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唐嘉悅
摘 要:自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正式建交以來,中韓雙邊經貿關系發展迅速,雙方在各個領域合作不斷加強,兩國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選取2004—2012年中韓雙邊貿易的數據,通過貿易結合度指數、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和互補度指數比較雙方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對日后中韓雙邊貿易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中韓貿易關系;貿易結合度;競爭優勢;貿易互補度
中圖分類號:F75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162-02
一、中、韓產品貿易結合度指數分析
貿易結合度指數(TCD)。貿易結合度是指一國對某一貿易伙伴國的出口占該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與該貿易伙伴國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TCDab=(Xab / Xa) / (Mb / Mw)式中,TCDab表示a國對b國的貿易結合度,Xab表示a國對b國的出口額,Xa表示a國出口總額,Mb表示b國進口總額,Mw表示世界進口總額。如果TCDab>1,表明a、b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緊密;如果TCDab<1,表明a、b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松散。TCDab越大表示a、b兩國貿易關系越緊密,反之則越松散。
圖1 中、韓貿易結合度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1可得,中、韓兩國在第6類材料制成品、第7類機械和運輸設備以及第8類雜項制品中貿易結合度比較大,尤其是第7類高達15以上,貿易來往非常密切。兩國第6類的TCD指數2004—2008年都在10以上,從2009年開始雖有所下降但也都一直維持在6以上,貿易結合度也非常緊密。第8類雜項制品TCD指數維持在5左右,也具有很高的結合度。
二、中、韓產品貿易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所謂顯性比較優勢(RCA),是指一個國家某一行業或商品出口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行業或該類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額的比率。對此,可以用下式表示:
RCAij= ( Xij/ Xit )/ (Wij /Wit)
其中,Xij為i 國( 地區)第j 種商品的出口額,Xit為i 國所有商品的出口額,Wij為世界第j 種商品的出口額,Wit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總額。當RCAij在0.8—1.25之間,比較有競爭優勢;在1.25到2.5之間,具有競爭優勢;大于2.5的話,就非常具有競爭優勢了。RCAij值越大,越具有競爭優勢。
圖2 中國商品RCA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所得
從圖2可以看出,中國第8類產品雜項制品,RCA指數大部分都在2.2以上,非常具有顯性比較優勢。產品中具有絕對出口優勢的是服裝及服裝配件,說明中國還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具有優勢。此外,第6類產品材料制成品以及第7類產品機械和運輸設備尤其是第7類,在以后幾年RCA指數有望突破1.5。我國雖然在第7、8類產品上具有絕對優勢,但仍然都是處于生產鏈的低端環節,所以,不但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技術含量,提高生產力,增加生產產品的附加值。
圖3 韓國商品RCA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所得
由圖3可得,韓國同樣在第7類機械運輸和設備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且RCA指數都在1.5以上,在第7類產品機械運輸和設備項下具有優勢的二級分類產品與中國一樣。其次是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5類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其RCA指數都在1左右。
三、中、韓產品貿易互補性比較分析
所謂貿易互補性指數TCI即用來衡量兩個國家或地區貿易關系的緊密程度。單個產品的貿易互補性指數的計算公式為:Cija=RCAxia×RCAmja。式中,X代表出口,M代表進口;i,j分別代表兩個國家,a代表產品分類。其中,RCAxia=(Xia/Xi)/(Wa/W)表示用出口來衡量的i國在a產品上的比較優勢,Xia表示i國a類商品的出口額,Xi表示i國所有商品的出口額,Wa表示世界a類商品的出口額,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額。RCAmja=(Mja/Mj)/(Wa/W)表示用進口來衡量的j國在a產品上的比較劣勢。Mja表示j國a類商品的進口額,Mj表示j國所有商品的進口額,Wa與W與上同。當TCIa≥1時,說明該產品貿易互補性強,且TCIa越大,互補性越強;當TCIa<1時,說明該產品貿易互補性弱,且TCIa越小,互補性越不明顯。
圖4 中國對韓國產品貿易互補性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4可以看出,中國對韓國產品的貿易互補度較大的主要產品類別是第8類雜項制品、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最大的是第8類雜項制品,其中主要是以服裝及服裝配件為主;其次是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TCI維持在1左右。
圖5 韓國對中國產品貿易互補性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5可以看出,韓國對中國產品貿易互補度較大的主要產品為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第2類中除燃料外不能食用的粗材料和第5類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兩國的主要互補性產品類別非常相似,再一次說明兩國之間商品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四、結論
通過以上對中、韓兩國商品貿易結合度的分析、比較優勢指數分析以及貿易互補性的比較分析,可以對兩國產業目前的形勢以及將來的合作趨勢作出如下結論。
第一,就貿易結合度來看,兩國在機械及運輸設備方面的結合度非常大,說明兩國在這一領域的貿易來往非常密切。但是實質內容卻是不一樣的,韓國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資本和技術方面,而中國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勞動密集型。
第二,就顯性比較優勢指數來看,中韓兩國在鋼鐵、機械運輸設備以及紡織品和服裝方面都具有顯性優勢。其中,在鋼鐵和機械運輸設備領域韓國的優勢要遠遠大于中國,而在紡織品和服裝領域尤其是服裝這一塊中國的優勢是明顯的。
第三,就貿易互補性的比較分析來看,兩國的主要互補性產品都是機械及運輸設備,產品類別非常相似,說明兩國之間商品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通過對以上三條的歸納比較可以分析得出,雖然兩國的主要優勢集群不一樣,韓國的主要優勢領域仍然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近幾年呈現出了日趨相近的趨勢,而且兩國的貿易互補性非常集中,所以中韓兩國之間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參考文獻:
[1] 胡昭玲.中、日、韓三國產業的互補性與競爭性——基于對外貿易的分析[J].東北亞論壇,2007,(1).
