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學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集展覽、會議、貿易、娛樂、餐飲、酒店、運動、培訓為一體的大規模會展活動逐步成為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并且會展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中堅力量,以嶄新的形象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會展經濟為區域帶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得會展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當前會展業已在山西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并且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山西會展產業鏈為切入點、發達國家會展業發展的模式為借鑒,通過論述國內外會展業的發展情況、會展產業鏈的結構和關系,與大量有關山西會展業的翔實的數據、案例相結合,采用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展示了山西會展產業鏈的特點,并提出了山西省會展產業鏈的發展對策,為山西會展管理部門、理論界和企業提供有益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會展業;產業鏈;運作模式
一、會展相關概念
1.會展的概念
會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間范圍內,有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的集體性物質、文化、信息交流的社會經濟活動。它是會議、展覽、獎勵旅游和節事活動的統稱。
2.會展業的概念
會展業是會議業與展覽業的總稱。會議和展覽活動發展到能為物質生產活動提供服務的一個單獨的經濟部門或類別,成為大家公認的有一定經濟規模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或行業,即會議業與展覽業。由于兩者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一般統稱會展業。
3.會展產業鏈及其結構
(1)產業鏈的含義
產業鏈是指同一產業層次內通過對資源的整合,逐漸轉移至產業下游,最后到達消費者的一種路徑。產業鏈的本質是在市場競爭環境內,由同一產業內若干企業自發形成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生產要素為導向,對產業內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上下游的供應關系,優化產業投入產出比,提升產業價值。
(2)會展產業鏈
根據產業鏈和會展業的理論,將會展產業鏈界定為:會展主體方以及涉及的相關方依托于區域產業基礎,憑借會展館等基礎設施,以會展主題為中心,構建集“人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于一體的價值鏈,在該價值鏈中相關方之間具有很高的關聯度,以完整的會展產業價值鏈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3)會展產業鏈的結構
在市場競爭環境內,會展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一部分,與其他服務產業類似,包括三個基本部分:上游、中游和下游。
①上游是指會展活動的主體方(會展活動擁有者)對會展項目進行的一系列開發和策劃活動。
②中游是指目的地管理公司為會展活動提供場館、設施、服務的企業組織。
③下游是指所有能夠為會展活動相關方(會展活動主辦方、會展活動參與方以及會展活動觀眾)提供服務的部門,如展品運輸、展臺裝潢以及物品租賃等,在會展產業鏈中涉及的范圍最廣。
會展產業鏈內上游、中游以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作用機制如下圖所示。
二、山西會展產業鏈的構建
1.山西會展產業的發展分析
縱觀全國處處興起的會展熱,在山西舉辦的像國際煤炭博覽會、平遙國際攝影節這樣的上規模、影響力強的國際性會展卻屈指可數。主要情況如下。
(1)會展業發展整體落后
截止2011年年底,山西省共有85家會展業法人代表。雖然近年來,山西省承辦了“中博會”、“2013中國國際煤炭工業博覽會”等會展活動,但是與全國會展業橫向比較看,山西省會展業仍處于中下游水平。2012年,我國102個城市共承辦7083場會展,總會展面積達8400多萬平方米,但是山西省僅僅舉辦81場會展,會展面積小于70萬平方米。雖然近年來,山西省會展業呈現年遞增發展趨勢,但是會展規模、會展場次、會展影響力、會展市場運作水平都還處于初級階段。
(2)場館分布不均衡
2011年山西省85家會展業法人單位中太原市共有62家,其余會展業法人單位分別零散地分布于長治市、呂梁市、臨汾市、運城市、晉城市、朔州市、晉中市、大同市、陽泉市和忻州市等多個城市。近年來,山西省會展館面積不斷擴大,但是總體而言單個場館的面積規模還是較小,平均會展館面積小于1萬平方米。山西省會展場館總體分布不均衡,單個場館面積規模較小,導致場館使用效率低,難以滿足會展現代化發展需求。
(3)會展專業人才短缺
山西省會展專業人才短缺,多數從業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系統化的教育培訓,整體會展人才專業水平較低,與國內展覽發達城市相比,從業人員素質差距較大。據統計,山西省會展業2007年共有從業人員453人,其中僅有0.92%高級技師,1.87%碩士以上學歷,3.56%高級技術職稱人員。
2.山西會展產業鏈結構
山西會展產業鏈鏈條中的核心企業和相關支持企業都已具備,然而會展企業之間的相關性、會展產業的未來方向以及會展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度取決于會展產業鏈的構成要素、控制權、鏈條等因素。很顯然復雜多變的山西會展業外部環境構成的產業鏈還沒有達到能夠相互協作、充分發揮產業鏈整體功能、創造產業鏈價值的能力。會展企業之間缺乏合作,團隊管理松散,很難保持產業鏈的整體發展性和平衡性,從而影響整個山西會展產業鏈的產業價值和競爭力,所以山西會展業還需從構建產業鏈的要素做起。
3.山西會展產業鏈的要素構建
(1)構建山西省會展產業鏈中企業核心競爭力
