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華
正視基層官兵的訴求期盼
●張延華
能不能摸清官兵所思所想,解決好服務官兵“最后一公里”問題,迫切需要領導機關帶著真情實感深入基層接地氣、察實情、重實效。近期,我們對某部基層官兵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座談交流,梳理出了大家比較關注的6個共性問題和個體訴求。
當前看,官兵休假率普遍達到了90%以上,面上看休上假已經不成問題,但是休得好不好、質量高不高,官兵頗有微詞,普遍感到休假質量鮮有人問津。有的休不上時候,座談時一名連長談到:“每年除了外出駐訓、演習拉練、戰備考核等任務,全年能休上假時間也就那三四個月,每次休假也趕不上‘時候’,結婚三年了家屬沒懷上孕。”據了解,像辦婚禮、找對象、要小孩這樣的大事上,不能在需要的時候休上假的官兵不在少數。有的休不夠天數,問卷中22%的官兵反映年假沒休完,16%休假期間被臨時召回來。還有兩地分居的官兵反映,一年見不上幾次面,家屬不親、孩子不熱、感情不濃的現象很普遍,現在幾百公里的距離乘高鐵兩三個小時就到了,完全可以轉變兩地分居干部的休假模式,采取串休、月休、季休等方式,保證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團聚。休假質量看似小事,實則是順暢官兵身心、促進家庭和諧、解決后顧之憂的一件大事。對此,各級一定要處理好休假率和休假質量的“面子”和“里子”的關系,把關注點放在官兵的休假質量上,科學安排休假時間,靈活調整休假方式,盡力滿足官兵休假需求,使官兵的假期不僅休得上,還要休得好。
調研中,我們對“各職級干部晉升最低任職年限”“戰士考學提干具備條件”等基本政策規定進行了問卷,22%的官兵不知道,26%的官兵回答不正確或是“舊版本”答案。造成官兵對政策規定知情不夠的現狀,我們感到,一方面是學習傳達人為“截流”。公開不及時、傳達又滯后,調研中,某旅對近期上級下發的幾個規定,還僅限于領導機關掌握;還有的不能在第一時間傳達,導致政策宣傳滯后。另一方面,宣講解讀不夠透徹。據了解,學政策規定多數都是文件發了、原文學了這些規定動作,在幫助消化理解上做得還不夠。特別是有的政策規定涉及相關業務術語,或是其他政策規定的銜接配套,官兵學起來有難度。政策規定是維護官兵權益的剛性文件。作為領導機關職能部門,宣傳落實好各項政策規定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必須下力在官兵學政策、懂政策、用政策上搞好解讀宣講,通過深入淺出講政策、析事明理作輔導等形式,確保人人皆知、知行合一,不斷提升廣大官兵的政策理論素養。
現在,一些基層連隊干部想干不會干或干不到點子,導致加班加點、疲于應付、效率低下,反映出部分干部適崗勝任能力還有差距。有的營主官感嘆:“現在的連主官推一推動一動,缺乏工作主動性創造性,排長這一層獨立完成任務的不多,遇有急難險重任務,不親自上手、安排到位就不放心。”問卷中18%的連排職干部感到“對完成分內工作比較吃力,有時工作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咋干,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在幫帶基層這個問題上,各級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辦法,蹲連住班和“雙幫”等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干部能力素質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領導機關和營一級在幫帶的經常性、針對性、主動性上做得還不夠,工作指導和方式方法上還有待改進。有的單位機關幫抓基層統一安排時力度大、平時關注少,常委幫營、科股掛連形式上重于內容;有的營一級幫帶指導功能弱化,要么“一竿子捅到底”,要么幫帶方法不對路,缺乏具體分析解決問題的“面授機宜”。因此,機關和營一級要發揮好指導幫帶和“靠營抓連”的作用,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多些手把手教方法、心貼心傳經驗、面對面研對策的管用招法,注重給思路、交任務、壓擔子,切實使連隊干部經受鍛煉、提高素質。
