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芳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數字媒體的檢測和管理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個新事物,因此在這方面存在不少困難。現在我們國家的數字媒體內容監管制度就有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規章制度不明確,存在很多漏洞,其中很多問題都不能通過有效的法律途徑解決,法律法規不明確,造成許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鉆空子,借機謀取利益。
違反公平公正原則,導致一些企業行業壟斷,不利于其他企業的發展。而且有許多規章制度的制定受其利益的影響,均不符合相關規定。比如《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第七條中有明確規定,門戶網站并不具備新聞的采訪權利,而只有轉載的權利。第五條也明確規定,只有省級以上的新聞單位和省會城市的新聞類單位才有權利建立新聞類網站,才可對外發布新聞,而其他類型的單位沒有這種權利。這種做法自然而然將許多有潛力的新聞網站所排除了,并且大多數的新聞來源都如出一轍,造成新聞內容互相抄襲。
監管模式上存在著許多的不規范。當下數字媒體行政監管的主要部門涉及面廣,如公安部、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版權局、科技部、廣電局、保密局等部門,執法能力太過分散,對數字媒體飛速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不能夠及時監管,也容易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監管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實名制是一種有效實施數字媒體監管的方法,然而卻因為不能做到切實可行而不了了之,早在2006年我國就計劃將手機實名制全部完成,但結果卻不甚理想。我國對數字媒體內容的監管部門有很多,但主要負責的只有四個部門:國務院新聞辦主要是負責網絡報紙、手機報紙、門戶網站等;網絡電視、視頻、以及手機電視主要是由廣電局負責;新聞出版總署負責的是網絡、手機出版等內容;而網絡違法犯罪由公安部負責。
數字媒體監管范圍較廣,涉及的行業和部門較多,在管理中容易出現很多不具體的情況,比如,假如出現網絡暴力視頻,到底是由廣電局負責,還是由公安部門負責;網絡盜版是由新聞出版總署管理還是由公安部門全權負責等。這就是管理責任不夠具體、管理依據不足、管理力度較弱的問題。
現如今數字媒體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飛速提升,然而有許多新型的數字媒體業務發展過快,管理不能跟上數字媒體業務的發展,造成管理真空的現象。

圖1 監管系統結構
在網絡上,對知識的保護工作還不到位,例如,網絡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報紙、書刊、信息等,在數字媒體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是我們要面對的一大難題,因為數字媒體侵權具有速度快、隱蔽性高、無成本、而犯罪證據又難以收集這類特點,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這個空子,借機牟利。
到目前為止,數字媒體都沒有一個真正定位,也缺少媒體所應具有的原創、采編體系和完整的運作方式,對真正的媒體所應該擁有的社會公信力和地位也并不具備。數字媒體在未來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市場,而跨界技術整合也是大勢所趨。我們一定要將數字媒體重視起來,要從法律法規方面下手,以嚴格的法律法規來控制數字媒體,也能夠使得執法部門和人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數字媒體是一種新型的傳媒形態,數字媒體應把握好這次發展壯大新聞事業的良好機會。現如今整個互聯網時代都在由門戶過渡到服務,由桌面形式的互聯網向掌上形式的互聯網發展,這就意味著互聯網產業將會面臨一次大變革。而主流的媒體必須要加強適應新形勢的能力,不斷熟悉和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將其運用到媒體的發展中來。利用自己權威的傳播地位,龐大的信息源,以及科學的管理經驗和強大的人才做后盾,創新觀念,改變思路,走傳統媒體和新型傳播手段科學結合之路。
新聞和信息的科學運用,對政治有很大影響。如果能合理運用新聞和信息,就能強化對各類媒體的掌控。特別是對如今現代信息的多元化、多樣性的輿論環境,一定要科學地運用數字媒體這一新型的傳播媒介,跟隨新聞規律,增強傳播技巧,適時發布消息,盡早占領輿論引導的先機,以便正確把握輿論導向。如果要改變新聞的宣傳觀念,就要對數字媒體重視,然而數字媒體會受到終端顯示屏以及用戶使用習慣等特點的約束,體現其獨有的傳播特色和規律。改變傳播理念,探究傳播方法,對數字媒體的宣傳有著很大影響。數字媒體和傳統媒體不僅要“求同”還必須“存異”,也就是在新聞宣傳內容的政治和價值方面需要相同,而對新聞的選擇、語言的結構和信息傳播方式等要不同。數字媒體的發展路要越走越遠就必須發展自身的優勢,走適合數字媒體發展之路。要對用戶需要研究,將服務功能豐富,對不同類型的用戶,及其心態等,巧妙的運用數字媒體語言特點、內容和方法傳播,而不能生搬硬套傳統的媒體內容和方式。另外,對數字媒體的發展要有一個合理的規劃,緊密關注發展方向態勢,努力打造主流數字媒體網絡,創辦無限互聯網上權威的綜合信息發布平臺,政府對此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勵,適時的搶占新聞傳播的高點。
因為數字媒體的特殊性,在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時,一定要謹慎處理,不要出現顧頭不顧尾的現象。對數字媒體相關政策的制定,一定是要基于促進數字媒體發展的基礎上,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數字媒體可以分為:脫離傳統媒體和不脫離傳統媒體。脫離傳統媒體的管理難度比較大,但它能夠代表數字媒體產業的方向,走出一條屬于數字媒體發展的大路,而不脫離傳統媒體。數字媒體作為一種零門檻的傳播形式,所有用戶都有可能會成為傳播主體,我們很難利用傳統的手段管理。鑒于數字媒體的特殊性,建議使用“登記+懲罰”的方式對數字媒體管理。數字媒體的管理任重而道遠,所有的管理措施起到的作用有限,不能完全解決數字媒體垃圾信息的傳播問題。數字媒體信息內容的監督管理應作為一種綜合性管理,在對其管理的同時需要建立一個綜合管理的框架,結合法律法規,技術,強制手段等一系列措施,配合管理。
數字媒體的第三方監管是不分國界的,可借鑒其他國家和企業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數字媒體的管理人員也一樣需要創新精神。數字媒體需要第三方監管,但不是單純的政府管理模式,而應該配合企業來雙向管理。當然,對數字媒體的監管肯定也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管理越嚴苛,成本也越高,政府和企業要在數字媒體監控的成本與效果間維護平衡性,保證對數字媒體第三方的合理監管。
[1]張玉潔,孟祥武.數字媒體交易服務中第三方監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高技術通訊,2010(7).
[2]桂學文.電子商務促進經濟發展的效果測度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3]葉遠清.基于P2P且帶監管方的數字音像版權管理系統[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