[2] 王彥奇,付曉會.中韓貿易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21).
[3] 王磊.中韓貿易合作的效應、障礙及政策分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 陳恒,劉佳.中韓貿易產品結構分析[J].黑龍江對外貿易,2008,(7).
[5] 汪素芹.中韓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與合作途徑[J].世界經濟研究,2003,(6).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
摘 要:自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正式建交以來,中韓雙邊經貿關系發展迅速,雙方在各個領域合作不斷加強,兩國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選取2004—2012年中韓雙邊貿易的數據,通過貿易結合度指數、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和互補度指數比較雙方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對日后中韓雙邊貿易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中韓貿易關系;貿易結合度;競爭優勢;貿易互補度
中圖分類號:F75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162-02
一、中、韓產品貿易結合度指數分析
貿易結合度指數(TCD)。貿易結合度是指一國對某一貿易伙伴國的出口占該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與該貿易伙伴國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TCDab=(Xab / Xa) / (Mb / Mw)式中,TCDab表示a國對b國的貿易結合度,Xab表示a國對b國的出口額,Xa表示a國出口總額,Mb表示b國進口總額,Mw表示世界進口總額。如果TCDab>1,表明a、b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緊密;如果TCDab<1,表明a、b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松散。TCDab越大表示a、b兩國貿易關系越緊密,反之則越松散。
圖1 中、韓貿易結合度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1可得,中、韓兩國在第6類材料制成品、第7類機械和運輸設備以及第8類雜項制品中貿易結合度比較大,尤其是第7類高達15以上,貿易來往非常密切。兩國第6類的TCD指數2004—2008年都在10以上,從2009年開始雖有所下降但也都一直維持在6以上,貿易結合度也非常緊密。第8類雜項制品TCD指數維持在5左右,也具有很高的結合度。
二、中、韓產品貿易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所謂顯性比較優勢(RCA),是指一個國家某一行業或商品出口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行業或該類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額的比率。對此,可以用下式表示:
RCAij= ( Xij/ Xit )/ (Wij /Wit)
其中,Xij為i 國( 地區)第j 種商品的出口額,Xit為i 國所有商品的出口額,Wij為世界第j 種商品的出口額,Wit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總額。當RCAij在0.8—1.25之間,比較有競爭優勢;在1.25到2.5之間,具有競爭優勢;大于2.5的話,就非常具有競爭優勢了。RCAij值越大,越具有競爭優勢。
圖2 中國商品RCA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所得
從圖2可以看出,中國第8類產品雜項制品,RCA指數大部分都在2.2以上,非常具有顯性比較優勢。產品中具有絕對出口優勢的是服裝及服裝配件,說明中國還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具有優勢。此外,第6類產品材料制成品以及第7類產品機械和運輸設備尤其是第7類,在以后幾年RCA指數有望突破1.5。我國雖然在第7、8類產品上具有絕對優勢,但仍然都是處于生產鏈的低端環節,所以,不但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技術含量,提高生產力,增加生產產品的附加值。
圖3 韓國商品RCA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所得
由圖3可得,韓國同樣在第7類機械運輸和設備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且RCA指數都在1.5以上,在第7類產品機械運輸和設備項下具有優勢的二級分類產品與中國一樣。其次是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5類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其RCA指數都在1左右。
三、中、韓產品貿易互補性比較分析
所謂貿易互補性指數TCI即用來衡量兩個國家或地區貿易關系的緊密程度。單個產品的貿易互補性指數的計算公式為:Cija=RCAxia×RCAmja。式中,X代表出口,M代表進口;i,j分別代表兩個國家,a代表產品分類。其中,RCAxia=(Xia/Xi)/(Wa/W)表示用出口來衡量的i國在a產品上的比較優勢,Xia表示i國a類商品的出口額,Xi表示i國所有商品的出口額,Wa表示世界a類商品的出口額,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額。RCAmja=(Mja/Mj)/(Wa/W)表示用進口來衡量的j國在a產品上的比較劣勢。Mja表示j國a類商品的進口額,Mj表示j國所有商品的進口額,Wa與W與上同。當TCIa≥1時,說明該產品貿易互補性強,且TCIa越大,互補性越強;當TCIa<1時,說明該產品貿易互補性弱,且TCIa越小,互補性越不明顯。