很多一線帶兵人都講到,現在的青年官兵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缺乏事物認知和問題解壓能力,隱性心理問題呈漸多趨勢,成為基層干部骨干普遍頭疼的問題。一些官兵個人想法多、思想變化快、排斥心理大,有的因排解不及時甚至出現了心理疾病。分析來看,主要有三種類型:孤僻型,表現為自閉和“排他性”,不合群,很少與別人交流,有的沒事就發呆,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多疑型,有的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懷疑抵觸他人,沒有知心朋友,聽不進意見建議,感覺很平常的小事也會胡思亂想;郁悶型,有的緊張、焦慮、失眠,提不起興趣,沒有精神頭,注意力分散,對生活和工作缺少快樂感和成就感。心理問題既關系到官兵的身心健康,也影響著部隊戰斗力。各級必須建強心理服務骨干隊伍,組織干部骨干進行心理學知識培訓,鼓勵報考國家心理咨詢師等級考試,保證營連都有一定數量的心理咨詢骨干,必要時也可聘請地方心理服務機構參與介入,通過建立承包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普遍談心交流等活動,有重點地對“個別人”搞好心理測查,使官兵心理問題能夠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當前,隨著互聯網有限引入軍營,政工網進入班排,基層文化娛樂活動內容更加豐富,但組織安排不當和求新求變意識的缺乏,導致一些連隊娛樂活動緊扣官兵需求與時俱進不夠,看起來安排得很豐富,實則效果一般。有的內容很單調,搞起來就是幾個傳統活動,室外踢足球、打籃球,室內打撲克、看電影,與現在年輕官兵求新、求美、求樂、求知的需求差距較大;有的以干部骨干喜好為主,組織者對什么活動感興趣就安排什么,連長和指導員的興趣愛好就是娛樂活動的方向;有的安排過滿,部分營連干部存有“兵閑著容易出事”的思想誤區,一到節假日就把娛樂活動當成管兵控兵手段,頻繁搞集體活動;有的統得過死,開展娛樂活動要求一個都不少,結果是少數人玩得不亦樂乎,多數人強顏歡笑。娛樂活動是官兵緩解壓力、融洽關系、開闊眼界的“黃金時機”,要合理統籌安排,廣泛征求官兵意見建議,科學安排時間和內容,確保活動質量;要量身打造內容,區分類別、搞好編組、投其所好,確保活動效果;要尊重官兵意愿,不搞“一勺燴”,讓官兵自主選擇、自愿參加、自娛自樂,確保人人都能樂在其中。
調查中,有32%的官兵反映自己可支配的時間不夠用,24%的官兵提出業余時間有時“被支配”,22%的官兵反映經常加班加點。內務條令對作息時間進行了明確規定,在保障官兵時間權益上有合理具體的分配,為什么這些官兵感嘆“時間都去哪了?”分析原因,既有機關統籌安排工作過多過滿,“關閘分流”做得不夠,也有基層營連人為占用,在執行落實上走了樣。有的是加班加點趕進度,一名連隊主官講,“有的工作單靠正課時間完成有難度,特別是可比性工作,如果不加班加點怕影響工作進程和標準”;有的是被任務活動占用了,周末洗衣、看書、休息這些合理的需求,有時也被統一安排活動或出公差給“撞車”了;有的是在拖沓冗長的講話中蒸發了,一些連隊干部開會、點名、講評有點“話癆”,不管大事小事講起來沒完,把官兵有限的時間都耗沒了。對待官兵反映個人自主時間少的問題,要樹立法規意識,嚴格按照條令規定執行,不能人為加碼搞加班加點;要強化時間管控,業余時間集體活動要以官兵需求為主,安排應張弛有度、科學合理;要注重官兵感受,集會活動要科學安排、注重質量、提高效率,切實保證官兵有充足的自主時間。
【作者系65631部隊干部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