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凱
摘 要:2010年,我國的GDP超越日本直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伴隨著經濟發展的是我國企業的管理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企業內部的財務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不盡完善,導致企業和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損失。就財務管理的現狀而言,財務的決策、執行和監督者三大權利是企業進行高效財務管理的關鍵。
關鍵詞:企業;財務;“三權”分立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211-02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和當代企業制度的不斷變遷,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司的治理結構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而財務管理結構又是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組成部分,所以如何有效配置企業財務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成為企業財務治理的關鍵。這三大權利相輔相成、互相制約。其中,企業財務的決策權是最重要的,它涉及到財務活動方案的策劃、選擇和最終的決策后果問題,由上到下、上下配合是較為完善的財務決策機制;而財務執行權是指擁有財務活動方案的權利,涉及到投資、融資、成本控制與支出等過程問題;財務監督權主要指對企業所有經濟活動的監督與控制以防范企業的潛在財務風險。企業決策、執行與監督這“三權”是否優化配置關系到企業目標能否實現,所以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一、企業關于“三權”分立的相關問題
(一)企業財務決策存在諸多問題
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模式的思想還廣泛地存在于諸多企業中,諸如目標多為短期、固守傳統的經驗制等,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各企業的財務決策,禁錮了企業的發展步伐。首先,企業的決策模式存在很嚴重的問題。我國受傳統文化中家長制的影響較為深遠,企業中的領導管理層在財務決策方面有絕對的話語權,這種模式導致企業的財務決策往往缺少整體的協調和創新性,相關利益者被排擠到決策群體之外而沒有話語權,企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利分配極其不均衡,權力制衡體制基本喪失,這會變相增加了腐敗行賄的消極行為。例如,我國大股東的刻意控制會直接削弱中小股東的參與決策權和提案權,大股東往往通過暗箱操作等方式直接掏空企業的集體財產,不僅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也會擾亂整個資本市場。其次,相對集權化的行為會阻塞企業內信息資源的流通,溝通渠道有限,這會嚴重損害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影響企業相關的財務決策。此外,財務決策成本過高也是現今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大問題。如今企業的財務決策成本主要包括資本融籌資成本、代理成本以及其他機會成本,企業財務決策如不能形成高效合理的管理機制,一定會極大地破壞企業的自身資源,也會間接損害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例如股東的利益。
(二)企業的財務執行機制不健全,存在財務人員缺位現象
企業財務戰略目標的實現取決于企業財務執行力度的高低,而企業財務執行的權利主要涉及到如何進行企業相關的財務活動,諸如投資支出、成本控制等等。優質高效的財務執行機制有助于企業的財務決策順利進行下去,因此企業的財務執行機制對企業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反觀現實,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執行方面有如下問題。首先,企業的管理層缺乏相關的財務管理知識和經驗,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財務工作人員也不夠信任,財務管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企業也缺乏相應的財務管理氛圍。其次,企業的執行監管力度欠缺,往往重編制而輕執行。企業在大多數情況下投入過多人力物力和財力在財務決策上,但對處于中流砥柱地位的財務執行過程卻缺少同比投入,這會導致財務計劃紙上談兵。另外,企業的中層領導也有缺位現象。眾所周知,企業的中層領導起到信息引導的作用,缺乏中層領導會導致企業不能正確執行發展戰略并且制定符合公司規劃的財務決策,團隊協作也會大打折扣。最后,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還有待加強,創新能力、主動性以及責任感需要提升。
(三)企業的財務監管體系不完善
財務監督和控制的力度高低決定了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能否正常運轉,各個企業都要對此進行研究并予以實行。雖然國家先后頒布了很多涉及到財務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諸如《注冊會計師法》、《證券法》等等,但其內部存在著很多問題。前者賦予了我國財政部門監督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權利,而后者則賦予了證監會對取得證券期貨職業資格的會計師的證券期貨業務進行監督,兩者同時監管,那么聽誰的呢?注冊會計師這個行業存在著嚴重的本位主義和權力之爭,導致監管效率極其低下,監管成本也居高不下,這就會形成市場秩序混亂的場面。先將多頭管理的問題放置在一遍,僅僅看財政部門這一個部門就存在著諸多問題,管理機制嚴重不健全,沒有設置專門的機構進行行業管理,也沒有制定專有的監管準則和制度,監管過程和結果都不夠規范和透明。除此之外,企業內部的監督體制也不夠健全,監管制度往往是形式主義,在集權化的企業監督機構只是擺設,對領導管理層沒有話語權,就算有監督機制,監督也只是到事后階段,缺乏對經濟事項的事前調控和事中調控。
二、完善企業“三權分立”的措施
(一)完善董事會結構,改善企業的財務決策現狀
