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谷
摘 要:良性的競爭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有利于促進資源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是市場經濟的“催化劑”和“加速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強調,要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電信業“營改增”稅改計劃、虛擬運營商牌照的發放,到組建國家鐵塔公司,中國電信業的改革進入深水區——網業分離。然而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競爭,打破壟斷,成為了監管機構、專家學者以及業內人士研究的重點課題。
關鍵詞:電信業 ;電信運營商; 國家鐵塔公司; 網業分離; 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044-02
引言
又一家巨無霸級別的國資企業——國家鐵塔公司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當中。該公司注冊資金將達到60億元,三家電信業巨頭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將持有其中51%的股份,出資比例為4:3:3,而剩余49%的股份則計劃留由民間資本籌集。公司歸屬國資委管轄,其核心領導由中組部任命。換句話說,按現有方式整合基站資源,國家鐵塔公司將成為壟斷程度更高的運營商。
眾所周知,中國的電信業的確存在壟斷局面,改革關鍵在于其壟斷權利的濫用。目前看來,電信業已成為以國有資產為主導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而鐵塔是電信業賴以生存的必備設施——基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通信鐵塔的建設成本和土地選址成本,約占電信運營商資本開支的1/3左右。加之電信業“營改增”稅改計劃、虛擬運營商的步步緊逼導致三大運營商資費下調,未來運營商在營收和利潤上要維持繼續增長態勢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
“該由市場去做的,就由市場去做”。承受著利潤下滑的巨大壓力,面對著巨大開支的鐵塔和基站建設不堪重負,三大運營商被迫發聲。“網業分離”成為電信運營商開啟新一輪改革的排頭兵。所謂的網業分離,是指把電信網絡設施跟電信業務分開運營和管理。從電信改革角度看,網業分離不失為一步好棋。但由壟斷程度更高的運營商獨家負責鐵塔建設和運營維護,中國電信業今后不得不面對更為嚴重的效率低下的窘境。同時,在沒有消費者選票制約的情況下,運營商的鈔票將決定電信服務的質量與價格,消費者的體驗不會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一、網業分離改革的理論可行性分析
(一)網業分離避免設施重復建設
未來新建鐵塔都將由國家鐵塔公司負責,同時它還要接管存量鐵塔的運營維護工作。而建立國家鐵塔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三家電信運營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復建設,降低資本支出。
(二)網業分離有效提升運營效率
電信網絡設施與電信業務分開運營和管理,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各自有效運用其智慧精華、技術精華、文化精華等來指導、促進企業的發展,提升企業運營效率。
(三)網業分離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電信行業的信號和通信質量問題一向被廣大用戶所詬病。建立國家鐵塔公司的另一目的,就是讓全國范圍鐵塔布局更合理,從而提升通信信號質量的問題,進而從根本上解決電信行業服務的最大頑疾。
二、網業分離改革存在的實際問題
(一)網業分離難拒股權結構混亂
一方面,國家鐵塔公司的注冊資金由三家電信巨頭出資并持有51%股份。但公司歸屬國資委管轄,人事任免權由中組部掌控,其地位與三大運營商平起平坐,這一情形導致所有權與經營權的人為分割。所謂的“網業分離”,實際仍由三大運營商把持,三大集團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角色定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導致國有企業股權治理結構混亂。另一方面,二者系出同門,雙方難免“眉來眼去、暗生情愫”,一旦政府監管不到位,由雙方建立利益共同體,必將出現利益相互輸送的問題。
(二)網業分離未必能降低運營成本
