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亭亭,魯成樹,徐 鵑,胡祥偉
(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性研究
張亭亭,魯成樹,徐 鵑,胡祥偉
(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隨著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為了充分利用示范區的優勢資源,實現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對2009~2013年間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的協調性以及示范區內各城市協調性差異進行測算。結果表明:2009~2013年間示范區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處于初級協調狀態,且經濟發展一直滯后于土地生態安全;示范區內各城市協調差異性較大,蕪湖處于中級協調階段,宣城、黃山、銅陵、馬鞍山處于初級協調階段,安慶、池州屬于勉強協調階段,并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總結。
經濟持續發展;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發展度;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和物質基礎,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現象加劇,人類生存和土地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1]。土地生態安全是土地可持續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生態安全,土地系統就不可能持續發展。土地生態安全是指土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在不被破壞的前提下能夠持續提供服務,以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2]。經濟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經濟發展會給土地生態安全帶來影響,土地生態安全也會反過來影響經濟的發展[3-4],因此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的協調發展變得尤為重要。目前,學者對土地生態安全的研究主要是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某一區域的生態安全進行評價,而對于區域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態安全協調性的研究較少。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內資源豐富,土地生態環境較好,是國內一流的旅游勝地,更是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示范區建設現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示范區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如何在確保土地生態環境更優的前提下快速有序地發展經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該文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為例,通過構建相應評價指標體系,對示范區內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的協調性以及示范區內部各城市間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的協調性的差異進行研究,旨在為示范區以及區域內各城市的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可持續利用提供依據。
2009年2月“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建設研討會在安徽省宣城召開,會議提出把皖南建設成為“安徽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試驗區”;2009年安徽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正式提出設立“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標志著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正式成立。示范區包括黃山、池州、宣城、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等7市,轄47個縣(市、區),總面積5.7萬km2。
近年來,示范區緊緊抓住規劃建設的戰略機遇,加快旅游業改革發展步伐,圍繞文化、生態、旅游“三位一體”的模式,推動旅游業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堅持以旅游業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轉型升級。至2013年底,示范區國內生產總值由2009年的3 640.10億元增加到7 266.75億元,增加了3 626.65億元,國內旅游收入增加了1 086.61億元,而耕地面積減少了8 917.05 hm2,自然保護區覆蓋率由5.11%下降到4.80%。此外,示范區內部分區域屬于生態脆弱區,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地質災害頻發,加之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土地生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因此,研究示范區土地生態安全隨經濟發展的動態趨勢以及分析其協調性可為其以后發展提供參考。
2.1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該文綜合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特點,以示范區的實際生態環境及數據獲取的現實性為依據,借鑒了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評價研究的相關指標體系的設計[5-6],構建了示范區的相關評價指標體系。經濟持續發展評價從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水平兩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包含2個層面10個評價指標;土地生態安全評價從土地自然、經濟、社會生態安全三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包含3個層面12個評價指標。該文涉及的數據均來源于2009~2013年《安徽省統計年鑒》《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安徽省各市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對于2011年前后評價范圍不一致的城市,均按照行政區劃后的范圍對所涉及的數據進行處理。
2.2 評價方法的選取選取熵權法確定此次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值,熵權法有對數值有差異的屬性參數進行弱化和強化的功能,可使各類信息得到比較全面的反映。同時,采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計算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的綜合值,以便綜合衡量和比較示范區內各城市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的狀況。最后,運用協調發展模型,計算示范區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狀況。

(1)標準化處理

其中,maxXij、minXij分別是第i個指標下各評價樣本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3 協調發展模型根據示范區的實際情況,并借鑒相關的研究成果[7-9],采用如下協調發展模型進行評價:

式中,C、T、D分別為協調度、綜合評價值和協調發展度,0≤C≤1,0≤D≤1,而M、N為待定系數,由于土地生態安全和經濟發展同等重要,因此取M=N=0.5。
2.3 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綜上,對所獲數據進行計算處理,以2009~2013年的平均值為基礎,得到示范區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權重如表1、表2所示。
3.1 土地生態安全與經濟發展評價分析
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得出示范區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如表3所示。

表1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經濟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表2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土地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表3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
從表3可以看出,示范區經濟發展綜合值在2009~2011年間由0.380 0上升到0.428 3,2011年達到近5 a峰值后開始降低,2012年為0.394 4,2013年較上一年有所提高,為0.403 3,經濟水平與社會水平在2009~2013年間的趨勢與經濟發展綜合值的趨勢保持一致,說明經濟與社會水平共同作用影響著示范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從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來看,2009~2010年由0.434 1上升到0.473 3,2010年后開始出現緩慢下降趨勢,在2012年出現最低值0.442 4,2013年有所上升,為0.449 7。
3.2 土地生態安全與經濟發展協調性分析
根據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發展度的計算公式,得到示范區2009~2013年的協調發展度如表4所示。