全面、合理和科學的財務決策對于企業的財務管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現有的企業治理模式中,都是由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操縱著企業的財務決策權,這會促使企業的決策不盡合理和公正,也正是由于這種相關利益者的“缺位”現象嚴重損害了企業債權人和相關利益群體的切身利益更有甚者違法違規取得對公共資源和資金的控制,對社會和企業自身都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筆者認為企業需要綜合考慮各方因素來進行財務決策,最好采用上下結合的方式集合所有員工的智慧,避免受到高層管理者執行和監督的影響。所以,完善企業的董事會結構成為規范決策權的重要一步,改革董事會成員的構成可從兩方面入手,其一是與企業有重大交易的關聯公司、銀行以及債權人,其二是公司內部的員工,這兩類群體都不可忽視。前者最需要了解企業的詳細運營情況,但由于沒有了解途徑,在企業出現運營危機時很難掌控方向,難以保證求償權,強勢加入董事會有助于從源頭位置保證債權人的切身利益。而員工也是極端的弱勢群體,雖然其發言權經常被忽視,但是他們往往最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將其加入企業的董事會并賦予他們一定的發言權能快速高效地找到企業決策所要重視的問題,使企業的決策科學、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endprint
(二)提升財務人員素質,加強企業財務執行力度
相對健全的財務執行機制能夠確保企業的決策得以正確而高效的實施,從而保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企業業務運營的效率,例如適當放權給財務管理人員,在不受管理層束縛的情況下,其創新型和能動性更能被激發出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企業財務執行機制的完善與否某種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相關執行人員的綜合素質,企業只有建立健全而完善的人員培訓體制,持有“以人為本”的文化觀念,才有可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提高執行的力度和效率。首先,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情況以培訓、教育、對外交流的形式,不斷開拓企業財務人員的視野,對其進行再教育,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組織、溝通以及分析等相關業務能力,提升員工的業務素質和綜合素質。其次,企業不能固步自封,要積極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的元素和活力,同時也要對老員工實行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制度,獎優罰劣,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企業財務工作的效率,也要實行人文關懷機制,增強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讓每一位員工都能覺得是在為自己工作,自覺擔負起應該承擔的責任。最后,企業員工自身也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不斷吸取財務管理的新知識,加強對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的研讀,以期能夠正確地對經濟事項做出會計處理。
(三)完善企業的財務監管與管理機制
通過對企業財務的決策與執行過程進行監管,企業可以全面了解其真實的經營及財務狀況,而這些可以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進而反向控制企業的經濟業務。企業的監督管理不能僅靠政府監管和輿論壓力等的外部約束,也要通過內部的監督機制防止這三權過于集中。首先,監管人員的選擇可由傳統的官員任命制逐漸過渡到面向社會的人員聘用制度,并且采用“高薪養廉”的方式保持這類人的監管獨立性。其次,企業內部要建立嚴格的權責發生制度,明確每個部門和員工的職責,將完成監管目標的各個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對不相容職務要進行分離。最后,企業還要對財務決策與執行過程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進行監督,從而使整個監督體系更加健全、合理和全面,確保整個企業的運營過程都在科學的控制之中。
三、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到來,財務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將會更加突出。而建立健全高效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以及完善的監督機制可以提高我國各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這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完善企業財務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的三權分配。對此,企業可根據決策的重要性和相關內容將各個決策權分配到相關的管理層,使得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管理層都擁有相應的財務決策權力。而企業的董事會不能僅保留大股東的話語權,還可適當加入相關債權人、重要利益相關者以及賦予話語權的員工,這樣才能建立高效合理的財務決策機制。而財務執行和監督的過程更需要企業自身員工的綜合素質以及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不斷提高企業的執行效率,完善企業的監督機制。雖然企業財務機制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改革方向正確、完善的目標明確,我們相信企業財務的三權分立一定能形成一個有機體,從而輔助企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田桂芹.企業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33).
[2] 楊明霞.財務決策、執行、監督的“三權”分立[J].中外企業家,2013,(26).
[3] 金峰州.淺談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J].會計師,2012,(22).[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