首先,國家鐵塔公司成立之后,新建鐵塔、存量鐵塔管理等事務只能依靠行政命令強制執行,這一干預市場經濟的行為,必然一定程度上抬升運營成本。其次,原來三大電信運營商要新建鐵塔,往往都是采取公開招標,用市場競爭的方式解決報價和質量控制問題。但所有鐵塔建設都由一家央企壟斷,第三方公司完全喪失議價能力,按照正常報價,加上國家鐵塔公司的成本和利潤,導致運營商成本不降反升。最后,政府壟斷企業常常帶有“權力尋租”的沖動,對本已處于強弩之末的運營成本更是雪上加霜。
(三)網業分離或致工作效率更為低下
第一,國家鐵塔公司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同時不對電信業務負責,與消費者的服務更無交集,出現遇到相關問題時,其主動性肯定不足,運營商更是束手無策,導致工作效率更為低下。第二,電信運營商根據市場需要和競爭情況,自建鐵塔,看似有重復建設之嫌,然而市場運用“看不見的手”自然會優勝劣汰,達到最佳平衡。但國家鐵塔公司是一家獨立企業,有自身人力物力和投入產出的通盤考量,這種跨公司間的溝通成本、談判過程、審批流程等,會形成一道難以攻克的行業壁壘,致使電信行業發展和創新被狙擊扼殺。
(四)網業分離難免質量問題相互推諉扯皮
一方面,中國電信業規模龐大,加上正在大力推進的4G網絡建設,每年新建鐵塔將數以萬計,投資以數千億的體量增加,這對于新組建的國家鐵塔公司而言,既是發展的巨大利好,但同樣是一個沉重包袱,能否保證建設精度和產品質量,也是擺在眼前的又一重大難題。另一方面,用戶針對服務質量問題只是面對電信運營商,運營商“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國家鐵塔公司不負責電信業務,更不對消費者負責,加之沒有競爭對手,“天下為我獨尊”,電信運營商代表消費者與其理論,底氣大有不足,最后難免導致相互推諉扯皮,由消費者為其二者的服務問題埋單。
三、網業分離改革的策略建議endprint
(一)建立混業模式,倡導“國民共治”
混業模式應按照市場化原則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精神進行組建設計和運營。中國電信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既有利于社會經濟結構的完善和市場競合關系的建立,又有利于產業鏈之間各利益相關者權益的實現。國家鐵塔公司隸屬國有經濟的屬性不可動搖,但在股權結構治理方面應是大有可為,引入民間資本參與,采用股權交叉持有的形式,發揮國有企業中流砥柱的作用與民間資本見微知著的本領,倡導實現電信業的“國民共治”。
(二)遵循市場行為,降低運營成本
中國的電信行業已是一片紅海,競爭很充分,而虛擬運營商的出現恰好充分驗證了這一觀點。徹底打破三大運營商對基礎網絡的壟斷,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尤其是互聯網及相關產業的繁榮;而運營商自身也化繭成蝶,成為真正的市場化公司,尊重市場規律,遵循市場行為,借力互聯網產業發展思維,最大程度地消滅中間環節,努力降低運營成本,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三)降低行業壁壘,提升工作效率
電信業具有全程全網、聯合作業和規模經濟的獨特特征,遵循網絡經濟規則走合作競爭和社會協同之路,是中國電信業惟一正確的選擇。運營商依托國家鐵塔公司強大的業務平臺,服務網點遍布更廣,服務方式和手段更多,服務受理時限更短,都在嘗試重新細分市場,不斷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方式,變被動為主動,使服務更方便、更快捷;用戶選擇性更多、更強,逐步找到“上帝至上”的感覺。
(四)定位公眾服務,提高服務質量
國家鐵塔公司的企業定位與制度設計必須“以市場為準繩,以顧客為依據”,只有定位于社會公眾服務,對其價格參照水、電、氣等民生資源進行上限管理,并制定科學縝密的行為監管、業務評價與成本核算體系,而不是從企業自身營業額、利潤率進行考量,才能一方面防止政府壟斷行為的出現,化解“權力尋租”的沖動;另一方面立足用戶需求,建立顧客滿意度監測體系,著力提高行業服務質量。參考文獻:
[1] 戴維 M 紐波利.網絡型產業的重組與規制[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2] 連海霞.有效競爭與電信業改革研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1,(1).
[3] 王春暉.中國電信業混合所有制產權改革的路徑選擇[EB/OL].新華網,2014,(3).
[4] 王云輝.電信業正在進行怎樣的大變革?[JB/OL].百度百家,2014,(5).
[5] 王春暉.混合所有制產權是中國電信業改革的最優選擇[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4,(1).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