量和時間有效率或裝卸效率時,可計算出完成i物料的計劃任務∑Wix需占用碼頭的時間
2.1 碼頭通過能力滿足計劃需求
若碼頭空泊時間滿足kTc-≥0條件,碼頭通過能力必能滿足物流計劃任務需求,且標志著碼頭在此空泊時間內還存在相對應的富余能力Xc,其最大值滿足
在此情形下,碼頭經營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積極開拓市場需求,想方設法增加碼頭作業量,通過對外物流服務進一步降本增效。
2.2 碼頭通過能力不滿足物流需求
當空泊時間小于零時,表明物流需求或計劃任務量超過碼頭通過能力。此時,對于物流需求總量而言,碼頭通過能力只能取相對最大值
當碼頭可資使用的全部時間不足以完成裝卸所有物料的計劃任務,只能選擇性地去優先完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對較好的部分裝卸作業任務時,碼頭經營管理者須想方設法提高其碼頭通過能力。
綜上所述,碼頭通過能力評估圍繞物流需求或計劃目標進行,便于策劃或選擇具體的物流運作方案。換言之,將碼頭通過能力壓縮到一個相對狹小的浮動區間,管理者可以基于碼頭設施和管理水平的現實條件,在此取值范圍內更加靈活和準確地調整當期碼頭運營目標,并針對碼頭瓶頸提前采取改進措施。
3 提高碼頭通過能力的途徑
應嚴格管控碼頭空泊時間,著眼于提高碼頭占用率、有效率和裝卸效率,以實現較高水平的碼頭通過能力。
3.1 提高占用率
假設裝卸效率不變,某物料的占用率反映了其物流量在碼頭通過能力中的所占權重。同理,某泊位的碼頭占用率為該泊位所有物料占用率之和(∑ <100%),并以時間方式反映所實現的碼頭通過能力。此指標可作為碼頭經營管理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
通過調研某石化碼頭物流作業量可以發現:液體物料碼頭占用率∑ 為65%~87%,而處在76%~83%較為理想。低于67%表明空泊時間過長,不能發揮碼頭通過能力,碼頭運營管理者應注重市場開發、增加對外物流服務;高于80%,表明碼頭繁忙,船舶等待靠泊的時長將隨之急速增加;超過83%,易導致顧客抱怨增多、忠誠度下降。因此,提高碼頭占用率并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有助于碼頭滿足市場需求,維持競爭優勢。
3.2 提高有效率
有效率直觀顯示了碼頭裝卸組織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是企業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實現和提升碼頭通過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外部條件的依賴程度最小。運營管理部門應強化對操作層面的績效考核,以期不斷提高碼頭有效率。
按物料品種及其物流特性分類,明確規定各個物料從船舶靠泊碼頭、船岸安全檢查、質量檢驗和驗(滿、空)倉、連接輸油臂、雙人檢查設定流程、通知開泵、開泵(開始裝卸)、裝卸流量和巡查復核頻次,到停泵(裝卸結束)后管線吹掃、拆除輸油臂、計量驗收、船岸雙方計量交接,直至船舶離泊等全過程的每一環節的時間定額,通過定額考核確保有效率在預期水平之上。
3.3 提高裝卸效率
在碼頭裝卸運營作業過程中,通過提升有效率來提高裝卸效率。
在非必要時,不主張對所設計的碼頭裝卸設施進行改造。只有在居高不下的占用率影響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時,甚至窮盡手段也無法降低時,才建議技術改造;只有在改(擴)建碼頭成為提升碼頭通過能力的唯一選擇時,才新建碼頭。
4 結 語
碼頭通過能力是策劃碼頭運作方案的首要目標,是碼頭運營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評估本身也是碼頭瓶頸分析、碼頭運作優化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法。碼頭通過能力反映了企業利用并實現所設計的碼頭設施能力的綜合水準,與碼頭硬件設施配置和運作管理水平呈正相關。碼頭通過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在某一階段應處于一個特定的數值區間;評估碼頭通過能力應圍繞物流需求或計劃目標進行,以便優化物流運作方案,利用不同的運作方案以實現相應的通過能力。
要實現所評估的碼頭通過能力,需調動影響碼頭有序、高效運作的每項因素,并力求達到歷史最好狀態。管理者不僅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而且還需協調碼頭運營的外部環境,防止外部因素造成系統性的波動和破壞性影響。
參考文獻:
[1] GENTLE J E.Elements of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M]. New York:Springer,2005:37-63.