當下,山西省會展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面臨雙重挑戰:第一,會展企業需要應對同行企業的競爭,培育自有核心競爭力;第二,會展企業需要在不利的制度環境中,夯實企業管理基礎,整合企業資源條件。山西省會展企業為破解雙重挑戰,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視角提出應對策略。政府要從政策法規和人才培養兩方面入手: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制度創新,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培養創新型人才;會展企業要實施規模經濟和品牌經濟;培育獨特的企業文化。
(2)培養山西省會展產業知名品牌
山西省會展產業知名品牌是基于會展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需要培育會展產品品牌、會展企業品牌以應對市場競爭。會展企業要利用山西省源遠流長的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能源產業優勢以及發展迅猛的特色生態農業資源來發展山西省的會展經濟、樹立會展品牌是唯一的選擇。
三、山西會展業運作模式及優化
1.山西會展運作模式
在山西不成熟的會展發展過程中,山西會展運作模式主要實行審批制的管理體制,該管理體制的弊端主要表現在政府審批決定主辦會展活動的主體資格、干預會展活動的市場行為,甚至政府作為會展主辦主體承辦會展活動,參與市場活動。它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會展運作模式的優化升級,審批制極大的影響會展業的發展,這是會展理論界所公認的。
2.山西會展運作模式的優化
(1)會展業中政府職能轉變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是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者,主要承擔微觀經濟競爭環境、投資環境的營造功能,服務于管理機構的設立、會展產業政策、會展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以及政企關系處理等功能。
①建立會展監管機構,實行分類審批機制
山西省會展運作管理模式可以會展監管機構為牽頭,組織相關會展專家,制定會展性質、會展規模、會展種類等界定標準,對會展活動實行分類審批管理機制。如對全國性質的大型會展活動、涉及民族或國家利益的會展活動實行審批制,對經貿類中小型會展活動實行備案制。
②理順政府在會展活動中的職能定位
會展活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政府的大力參與、支持。會展業運作模式中不能簡單的實行“政企分開”建議,應結合會展活動的特點,正確理順、定位政府職能。如在具有明確經營性質和營利目的的會展活動中,政府應實行退出機制,為會展活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2)會展行業協會的定位
山西省會展行業協會成立于2010年12月,雖然設立了專門的全省性質的協會組織,但是可以看出會展協會尚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尚處于發展初期,難以帶動太原乃至山西會展業的發展。因此對山西會展行業協會的發展及其功能提出如下建議:組建權威會展協會;建立會展信息中心;加強會展業發展研究。
(3)會展企業自身的優化
山西省會展業的發展取決于山西的會展企業,會展企業應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優勢,擺脫依賴政府補貼存活形式,實行獨立舉辦會展模式。
①探索市場化會展經營管理模式
會展活動是基于會展中心承辦的,而且會展產業鏈內的各會展主體也是圍繞會展中心體現價值的。因此,應探索會展中心市場化經營管理模式,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以會展中心產權為切入點,實行多元化股權改革,深層改革會展中心經營管理模式,改善會展中心治理結構。
②理順會展業中的產業鏈
會展產業是一個高度關聯的產業,因此應調動會展產業各方積極性,理順會展產業鏈內的企業關系,整合會展業經濟發展效益,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結合國外會展業的發展經驗,在會展業高度組織化程度以及較大會展規模下,會展活動分工越來越細,會展活動要求緊密的協調機制。因此,山西會展業應理順產業鏈內的關系,處理好會展產業鏈分工,做好會展產業鏈協調工作,促進會展產業鏈長遠發展。
③提高山西會展品牌競爭力
山西會展品牌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代表著會展企業的社會信譽。山西會展企業應提高品牌競爭力,可以實行會展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形成會展企業之間的品牌聯合,進而吸引會展客源,贏得會展財富。
四、總結
山西會展產業鏈的構建是基于上游、中游和下游會展企業之間關系形成的,本文以山西會展產業鏈為切入點,剖析山西會展業發展存在的弊端,提出山西會展產業鏈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改革會展業管理運作模式。筆者提出山西會展產業鏈管理運作模式中,政府應轉變傳統職能,正確定位會展行業協會,優化會展企業競爭力,實行“政府+行業+企業”三位一體的先進模式,改變山西會展產業發展現狀,整合山西會展產業鏈資源,打造山西會展產業鏈競爭優勢,促進山西會展產業鏈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廣.會展概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1-10.
[2]程愛學,徐文鋒.會展全程策劃寶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19.
[3]過聚榮.會展導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3-60.
[4]羅松濤.會展管理實務[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58.
[5]余明陽,姜煒.博覽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3-60.
[6]芮明杰.劉明宇.產業鏈整合理論述評[J].產業經濟研究,2006,3:60-66.
[7]李莎山西會展業現狀和發展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3):32.
[8]潘文波.會展業國際合作的綜合效應:關于外資進入中國會展業的綜合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62-107.
[9]王書翠.會展業概覽[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1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