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梅殿一
堅持戰斗力標準持久激發練兵動力
●宋歌 梅殿一
古田會議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要用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解決好軍事工作問題。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中深刻指出:“政治工作必須保障戰斗力標準在軍隊建設各個領域、各項工作中貫徹落實。”因此,激發練兵動力是政治工作貫徹全軍政工會議精神,堅持戰斗力標準,服務保證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課題。
習主席強調,培養戰斗精神,要從思想上入手。因此,當兵打仗、練兵打仗、尚武精兵的思想越牢固,練兵動力就越強勁、越持久。
一是堅持把職能使命觀教育作為軍人意識教育的主旋律。軍人意識要靠職能教育來強化,但當前的職能教育還處于“內容分散不成體系”“時間零散不集中”“靠情況刺激形式單一”的狀態,很難把戰斗隊的意識樹立起來。官兵的職能意識需要長期培養,這就要求職能使命教育必須制度化、常態化。要把形勢政策、戰備教育與我軍根本職能教育結合起來,以職能教育為主線,把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歷代領導人和習主席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我軍歷史使命作為職能教育的重要內容,設置層次性、遞進性相結合,重點突出、結構合理的內容體系。并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大綱要求,確保職能教育能常態落實。
二是堅持把價值觀教育作為軍人意識教育的內核。要以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統攬和貫穿,把軍隊的價值、軍人的價值、訓練的價值統一起來。要通過戰斗力標準大討論等形式,讓廣大官兵深刻認識到軍事訓練的過程既是作戰本領的掌握、盡好義務的過程,又是鍛煉個人思維方式、磨練意志品質、提升能力素質的過程,用訓練價值的義利統一,促進官兵的知行統一,真正實現從“要我練”到“我要練”的能動轉變。
三是堅持把榮譽觀教育作為軍人意識教育的根本。榮譽感歷來是激發軍人練兵動力的重要途徑。要將尚武光榮作為榮譽觀教育的核心,端正官兵對榮譽的追求和認識,激發起官兵靠訓練出成績、靠成績得榮譽的練兵熱情。要充分利用經典戰例、重大戰功、歷史榮譽等精神遺產,開展愛軍精武傳統教育。還要注重用“軍恥”教育反向激勵。所謂“知恥而后勇”,一支軍隊對所受的恥辱往往比得到的榮耀更能刻骨銘心,通過明“國家之恥”“軍隊之恥”“軍人之恥”,充分發揮“以恥激勇”作用,激發官兵把崇尚榮譽、追求榮譽、維護榮譽作為軍人的生命。
激發軍人戰斗精神,既要強調犧牲奉獻,又要注重發揮政策制度的調節作用。應當看到,我軍目前激勵的廣泛性、導向性、時效性不強,存在重視激勵先進層,忽視中間層、后進層,激勵方法單一、不能有效實施問責等突出問題,弱化了獎勵激勵的效益,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
一要增強激勵機制的導向性。當前,論資排輩的“等級獎”、輪流坐莊的“平衡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安慰獎”、層層表彰的“重復獎”等,在獎勵激勵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必須確立戰斗力標準、堅持訓練中心的導向,牢固樹立抓訓練就是講政治、軍事過硬是最實際的政治合格、提高戰斗力是最大的政績等觀念,把各級的精力引導到想訓練、抓訓練上來。尤其要科學建立以訓練為主導的績效考評體系,確立軍事訓練最高獎的地位,凸顯訓練成績、軍事素質在政績考量中的權重。