圖4 中國對韓國產品貿易互補性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4可以看出,中國對韓國產品的貿易互補度較大的主要產品類別是第8類雜項制品、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最大的是第8類雜項制品,其中主要是以服裝及服裝配件為主;其次是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TCI維持在1左右。
圖5 韓國對中國產品貿易互補性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5可以看出,韓國對中國產品貿易互補度較大的主要產品為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第2類中除燃料外不能食用的粗材料和第5類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兩國的主要互補性產品類別非常相似,再一次說明兩國之間商品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四、結論
通過以上對中、韓兩國商品貿易結合度的分析、比較優勢指數分析以及貿易互補性的比較分析,可以對兩國產業目前的形勢以及將來的合作趨勢作出如下結論。
第一,就貿易結合度來看,兩國在機械及運輸設備方面的結合度非常大,說明兩國在這一領域的貿易來往非常密切。但是實質內容卻是不一樣的,韓國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資本和技術方面,而中國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勞動密集型。
第二,就顯性比較優勢指數來看,中韓兩國在鋼鐵、機械運輸設備以及紡織品和服裝方面都具有顯性優勢。其中,在鋼鐵和機械運輸設備領域韓國的優勢要遠遠大于中國,而在紡織品和服裝領域尤其是服裝這一塊中國的優勢是明顯的。
第三,就貿易互補性的比較分析來看,兩國的主要互補性產品都是機械及運輸設備,產品類別非常相似,說明兩國之間商品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通過對以上三條的歸納比較可以分析得出,雖然兩國的主要優勢集群不一樣,韓國的主要優勢領域仍然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近幾年呈現出了日趨相近的趨勢,而且兩國的貿易互補性非常集中,所以中韓兩國之間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參考文獻:
[1] 胡昭玲.中、日、韓三國產業的互補性與競爭性——基于對外貿易的分析[J].東北亞論壇,2007,(1).
[2] 王彥奇,付曉會.中韓貿易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21).
[3] 王磊.中韓貿易合作的效應、障礙及政策分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 陳恒,劉佳.中韓貿易產品結構分析[J].黑龍江對外貿易,2008,(7).
[5] 汪素芹.中韓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與合作途徑[J].世界經濟研究,2003,(6).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
摘 要:自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正式建交以來,中韓雙邊經貿關系發展迅速,雙方在各個領域合作不斷加強,兩國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選取2004—2012年中韓雙邊貿易的數據,通過貿易結合度指數、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和互補度指數比較雙方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對日后中韓雙邊貿易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中韓貿易關系;貿易結合度;競爭優勢;貿易互補度
中圖分類號:F75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162-02
一、中、韓產品貿易結合度指數分析
貿易結合度指數(TCD)。貿易結合度是指一國對某一貿易伙伴國的出口占該國出口總額的比重,與該貿易伙伴國進口總額占世界進口總額的比重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TCDab=(Xab / Xa) / (Mb / Mw)式中,TCDab表示a國對b國的貿易結合度,Xab表示a國對b國的出口額,Xa表示a國出口總額,Mb表示b國進口總額,Mw表示世界進口總額。如果TCDab>1,表明a、b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緊密;如果TCDab<1,表明a、b兩國在貿易方面的聯系松散。TCDab越大表示a、b兩國貿易關系越緊密,反之則越松散。
圖1 中、韓貿易結合度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1可得,中、韓兩國在第6類材料制成品、第7類機械和運輸設備以及第8類雜項制品中貿易結合度比較大,尤其是第7類高達15以上,貿易來往非常密切。兩國第6類的TCD指數2004—2008年都在10以上,從2009年開始雖有所下降但也都一直維持在6以上,貿易結合度也非常緊密。第8類雜項制品TCD指數維持在5左右,也具有很高的結合度。
二、中、韓產品貿易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所謂顯性比較優勢(RCA),是指一個國家某一行業或商品出口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行業或該類商品出口占世界出口份額的比率。對此,可以用下式表示:
