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 王薇
學典型應虛實結合
●李文文 王薇
設想一下:你是科研部隊的主官,某重大項目正處于攻堅階段,技術骨干小王突然要轉業,理由是女友要他一起到國外深造,不然就分手。遇到這種情況,你將如何處置?
這并非我的杜撰。只要把科研部隊換成蘭考,把某重大項目換成泡桐育苗,把技術骨干小王換成林學院的大學生小魏,把到國外深造換成回無錫老家,我想你肯定會恍然大悟,這不就是電影《焦裕祿》里的情節嗎?
那么焦書記又是怎樣處理這件事的呢?他追到火車站,說了下面這段話:“小魏,你走得急,來不及準備,剛才我在泡桐苗圃里抓了一把沙土,一呢就算是我送給你一個小小的禮物,二呢還希望你今后再幫助我們研究研究這個土質。不管到了哪里,都不要忘了地圖上還有蘭考這么一個地方??!”
從始至終既沒有指責,也沒說一句挽留的話,然而他愛才、惜才、想讓小魏留下來的心情卻表露無遺。一邊是蘭考人民正飽受風沙的折磨,一邊是小魏準備逃離蘭考、奔向美好的生活,盡管難以割舍,他還是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而正是這種同情心、同理心感動了小魏,也留住了小魏。
看完整部電影,你不難發現焦書記其實是一位很睿智的干部。以往我們學典型,往往只強調其精神的一面,卻淡忘了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典型之所以成為典型,不僅在于他們品德高尚,還在于他們想問題、辦事情往往技高一籌。焦書記挽留小魏是一例,他第一次參加縣委會就帶大家去火車站看災民又是一例。
其他典型也一樣,總有一些科學務實的工作方法。比如抗戰名將楊靖宇,你知道他是怎么說服戰友一定能夠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嗎?據義勇軍將領回憶,他們第一次去見楊靖宇,楊將軍從地上撿起一個炮彈片,問這些將領,你們看這有什么特別的?那些將領看了看,說,這有什么特別?沒什么特別的!楊靖宇說:你看這上面的數字——昭和十二年(也就是1937年),日本人把當年造的炮彈都拿來跟我們作戰了,說明他們的戰爭儲備已經到了一定的限度,我們困難,他們也很困難。
透過這樣一個細節大家不難看出楊靖宇將軍不但具有我們民族最頑強的精神品格,而且能力超群、見識過人——既能打硬仗,還很擅長做思想政治工作。也正是透過這樣一個細節,我才真正懂得了他何以能夠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下與日寇不懈斗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成為我們民族永恒的豐碑。
拿破侖說:“只有強才是善的,弱意味著惡?!贝嗽捨疵庥行┢?,但沒有能力做支撐,我們的的確確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比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誰又能說浴血奮戰的張自忠、戴安瀾們不愛國呢?然而,裝備不如人、技不如人,最終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片的國土淪陷,中華大地生靈涂炭!所以作為軍人,即便你有滿腔的愛國熱忱,但如果沒有強硬的戰斗力作保證,一旦戰爭來臨,你將什么都捍衛不了!
學典型,學其精神、堅定信念是務虛,學其方法、提高能力則是務實。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務虛的層面上,感動、感念之余,還是應該多一些理性實證態度,在實踐中體驗他們干事創業的方法、掌握過硬本領,這才是對革命先輩最好的傳承和紀念!
【作者系63977部隊工程師、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