二要增強激勵范圍的廣泛性。現代激勵理論表明,當獎勵比例極小時,獎勵效果趨于零。調研發現,中后層看不到目標,多數官兵嘗不到刻苦訓練帶來的甜頭,是導致激勵效益不強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獎勵對象上,要找準“黃金分割點”,探索廣泛性的獎勵機制。可設立達標獎和優秀獎,達標獎就是只要單位和個人達到訓練標準就給予獎勵,優秀獎就是給予訓練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的獎勵,讓各個層次的官兵都能受到激勵。
三要增加激勵方法的多樣性。對獎勵可實行“累加制”,把若干個相同的低層次獎勵項目,經過積累合并成為一個高層次的獎勵項目,并享有高層次獎勵項目應享受的榮譽和待遇,就像再次獲得獎勵一樣。可組織訓練尖子赴駐地參觀旅游,跟蹤拍攝各類訓練典型訓練、工作和生活花絮在單位播放并制成光盤郵回家鄉。可邀請官兵家屬來部隊參加軍事訓練表彰大會,發揮“官兵授銜”“授裝授槍”“重大活動誓師”等儀式的激勵作用,等等。要注重探索常態化的獎勵機制,確定比例把獎勵資金下撥到一線營連,作為經常性訓練表彰基金,保證基層能及時施獎。
在缺乏實戰檢驗的情況下,鍛造戰斗精神主要靠訓練。政治工作不能脫離具體的訓練問題,必須主動融入、伴隨保障,在遵循客觀規律、運用科學方法中,提高訓練的效率和效益。
一是用軍事民主激活練兵的創造性。官兵的主體地位被充分重視,創造力才能被充分激活。要發動他們在軍事訓練中破解訓練難題,創新戰法訓法;要確保官兵議訓的話語權,發揮局域網聯通營連的優勢,讓官兵在首長機關訓練信箱、訓練論壇、網上點將臺等欄目上,平等表達自己對訓練的真實想法和思考,積極獻計獻策;要明確官兵參訓的主體地位,確保官兵權利在訓練決策、訓練革新、訓練考核中得到充分發揮;大力開展訓練小發明小革新小創造、互教互學互評、群眾性訓練總結等活動,善于發現、保護好官兵的首創精神。
二是用目標牽引訓練提高練兵的挑戰性。遵循心理學規律研究辦法、科學組訓,就能把官兵從簡單重復、枯燥乏味的訓練中解放出來。可以將訓練的總目標分解成若干層次的分目標,鼓勵官兵先通過較低門坎,然后逐步提高訓練層次,體會超越自我、得到認可的喜悅。可以采用循環式、晉級式等訓練模式,強化訓練的挑戰性。
三是用模擬、對抗訓練提高練兵的實戰性。模擬、對抗訓練具有與實戰相近的逼真性、身臨其境的體驗感,非常契合青年官兵爭強好勝、勇于挑戰的心理特點。要大力推廣模擬訓練,積極探索開發單兵技能模擬、班排對抗模擬、戰術協同模擬等訓練軟件,通過模擬訓練練技能、練指揮、練協同、練戰術。可以采取同兵種連隊“結對子比武,跨單位競爭”等形式組織對抗訓練,讓官兵在直面挑戰中增強危機感。
良好的訓練環境,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有效地擴充“動力源”、增大“動力場”。因此,需要為訓練凈化環境、營造氛圍。
一是端正工作指導,確保有精力訓。政治工作要改變和訓練中心工作爭時間、搶資源、占人員的傾向。當前,尤其要重點解決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兩張皮”問題,切實做好圍繞、結合、配套、保障的文章,引導各級黨委機關真正圍繞戰斗力建設想問題、作決策、抓建設,不采華名、不興偽事;導引官兵把成長進步的關注點,放到軍事斗爭準備的主業,通過造勢、助力、解難,鼓勵他們在軍事工作實踐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
二是高度重視心理教育疏導,保證無負擔訓。加強對官兵心理和行為特點的研究,搞好心理科學運用、心理品質訓練和心理教育疏導。注重培訓專職心理醫生和心理骨干,積極開展訓練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官兵排解在訓練中反映出來的心理問題,舒緩心理壓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還要研究心理防護、心理疏導的具體方式方法,加強和提高官兵自我心理調節和精神調控的能力。
三是解決好后顧之憂,保證官兵放心訓。針對官兵可能因訓練致病、致殘而帶來的心理陰影,可以設立訓練安全風險基金和軍人職業社會保險政策制度,根除官兵“因公負傷不如打工受傷待遇高”的擔憂,減少官兵在物質層面上的后顧之憂。還要積極幫助官兵解決家庭實際困難,消除影響訓練的困惑和壓力。
【作者系南京市鼓樓區人武部干事、沈陽軍區司令部直工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