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芬
摘 要:改革以來,我國對所得稅會計的理論研究逐漸深入,并推出了新所得稅會計準則。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介紹了所得稅會計準則的作用,并從與其有關的法規、會計與稅法理論以及核算上所采用一些相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進的意見,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新所得稅;會計準則;改進;意見
所得稅會計是一種全新的、有關應納稅結余額與會計利潤的理論。它的作用是對消耗的時間、成本、收入方面的差別做出確認,其核算須經由嚴格的會計與應付稅款程序來進行。在相關的會計程序中又按照稅率的變動情況對一些相關稅款科目進行細分,以增加核算的準確性。通常來講,企業在對納稅結余與會計利潤方面的相關差異進行核算時,須從納稅影響與應付稅款兩方面來著手,并且在某些情況下,還要分析企業的債務情況。
國家所收取的企業所得稅并不防礙企業的發展,它只是國家對企業的利潤高低的一種調節手段,經由征收這種稅可使企業資金得到更合理地利用,有利于國家的建設事業。國家在征收這部分稅收時,充分考慮了稅率的變動、應納稅所得額及應對企業減免的項目,并按照稅法的統一規定來確定其數額的多少,而其中的應納稅所得額不同與企業的利潤總額,它是確定這部分稅收多少的關鍵。應納稅所得額是在企業總利潤額的基礎上按照稅法的規定詳細計算所得出的,在確定應納稅所得額時須注意項目的完整性,不能隨意減去某些項目(例如稅收處罰金)。由于上述的稅款征收使所得稅會計產生了。
一、所得稅會計準則的作用介紹
在新所得稅會計準則中對其所起的作用進行了明確地闡述,即為了使企業所得稅的計算、確認與相關資料的列報更加合理,在這個新準則中非常注重財務報表中的資產負債類項目,特別強調應以這個負債表為著手點,先將這個負債表上的全部資產進行核實,以及按照新準則的要求對實際負債的數額進行確定,之后再按照新準則來逐一確定各項目以及負債的計稅基礎,并比較兩者的不同之處,對不同之處進行具體的分析,從應納稅與可抵扣方面對存在的不同進行分類,從而確認該表格中的所得稅資產與相關負債項目,將表中的相關項目中填寫齊全,最后按照資產負債表上填寫的應交所得稅項目,以及有關所得稅負債、資產來將利潤表中所得稅的實際數額確定出來,在新準則中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降低了對利潤表的重視程度,使其置于資產負債表之下。
所得稅會計有助于體現出與企業所得稅有關的財務信息:它在確認應納稅所得額與稅前會計利潤方面主要是考慮了以下的要求,即稅法相關要求、會計準則相關要求以及債務法的相關規定,根據以上的各項要求規定將企業的實際負債數額統計出來,并將所統計出的負債數額認真填寫在負債表上的相關欄目里,然后將利潤表里所填寫的所得稅的數額排除出去,從而把與企業所得稅有關的資金出入、經營所得、財務信息等全面地體現出來,同時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以利于其做出正確地經濟決策。
從實質上來講,國家對所得稅會計信息需求最為迫切,雖然各級稅務部門也對這類信息有需求,但他們主要是在執行國家的征稅任務,國家在知悉企業的所得稅會計信息后,對企業的發展軌跡進行監督,進而引導企業健康地發展。
二、所得稅會計改進的策略
1.健全相關的法規
稅法是屬于法律范疇,它規定的內容是企業所必須遵守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具有很高的效力,企業的內部財務規定涵蓋于其中,不能與之相違背,例如經營所得的界定等。這是作為國家法律的最基本要求。但應看到,我國現在有關稅收的法規還存在不少漏洞,需要對其進行相應地補充,使其更加健全。
2.使所得稅的核算方法趨于一致
企業以前的會計制度和新準則下的會計制度相比,在所得稅中一些項目的收費上和稅法存在很大的不一致。例如企業根據以前的財務制度提取的有關準備金、債務重組 、吸收社會資金、折舊所得等,與目前的新規定明顯地違背,在很大程度不利于所得稅相關工作的開展。企業以前的財務制度著重于成本分析,其強調所公布財務信息的真實度與準確性,以此來吸引更多地社會資金,體現資本性質,因而對收入、費用的處理,在很多方面客觀上有削減所得稅稅基的作用;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中,要求企業加強財務核算,既是它的一項工作內容,也是一項制度要求。在成本核算上,企業可依照企業財務制度,與稅法保持一定的距離,很正常也有必要,但在所得稅征收上必須按照稅法,與稅法保持一致,既分離又兼容,而不是相互平行、互不相干。在所得稅核算上,取消納稅影響會計法,統一采用應付稅款法,這樣不僅便于稅企雙方節省成本,降低門檻,而且所得稅會計理論的一些弊端和不完善的地方也會隨之大大減少,如加速折舊。有些文件明確規定,企業接受捐贈資產,按資產價值借記資產相關科目,貸記過渡科目待轉資產價值,然后借記待轉資產價值,按IIM的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所得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而不是遞延稅款),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變動的本質,取消了遞延稅款科目,實質上遵從了應付稅款法。
3.注重稅法和會計理論的協調
企業會計制度體現了與國際規則接軌,屬于引進,但國際會計準則有它產生、發展的背景和應用環境。借鑒引進國際準則,既要消化又要改進,而不能照搬。財務規則不同于產品的技術標準而全球通用,它更注重實踐性。財務理論,其目的是指導財務核算,因此,處于基層一線的實踐者、應用者,如企業財務人員、稅務人員等最具發言權,應當多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利改進。
三、結語
由于新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實施時間較短,沒有太過可供借鑒的實踐模式,因此,很多方面都是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索性研究,一些想法和思路還不是很成熟,研究還很淺顯,還有待今后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鄧亦文.所得稅會計應用的現狀、成因及推廣應用的措施[J].湖南社會科學,2013,(1):136-138.
[2]黃愛玲.我國所得稅會計運行模式設計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6,(12):264-266.
[3]王琳,劉君.資產負債觀與所得稅會計的改進[J].涉外稅務,2007,232(10):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