RCAij= ( Xij/ Xit )/ (Wij /Wit)
其中,Xij為i 國( 地區)第j 種商品的出口額,Xit為i 國所有商品的出口額,Wij為世界第j 種商品的出口額,Wit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總額。當RCAij在0.8—1.25之間,比較有競爭優勢;在1.25到2.5之間,具有競爭優勢;大于2.5的話,就非常具有競爭優勢了。RCAij值越大,越具有競爭優勢。
圖2 中國商品RCA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所得
從圖2可以看出,中國第8類產品雜項制品,RCA指數大部分都在2.2以上,非常具有顯性比較優勢。產品中具有絕對出口優勢的是服裝及服裝配件,說明中國還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具有優勢。此外,第6類產品材料制成品以及第7類產品機械和運輸設備尤其是第7類,在以后幾年RCA指數有望突破1.5。我國雖然在第7、8類產品上具有絕對優勢,但仍然都是處于生產鏈的低端環節,所以,不但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技術含量,提高生產力,增加生產產品的附加值。
圖3 韓國商品RCA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所得
由圖3可得,韓國同樣在第7類機械運輸和設備方面具有絕對優勢,且RCA指數都在1.5以上,在第7類產品機械運輸和設備項下具有優勢的二級分類產品與中國一樣。其次是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5類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其RCA指數都在1左右。
三、中、韓產品貿易互補性比較分析
所謂貿易互補性指數TCI即用來衡量兩個國家或地區貿易關系的緊密程度。單個產品的貿易互補性指數的計算公式為:Cija=RCAxia×RCAmja。式中,X代表出口,M代表進口;i,j分別代表兩個國家,a代表產品分類。其中,RCAxia=(Xia/Xi)/(Wa/W)表示用出口來衡量的i國在a產品上的比較優勢,Xia表示i國a類商品的出口額,Xi表示i國所有商品的出口額,Wa表示世界a類商品的出口額,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額。RCAmja=(Mja/Mj)/(Wa/W)表示用進口來衡量的j國在a產品上的比較劣勢。Mja表示j國a類商品的進口額,Mj表示j國所有商品的進口額,Wa與W與上同。當TCIa≥1時,說明該產品貿易互補性強,且TCIa越大,互補性越強;當TCIa<1時,說明該產品貿易互補性弱,且TCIa越小,互補性越不明顯。
圖4 中國對韓國產品貿易互補性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4可以看出,中國對韓國產品的貿易互補度較大的主要產品類別是第8類雜項制品、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最大的是第8類雜項制品,其中主要是以服裝及服裝配件為主;其次是第6類材料制成品和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TCI維持在1左右。
圖5 韓國對中國產品貿易互補性指數
資料來源:根據UNCTAD各年的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由圖5可以看出,韓國對中國產品貿易互補度較大的主要產品為第7類機械運輸設備、第2類中除燃料外不能食用的粗材料和第5類化學品及有關產品,兩國的主要互補性產品類別非常相似,再一次說明兩國之間商品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四、結論
通過以上對中、韓兩國商品貿易結合度的分析、比較優勢指數分析以及貿易互補性的比較分析,可以對兩國產業目前的形勢以及將來的合作趨勢作出如下結論。
第一,就貿易結合度來看,兩國在機械及運輸設備方面的結合度非常大,說明兩國在這一領域的貿易來往非常密切。但是實質內容卻是不一樣的,韓國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資本和技術方面,而中國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勞動密集型。
第二,就顯性比較優勢指數來看,中韓兩國在鋼鐵、機械運輸設備以及紡織品和服裝方面都具有顯性優勢。其中,在鋼鐵和機械運輸設備領域韓國的優勢要遠遠大于中國,而在紡織品和服裝領域尤其是服裝這一塊中國的優勢是明顯的。
第三,就貿易互補性的比較分析來看,兩國的主要互補性產品都是機械及運輸設備,產品類別非常相似,說明兩國之間商品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通過對以上三條的歸納比較可以分析得出,雖然兩國的主要優勢集群不一樣,韓國的主要優勢領域仍然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近幾年呈現出了日趨相近的趨勢,而且兩國的貿易互補性非常集中,所以中韓兩國之間貿易的競爭性要大于互補性。
參考文獻:
[1] 胡昭玲.中、日、韓三國產業的互補性與競爭性——基于對外貿易的分析[J].東北亞論壇,2007,(1).
[2] 王彥奇,付曉會.中韓貿易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21).
[3] 王磊.中韓貿易合作的效應、障礙及政策分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4] 陳恒,劉佳.中韓貿易產品結構分析[J].黑龍江對外貿易,2008,(7).
[5] 汪素芹.中韓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與合作途徑[J].世界經濟研究,2003,(6).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