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偉
在能打勝仗上樹立政治工作威信
●王道偉
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要求要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軍牢固立起來。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威信即威望與信譽。而威望源于地位與權威;信譽則源于其一貫的處事行為和作風。因此,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就必須把政治工作的地位提起來,把政治工作的作風樹起來。而革命戰爭年代,正是政治工作發揮生命線作用服務保證打贏,奠定了政治工作的地位和價值。新形勢下,樹立政治工作威信,必須把能打勝仗這個根本職能問題進一步突出出來。
政治工作沒有自己的獨立任務,必須結合其他工作一道去做。軍隊的根本職能在于打仗,這就要求政治工作必須結合軍事工作一道去做,為軍事工作的順利展開提供服務保證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政治工作還存在著與軍事工作“兩層皮”“兩條線”的現象,各自相互獨立,自成體系。例如,政治工作重視各級黨組織建設,但存在對其功能發揮尤其是領導作戰的功能發揮關注不夠的問題、干部選拔工作聚焦打贏素質不夠的問題、思想工作關注戰斗精神培育不夠的問題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政治工作就失去了能打勝仗這個落點,呈現到官兵眼里就是“虛無”和“空化”,并被簡單地認為政治工作就是“寫材料的”“耍嘴皮子的”。在這種情況下,政治工作也就沒有了威信。
為此,在推進強軍實踐的歷程中,政治工作要想立起威信,就必須發揮能動作用,主動推進與軍事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是思想觀念上要融合。觀念決定行動。推動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融合,首先要在觀念上融合。要牢固確立起服務保證觀念,目標定位與軍事工作融合,甘當綠葉、甘居幕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局面;要牢固確立起戰斗力標準觀念,把政治工作的成效評估與軍事工作考評融合起來,通過軍事工作成績反映政治工作成效。二是籌劃設計上要融合。要重視從頂層設計上推動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融合。各級黨委(支部)要切實履行抓政治工作的職責,不僅政治主官要抓,軍事主官也要強化黨內工作身份認同,主動謀劃政治工作,共同在黨委層面籌劃設計好政治工作。要充分考慮軍事工作活動需求,內容籌劃要與軍事工作融合,確保始終圍繞軍事工作目標任務、緊貼軍事工作實踐活動設計;方法運用要與軍事工作融合,切實根據軍事工作的主體、對象、進程、場所、作業條件及階段性特點等,有針對性地謀劃政治工作、提升政治工作效益。三是組織實施上要融合。政治工作成效最終體現在落實上。推動政治工作與軍事工作融合,必須重視在末端落實環節實現融合。要確保實施計劃協同擬制,互相充分考慮工作任務及需求,二者同步展開,用政治工作推動軍事工作,用軍事工作檢驗政治工作;要確保末端落實共同負責,建立共同責任制,切實克服和糾正脫離實際、流于形式、隨意變通、避重就輕、違背規律抓政治工作落實的問題。
正如農民的職責是種地一樣,軍人的職責在于打仗。政工干部首先是一個能打勝仗的軍人,其次才是一個政工干部。但從調研情況看,政工干部的軍事素質還不能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要求相適應,軍事演習或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還存在著站不上位、插不上手、說不上話、使不上力的問題,并直接導致了政工干部的邊緣化、政治工作的形式化,根本談不上對能打勝仗發揮生命線的功能作用。例如,在水面艦艇或者潛艇部隊,在戰斗準備階段的政治工作演練中,政治工作還能按照程序走一遍;但在組織戰斗環節,有的政工干部基本上就邊緣化了,直接影響了政治工作的威信。
