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雪梅 莊云翔
摘 要:合理的鄉村景觀設計創造了美觀的形式和風景,同時對社會發展起積極作用。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不但能夠為景觀規劃指明方向,同時能夠發現景觀規劃中的問題,有利于優化景觀設計,甄別景觀規劃中的關鍵因素,實現有的放矢。結合沈陽地區地域特點的景觀評價模式,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使得農村景觀評價更有針對性、更加科學,對于指導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沈陽地區;鄉村景觀;評價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038-03
前言
沈陽市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以平原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南部,遼河、渾河、秀水河等途經境內;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全年氣溫在-29~36℃之間,平均氣溫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無霜期183天;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溫差較大,四季分明。沈陽鄉村地區的文化深受山東、河北等關內式文化影響,尤其是山東地帶的儒家文化的熏陶,造就了沈陽人民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淳樸、豪爽的民風。同時,由于東北地區特殊的生態環境,使得東北人民具有更加獨特的生活方式,例如東北八大怪等反映了東北地區的生活特色。
目前,國內外學者提出多種農村景觀評價體系,通過對以往農村景觀評價的文獻資料分析,楊知潔建立了4層次,18指標的評價體系[1];劉黎明等采用3個層次、31個指標構建評價體系[2];黃斌對閩南鄉村景觀規劃研究,建立了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學為基礎的評價分析方法,構建了針對閩南地區的5個層次、30個指標的指標評價體系[3];劉濱誼等通過中國鄉村景觀特色的分析,把中國的鄉村景觀評價體系分為5個層面、22個指標評價體系[4];張揚漢等建立了基于“目標層-指標層次”的鄉村景觀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分為2層,鄉村景觀評價分為3個方面[5]。但是,依據地方特色,尤其是東北地區的農村景觀評價體系尚待進一步研究。沈陽地區鄉土文化呈現傳統型、惰性和約束性,鄉土觀念強。這造成了鄉村景觀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的改造困難,升級也困難。盲目的景觀設計是耗財費時費力,不知道要達到哪種效果。無法確定哪種農村景觀才是更好的。景觀規劃缺乏方向指引,歸其原因是缺乏一種客觀、邏輯性的績效評價體系。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不但能夠為景觀規劃指明方向,同時能夠發現景觀規劃中的問題,優化景觀設計,甄別景觀規劃中的關鍵因素,實現有的放矢。本文認為沈陽地區的農村景觀特色可以從居住建筑用地景觀、道路廣場用地景觀、綠化用地景觀和其他用地景觀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沈陽地區鄉村景觀分析
1.居住建筑用地景觀
沈陽地區的農村景觀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便于采光,房屋呈東西排列,以獨立的三間房最為多見。建筑一般依據主要道路或者水源展開,考慮交通方便、經濟便利以及環境優越。
房屋建筑結構一般為磚瓦房或者石頭房,有極少量的土坯房,房屋墻體較厚。窗戶是木質、扁寬型,朝南窗較多且小,朝北窗少且小,考慮到冬季陽光取暖和避免冬季寒烈的北風的沖擊。屋頂采用斜坡式建筑,主要考慮冬季雪量較大,便于清雪和減輕房屋雪冰堆積。在農村,房頂結構以茅草苫為主。廁所設置在主臥大房外。房屋一般帶有小院,房屋外圍采用籬笆、木材圍合,也有采用磚瓦式封閉墻的。公共建筑主要是村委會,村委會建筑與普通民居建筑風格一樣,有些村委會直接設在村長民居家中。隨著新農村建設的興起,農村中建立了一些休閑廣場、娛樂設施等。
2.道路廣場用地景觀
道路主要是網格式的布局方式,道路以大路和小路穿插使用,道路的功能除了交通運輸以外,更兼有村里鄉親相互走動、拜訪的功能。在山地地區,道路分布一般按同一等高線走向,并在緩坡垂直于等高線展開。廣場用地多建于道路交叉口,但是位置的選取沒有經過詳細論證,一般主要考慮村中的閑置用地的使用。
3.綠化用地景觀
農村中不存在專門的綠化用地,這里的綠化用地主要是指農民為了美化農園環境,自覺種植的樹木,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樹木景觀。林樹之間經常有建筑物。農村中的閑置用地較多。目前,東北地區綠化植物種類可以分為花灌木、喬木等,樹種主要為紅松、樟松、落葉樹、榆樹、柞樹、楊樹、水曲柳、黃玻璃、樺樹、椴樹等。東北地區針葉樹木長青,在夏季形成了獨特的風景,在冬季經常出現霧凇,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
4.其他用地景觀
沈陽地區農村多喜歡傍水而建,即使周圍無水源,也會引水入村,創造親水空間,以美化環境、方便飲水和灌溉。閑置用地規劃落后,閑置用地的處理用地由于各個地區的特點不同而有所區別,但是普遍存在規劃不合理、浪費的現象。一般采用閑置用地布置綠化景觀。
二、沈陽地區鄉村景觀評價分析
目前景觀規劃的設計評價缺乏廣泛認可的景觀評價體系,中國東北地區的鄉村景觀評價體系更需進一步研究與論證。東北鄉村文化在中國農村中獨具特色。本文通過對以往鄉村景觀評價的分析研究,對以前的依托文化、經濟、社會、生態的模式劃分進行了重新歸類,依據可居度、美景度、差異度、吸引度四個方面,其中鄉村景觀吸引度主要描述所研究的區域的未來的競爭力大小,是對以前的鄉村景觀評價中的可持續性和競爭性進行的細化。通過對以往鄉村景觀評價的分析與總結,歸納新的評價體系。新的評價體系既注重了邏輯上的嚴密性,又充分考慮了指標的全面性,不僅原來指標體系重組,更是改良。本文綜合考慮沈陽地區鄉村特點,建立了以下沈陽地區鄉村景觀評價體系,共包括5大類、23個二級指標的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其中,提出水系的美觀性、綠化景觀特色性、聚落的稀缺性3個指標為可選指標。
三、案例分析