[2]CORMEN T H,LEISERSON C E,RIVEST R L,et al.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算法導論[M].2版.潘金貴,顧鐵成,李成法,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30.
【摘 要】 從石油化工液體物料碼頭運營管理實際出發,分析碼頭通過能力和占用時間、占用率、有效率、裝卸流量、裝卸效率等指標的相互關系,綜合評價在滿足計劃需求和不能滿足計劃需求兩種情況下的碼頭通過能力,提出從提高占用率、有效率和裝卸效率等方面提升碼頭通過能力。
【關鍵詞】 石油化工碼頭;單一物料;碼頭通過能力
碼頭通過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能夠通過碼頭完成裝卸作業的商品物流總量。在石油化工行業中,通常能直接查找到的相關數據為碼頭泊位等級、基本設施、設備規格,以及物料輸送能力(即泵的設計參數)、實時裝卸流量或平均裝卸速度。當石油化工(以下簡稱石化)碼頭泊位專營一種物料時,即可知該物料的最大裝卸速度和通過能力。為節約碼頭岸線資源以及降低碼頭投資成本,在設計碼頭泊位時盡可能安排多種物料的裝卸設施,在不影響所交付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甚至可安排一個輸油臂裝卸兩種以上物性相近的物料。事實上,碼頭通過能力并不是所有物料單品種所設計的裝卸能力之和,換言之,單品種物料通過能力一定小于或等于所設計的裝卸能力。由于所設計的各物料裝卸能力不同,各碼頭運作方案所對應的通過能力也不同。因此,碼頭設計的裝卸能力與其實際通過能力往往存在較大的差別。
碼頭通過能力是策劃碼頭運作方案的首要目標,是控制碼頭運營成本的重要前提,是分析瓶頸、優化運作的重要途徑。因此,只有弄清碼頭通過能力,才能充分挖掘碼頭物流的潛能,做到有的放矢。
1 單品種物料通過能力
1.1 單一物料碼頭通過能力
物流服務企業按石化市場需求或其期望的市場份額值進行碼頭設計,石化生產企業則按原料需求量和產品或商品量設計配套的碼頭基礎設施。
理論上,單一物料的碼頭通過能力由物流設施裝卸能力和在規定時間(日、月、年)內可資分配的有效作業時間決定,滿足
1.2 碼頭占用時間有效率和占用率
某物料在碼頭裝卸時,占用時間的有效率為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經驗值,受碼頭基礎設施能力、物流運作管理水平等企業內部因素及船舶設施條件、港務部門管理能力、該物料市場變化和社會綜合治理環境等企業外部因素的影響。
在實踐中,通過統計分析當期(或年度)的作業數據,剔除不合理的特殊作業數據,將測算的當期 i值直接引用為目標期(下一年度)的 i值,滿足公式
1.3 散裝液體物料裝卸效率
為方便評估測算,引入“裝卸效率Va(average)”這一概念,表示“歷史上石化碼頭某一散裝液體物料過往船舶作業的加權平均裝卸速度”,滿足公式
2 碼頭通過能力的綜合評價
碼頭通過能力也可稱為碼頭裝卸能力或碼頭吞吐能力,是物流部門衡量碼頭物流運作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的關鍵指標;也是物流管理者以能否順利完成碼頭物流計劃任務為出發點,對平衡碼頭裝卸作業能力的一個自我評估。
從式(4)可知,當已知i物料物流計劃量、裝卸泵平均流量和時間有效率或裝卸效率時,可計算出完成i物料的計劃任務∑Wix需占用碼頭的時間
2.1 碼頭通過能力滿足計劃需求
若碼頭空泊時間滿足kTc-≥0條件,碼頭通過能力必能滿足物流計劃任務需求,且標志著碼頭在此空泊時間內還存在相對應的富余能力Xc,其最大值滿足
在此情形下,碼頭經營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積極開拓市場需求,想方設法增加碼頭作業量,通過對外物流服務進一步降本增效。
2.2 碼頭通過能力不滿足物流需求
當空泊時間小于零時,表明物流需求或計劃任務量超過碼頭通過能力。此時,對于物流需求總量而言,碼頭通過能力只能取相對最大值
當碼頭可資使用的全部時間不足以完成裝卸所有物料的計劃任務,只能選擇性地去優先完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對較好的部分裝卸作業任務時,碼頭經營管理者須想方設法提高其碼頭通過能力。