為此,政治工作要想立起威信,必須大力提升政工干部軍事素質,解決指揮現代戰爭能力不夠的問題。一是要科學構建政工干部培訓體系。要根據當前軍事斗爭需要及政工干部軍事素質要求,科學構建政工干部培訓的目標體系,始終把政工干部“育兵忠誠、帶兵打仗”這個核心能力素質突出出來;科學構建政工干部培訓的學科體系,始終圍繞“豐厚理論、優化思維、提高能力”設置各級政工干部培訓的學科體系,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熟知任職軍事知識,掌握信息化條件下戰時政治工作的作用機理和業務技能,在充分發揮戰時政治工作職能任務的基礎上,切實做到能指揮、會打仗、懂安保、精技術。二是要科學設置政工干部成長路徑。要依據政工干部核心能力素質要求及任職資格制度、成長規律,科學設置政工干部培訓路徑。如,可優化當前海軍基層政工干部培訓“4+1”模式,改為4年本科、2(或1)年軍事任職、1年政治工作培訓的“4+2(或1)+1”模式,把政工干部的軍事任職突出出來,從優秀軍事干部中選拔政工干部,從源頭上解決由于政工干部任職單一導致的軍事素質能力弱和院校到院校培訓導致的學員主動性不強的問題。科學設置政工干部培訓路徑,嚴格按照“一崗一訓”“軍政合訓”的方式組織,抓好政工干部職前培訓。三是要科學優化政治工作政策制度。要充分發揮政策制度的調節、引導與激勵作用,加強理論研究和頂層設計,科學優化政工干部選拔任用、平臺牽引、獎懲激勵、繼續教育及路徑運行監督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加強法規條例建設,使政工干部綜合素質提升進一步走上規范化、法制化軌道,為更好集聚政工人才、培養政工人才、使用政工人才提供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政治工作具有把關定向功能,對于軍事工作起著規定方向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政治工作就是全軍各項工作的“晴雨表”。政治工作所樹立的輿論導向、工作導向、用人導向、政策導向,如果能夠始終聚焦到能打仗、打勝仗上來,就能夠把廣大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主動意識調動起來,就能夠把軍隊的全部工作凝聚到能打勝仗上來,不斷推動強軍實踐的步伐。而一旦政治工作不能占領或放棄這一思想陣地,就容易導致“當和平兵、做和平官”“當兵就是就業”等錯誤思想的蔓延,官兵也就不可能把精氣神聚焦到能打勝仗上來。因此,當前部隊中存在的軍人身份意識淡化、打仗意識不強、戰斗力標準不高、工作態度消極等問題,有受環境影響的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也與政治工作在能打勝仗上模范帶頭作用不強有關,與導向樹立存有偏差有關。
為此,政治工作要立起威信,自身就必須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心思向能打勝仗上用,力氣往能打勝仗上使,在部隊各級牢固樹立“能打仗打勝仗”的鮮明導向。一是要帶頭確立能打勝仗的職能意識。政治工作是解決軍事工作成效如何運用這個根本問題的。如果軍事技能目標定位在表演或演戲上,練得再好也是無用功。為此,必須把全軍官兵打仗的根本職能意識確立起來,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首先要把樹立打仗導向的政治工作的根本職能意識確立起來,堅持底線思維、憂患思維,率先解決政工干部職能意識淡化的思想認識問題,以自身行動教育官兵、引導官兵。否則,教育者身不正則氣不壯,就無法發揮作用。二是要帶頭樹好能打勝仗的工作導向。要把政治工作的一切任務、一切活動都始終聚焦到能打勝仗上來,都始終圍繞能打勝仗展開,用準備打仗的精神狀態、工作標準、實際行動為軍事工作、后勤工作、裝備工作向能打勝仗聚焦樹立榜樣,切實引導各個部門、各個領域、各個過程、各個環節都牢固確立起戰斗力標準,真正把建為戰、練為戰、教為戰、管為戰、保為戰、一切為戰、始終為戰落到實處。三是要帶頭營造能打勝仗的戰斗氛圍。戰斗氛圍是一種由戰斗文化、環境、活動、傳統等各個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集合體。其中最為重要的、居于基礎地位的、最能夠長期起作用的是戰斗文化氛圍因子。這要求政治工作要積極創作富有戰斗格調的文化產品,開展洋溢戰斗激情的文化活動,建設充滿戰斗氣息的文化環境,更好地感染熏陶官兵、振奮軍心士氣,并引導、調動其他方面的氛圍構成因子自覺濃厚戰斗氛圍,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樹牢官兵隨時準備打仗的思想和枕戈待旦的戰備意識,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作者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