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融資問題是極為突出的,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宏觀上關系到社會的長遠發展與和平穩定,微觀上則關系著百姓的生活。深入來看,其緣由中既有外部的也有其內部的。因而,中小企業怎樣突破融資瓶頸是我們所急需考慮的。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解決機制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剖析
1.企業內部尋因。中小型企業跟大型企業相比,由于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對外部財務信息披露不規范;而且其經營歷史短,缺乏信用的積累,也缺乏對傳輸信號的品牌和信用記錄,所以在融資過程中,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更為嚴重。
2.銀行等金融機構尋因。高度壟斷的金融體制成為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支持的深層次原因,這又源于它們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中小企業治理結構不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并且大多數并不需要事務所對其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很難在融資時向銀行提供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即使中小企業提供了事務所的審計報告,銀行還是會對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重新審查。在這種情況下信貸市場會自發地拒絕信息量不足和信息成本過高的信貸資金需求。
3.政策尋因。中小企業在中國起步較晚,國家沒有很好地認識到對其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從而缺乏完善而健全的法律法規以支持私營中小企業的發展,改善中小中小企業的狀況。缺少一種機制來綁定中小企業的市場行為,發展最不規則。因為政府政策限制,數目龐大的民間資本并不能得以充分利用。特別是在大的城市,金融監管十分嚴格,以致中小型中小企業很難從民間金融渠道取得發展所需的資金。
二、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機制
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中小企業作為資金的需求方,在面對融資難的問題上應該首先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完善自身治理能力,為融資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加強自身建設,主要應該做到下面幾個方面:(1)健全自身信息披露制度。所謂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歸根結底是金融市場上的逆向選擇機制,即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原因在于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不能被用來評估其風險從而最終導致供給的信貸銀行貸款短缺或者分配不合理。這源于中小企業自己的信息公開系統不完善,不能讓資金的提供者準確的看到中小企業的情況。所以,中小企業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必須健全財務報告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同時應出臺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資金供給方能夠了解真實有效的企業信息。(2)提升個人信用和企業信用。中小企業所有者或者管理者對企業的發展起到極為顯著的影響作用,對于融資而言個人信用、企業信用都是它的基礎。銀行貸款則是企業融資最常見的企業融資的方式。對于銀行貸款而言,中小企業應加強與銀行的溝通,及時將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等信息反饋給銀行,實現信息對稱,建立相互信賴的銀企關系。中小企業若能在銀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礎,則其未來不僅在銀行借貸融資毫無問題,且對其選擇其他途徑與方式進行融資也是大有裨益。(3)提升融資管理水平。中小企業在應對融資難等問題時,應該制定一系列的融資戰略。為了適應市場風云的變幻莫測,中小企業必須經營靈活,因為在時間和數量上對資金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企業自身提高積累能力,以便對市場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映。中小企業經營者應該加強學習各項融資政策、程序等,積極了解金融機構的運作程序,增強與金融機構溝通能力;要結合企業實際,要用足、用活、用好各項相關的融資政策;要積極開拓融資渠道,不斷提高企業自身融資水平和融資管理能力。
2.強化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我國由于企業融資渠道匱乏,銀行成為中小企業主要融資渠道。而國有大型銀行對在獲取中小信息方面存在著規模不經濟,相比之下,中小銀行組織結構和管理層次簡單,在其內部能夠避免規模不經濟的弊端,從而信息成本較低;另外,中小銀行一般主要為當地企業服務,能夠更多依賴于個人信用和私人關系網絡,能夠較容易地獲取中小企業的背景信息。
這些現象表明:大型商業銀行具有為大型企業提供貸款的優勢,中小銀行有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優勢,因此,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問題時,大力發展中小銀行是很有效的途徑。
3.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國家應該支持私營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拓寬渠道和改善融資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1)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監管體系。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是在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基礎之上。應盡快制定《中小企業融資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讓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依法執行。同時這些法律的出臺能夠指引中小企業的投資方向,規范中小企業經營行為,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2)引導和規范民間金融發展。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制訂嚴格的管理規定,給予民間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對自發形成的有組織的金融活動加強監管,避免“金融風波”;同時也要堅決保護合法的借貸活動,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嚴把市場準入條件、提高準備金率和資金充足率,將優良的民間信貸機構吸納為市場主體,不符合規定的則排除在外,維護市場主體的質量。同時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實行風險責任自負,按照法律規定和市場原則對不良機構實行破產,以保證中小金融機構健康高效地運行。
參考文獻:
[1]余雅濱.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當代經濟,2011(13).
[2]曹一萍.規范與引導我國民間金融的發展[J].會計之友,2009,(6).
[3]姜俊吉.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困境、成因和對策[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報,2011,19(1).
[4]林櫻花.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化解思路探究[D].復旦大學,2009,(6).
作者簡介:陳燕(1990- ),女,新疆石河子人,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