綜上所述,碼頭通過能力評估圍繞物流需求或計劃目標進行,便于策劃或選擇具體的物流運作方案。換言之,將碼頭通過能力壓縮到一個相對狹小的浮動區間,管理者可以基于碼頭設施和管理水平的現實條件,在此取值范圍內更加靈活和準確地調整當期碼頭運營目標,并針對碼頭瓶頸提前采取改進措施。
3 提高碼頭通過能力的途徑
應嚴格管控碼頭空泊時間,著眼于提高碼頭占用率、有效率和裝卸效率,以實現較高水平的碼頭通過能力。
3.1 提高占用率
假設裝卸效率不變,某物料的占用率反映了其物流量在碼頭通過能力中的所占權重。同理,某泊位的碼頭占用率為該泊位所有物料占用率之和(∑ <100%),并以時間方式反映所實現的碼頭通過能力。此指標可作為碼頭經營管理部門的績效考核指標。
通過調研某石化碼頭物流作業量可以發現:液體物料碼頭占用率∑ 為65%~87%,而處在76%~83%較為理想。低于67%表明空泊時間過長,不能發揮碼頭通過能力,碼頭運營管理者應注重市場開發、增加對外物流服務;高于80%,表明碼頭繁忙,船舶等待靠泊的時長將隨之急速增加;超過83%,易導致顧客抱怨增多、忠誠度下降。因此,提高碼頭占用率并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有助于碼頭滿足市場需求,維持競爭優勢。
3.2 提高有效率
有效率直觀顯示了碼頭裝卸組織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是企業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實現和提升碼頭通過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外部條件的依賴程度最小。運營管理部門應強化對操作層面的績效考核,以期不斷提高碼頭有效率。
按物料品種及其物流特性分類,明確規定各個物料從船舶靠泊碼頭、船岸安全檢查、質量檢驗和驗(滿、空)倉、連接輸油臂、雙人檢查設定流程、通知開泵、開泵(開始裝卸)、裝卸流量和巡查復核頻次,到停泵(裝卸結束)后管線吹掃、拆除輸油臂、計量驗收、船岸雙方計量交接,直至船舶離泊等全過程的每一環節的時間定額,通過定額考核確保有效率在預期水平之上。
3.3 提高裝卸效率
在碼頭裝卸運營作業過程中,通過提升有效率來提高裝卸效率。
在非必要時,不主張對所設計的碼頭裝卸設施進行改造。只有在居高不下的占用率影響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時,甚至窮盡手段也無法降低時,才建議技術改造;只有在改(擴)建碼頭成為提升碼頭通過能力的唯一選擇時,才新建碼頭。
4 結 語
碼頭通過能力是策劃碼頭運作方案的首要目標,是碼頭運營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評估本身也是碼頭瓶頸分析、碼頭運作優化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法。碼頭通過能力反映了企業利用并實現所設計的碼頭設施能力的綜合水準,與碼頭硬件設施配置和運作管理水平呈正相關。碼頭通過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在某一階段應處于一個特定的數值區間;評估碼頭通過能力應圍繞物流需求或計劃目標進行,以便優化物流運作方案,利用不同的運作方案以實現相應的通過能力。
要實現所評估的碼頭通過能力,需調動影響碼頭有序、高效運作的每項因素,并力求達到歷史最好狀態。管理者不僅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而且還需協調碼頭運營的外部環境,防止外部因素造成系統性的波動和破壞性影響。
參考文獻:
[1] GENTLE J E.Elements of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M]. New York:Springer,2005:37-63.
[2]CORMEN T H,LEISERSON C E,RIVEST R L,et al.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算法導論[M].2版.潘金貴,顧鐵成,李成法,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