本文選擇沈陽地區某村落建立村落景觀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對沈陽市某村落的農村景觀評價研究。層次分析法法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能夠有效分析目標準則體系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適用于綜合測度決策者的判斷和比較。采用上述的景觀評價體系對該農村的景觀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其中把定性指標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4個檔次,分別使用4、3、2、1表示。本研究體系中的各個評價指標均為效益型指標,即指標的值越大越好,最終形成景觀評價指標一覽表(見表2)。效益型指標歸一化處理公式為:endprint
(上接40頁)
準則層對目標層的成對比較矩陣(參見層次分析法原理):
計算得出最大特征根λ=5.073
權向量(特征向量)
一致性指標
隨機一致性指標RI=1.12,一致性比率CR=0.018/1.12=
0.016<0.1,所構建的比較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
依據公式A=aijwij,計算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A=0.47558。可以看出,此村落的景觀評價結果較差,尚需較大改善。具體改善的措施,可以通過標桿法或者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分析進行優化,這也是接下來的研究工作。
結語
農村景觀評價因為農村地域特色的不同而應當有所區別,對于農村景觀評價來說,沒有絕對標準的景觀評價模式。結合沈陽地區地域特點的景觀評價模式可對沈陽地區的農村景觀進行評價,并在某種程度上給予規劃指導。探索適用于區域的農村景觀評價是今后景觀評價的趨勢之一。通過評價結果的分析,能夠反向指導景觀規劃、設計的改進。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 楊知潔.上海鄉村聚落景觀的調查分析與評價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2] 劉黎明,李振鵬,張虹波.試論中國鄉村景觀的特點及鄉村景觀規劃的目標和內容[J].生態環境,2004,(3).
[3] 黃斌.閩南鄉村景觀規劃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
[4] 劉濱誼,王云才.論中國鄉村景觀評價的理論基礎與指標體系[J].中國園林,2002,(5).
[5] 張揚漢,曹浩良,鄭祿紅.鄉村景觀設計方案評價與優化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責任編輯 仲 琪]
(上接40頁)
準則層對目標層的成對比較矩陣(參見層次分析法原理):
計算得出最大特征根λ=5.073
權向量(特征向量)
一致性指標
隨機一致性指標RI=1.12,一致性比率CR=0.018/1.12=
0.016<0.1,所構建的比較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
依據公式A=aijwij,計算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A=0.47558。可以看出,此村落的景觀評價結果較差,尚需較大改善。具體改善的措施,可以通過標桿法或者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分析進行優化,這也是接下來的研究工作。
結語
農村景觀評價因為農村地域特色的不同而應當有所區別,對于農村景觀評價來說,沒有絕對標準的景觀評價模式。結合沈陽地區地域特點的景觀評價模式可對沈陽地區的農村景觀進行評價,并在某種程度上給予規劃指導。探索適用于區域的農村景觀評價是今后景觀評價的趨勢之一。通過評價結果的分析,能夠反向指導景觀規劃、設計的改進。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 楊知潔.上海鄉村聚落景觀的調查分析與評價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2] 劉黎明,李振鵬,張虹波.試論中國鄉村景觀的特點及鄉村景觀規劃的目標和內容[J].生態環境,2004,(3).
[3] 黃斌.閩南鄉村景觀規劃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
[4] 劉濱誼,王云才.論中國鄉村景觀評價的理論基礎與指標體系[J].中國園林,2002,(5).
[5] 張揚漢,曹浩良,鄭祿紅.鄉村景觀設計方案評價與優化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責任編輯 仲 琪]
(上接40頁)
準則層對目標層的成對比較矩陣(參見層次分析法原理):
計算得出最大特征根λ=5.073
權向量(特征向量)
一致性指標
隨機一致性指標RI=1.12,一致性比率CR=0.018/1.12=
0.016<0.1,所構建的比較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
依據公式A=aijwij,計算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A=0.47558。可以看出,此村落的景觀評價結果較差,尚需較大改善。具體改善的措施,可以通過標桿法或者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分析進行優化,這也是接下來的研究工作。
結語
農村景觀評價因為農村地域特色的不同而應當有所區別,對于農村景觀評價來說,沒有絕對標準的景觀評價模式。結合沈陽地區地域特點的景觀評價模式可對沈陽地區的農村景觀進行評價,并在某種程度上給予規劃指導。探索適用于區域的農村景觀評價是今后景觀評價的趨勢之一。通過評價結果的分析,能夠反向指導景觀規劃、設計的改進。這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 楊知潔.上海鄉村聚落景觀的調查分析與評價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2] 劉黎明,李振鵬,張虹波.試論中國鄉村景觀的特點及鄉村景觀規劃的目標和內容[J].生態環境,2004,(3).
[3] 黃斌.閩南鄉村景觀規劃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
[4] 劉濱誼,王云才.論中國鄉村景觀評價的理論基礎與指標體系[J].中國園林,2002,(5).
[5] 張揚漢,曹浩良,鄭祿紅.鄉村景觀設計方案評價與優化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責任編輯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