表4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發展度
從表4可知,2009~2013年示范區協調發展度處于0.640 1~0.666 0之間。采用均勻分布函數法擬定協調度的等級劃分標準,0.50~0.59屬于勉強協調、0.60~0.69屬于初級協調、0.70~0.79屬于中級協調[10-11],由此可知示范區近5 a的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總體上處于初級協調狀態。2009~2011年示范區的協調發展度處于緩慢上升的趨勢,由0.640 1上升到0.666 0,而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值在此期間雖處于上升趨勢但仍低于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說明此時經濟發展處于滯后狀態,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在2011~2012年間,協調發展度開始下降,此時經濟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較2011年均有所降低,說明在2011~2012年間經濟發展對土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在2013年時,協調發展度與經濟持續發展、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均開始上升,且經濟發展仍滯后于土地生態安全,說明示范區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對土地生態的破壞越來越小,土地生態環境改善較快。在今后的發展中,應在注重土地生態安全保護的前提下快速發展經濟,使經濟與土地生態安全處于協調發展狀態。
3.3 各城市土地生態安全與經濟發展協調性差異分析
示范區各城市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狀況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示范區內各城市之間協調程度參差不齊,各有差異。從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值來看,馬鞍山最高,為0.577 0,蕪湖、銅陵次之,最低的為池州,僅有0.216 3;從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來看,最高的是黃山,為0.510 6,安慶、蕪湖次之,馬鞍山最低,僅有0.393 6;從協調發展度來看,示范區的整體協調水平屬于初級協調階段,其中蕪湖處于中級協調階段,銅陵、馬鞍山、黃山、宣城處于初級協調階段,安慶、池州處于勉強協調階段。
3.3.1 池州、安慶示范區中屬于勉強協調階段的城市有池州、安慶,其協調發展度分別為0.534 0、0.594 9,在示范區各城市中處于較低水平。池州市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生態環境良好,是理想的旅游休閑勝地,而由于歷史原因,其工業經濟基礎薄弱,一直處于落后地位。近年來,池州一直主打“生態牌”,旨在使優良的生態環境成為該市最大的特色、優勢和品牌。雖然經濟發展較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支柱工業較少,資源優勢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經濟仍處于全省比較落后的地位。安慶市內大部分縣城屬于大別山區,自然風貌較好,生態環境優良,但由于地理限制,交通不便,優勢資源得不到發揮,產業的聯動效應較低,經濟發展與區內其他城市相比較為落后。這2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均滯后于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發展度處于示范區內的較低水平。
3.3.2 宣城、黃山對于處于初級協調階段的宣城、黃山而言,其協調發度較池州、安慶有所提高,分別為0.610 1、0.653 7。宣城雖地處皖南山區,但其與長江三角洲地區接壤,在區域經濟分工與協作中,擁有良好的區位、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交通。然而其市內許多區域在主體功能區規劃中被列入限制開發區,環境約束較大,且在發展過程中缺少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產業升級跟不上需求升級的步伐,經濟總量偏小、質量偏低,而在生態環境改善方面,其依托較好的資源,于2014年成功創成省級文明城市和全省首個省級生態市,并獲得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土地生態環境良好,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發展度較低。黃山市是示范區內旅游業的龍頭,其污染型工業較少,山水人文景觀優良,旅游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其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在示范區內處于較高水平,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生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名列第二,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加之規劃限制,市內大部分區域被規劃為生態保護區,禁止開發建設,其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經濟發展受到限制。目前該市旅游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2014年黃山市GDP為507.20億元,國內旅游收入為354.40億元,占69.87%,以旅游業帶動其他產業轉型升級速度緩慢,因此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發展度不高,在示范區內處于中等水平,在以后的發展中應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努力平衡經濟發展與土地生態間的協調性。
3.3.3 馬鞍山、銅陵對于同處于初級協調階段的重工業城市馬鞍山、銅陵而言,其市內旅游資源與其他城市相比較少,第三產業比重偏低,其工業增加值在2009~2013年間分別增加了349.65億元、245.43億元,年均增長近10.00%。2013年底,工業經濟發展對銅陵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1%,其經濟發展雖給生態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使其綜合值在示范區內水平偏低,但近年,馬鞍山、銅陵不斷縮小傳統產業的占比,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戰略新興產業占比增長27.11%,城鄉綜合承載能力增強,同時注重生態保護,提倡自然協調。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土地生態環境,使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發展度處于示范區內較高水平。
3.3.4 蕪 湖近年,蕪湖市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其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綜合值均處于示范區內的較高水平,且其協調發展度高于示范區內其他城市,處于中級協調階段,符合其環境優美、宜居城市的定位,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注重生態保護即可進一步提高其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的協調性。

表5 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各城市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發展度
(1)該文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為例,運用基于熵權法的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對區域土地生態安全及經濟發展進行了評價,并構建了協調發展度模型對這2項指標進行測度,用以評價兩者之間的協調性。通過對示范區2009~2013年的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協調性進行評價,可以看出近5 a示范區經濟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處于初級協調發展階段,且經濟發展一直滯后于土地生態安全,但土地生態安全增長速度卻慢于經濟發展。
(2)通過對示范區各城市間的協調發展度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蕪湖市協調發展度最高,銅陵、馬鞍山次之,在以后的發展中應重視土地生態環境的建設,在土地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范圍內大力發展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黃山、宣城應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使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安慶、池州應在不破壞現有生態的基礎上,挖掘其豐富的資源,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提升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3)目前,對于經濟持續發展與土地生態安全的相關研究很多,但對其評價指標體系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12-13],評價指標的改變對評價結果可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該文評價結果是相對而言的。
[1] 鄧愛珍,陳美球,林建平. 鄱陽湖區土地生態安全評價[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28(5):787-792.
[2] 馮文斌,李升峰. 江蘇省土地生態安全評價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2013,33(2):285-290.
[3] 王 鵬,曾 輝. 基于EKC模型的經濟增長與城市土地生態安全關系研究[J]. 生態環境學報, 2013,22(2):351-356.
[4] 陶曉燕. 基于模糊物元和熵權法的土地生態安全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2,354(6):55-57.
[5] 潘竟虎,鄭鳳娟,楊 東. 甘肅省土地集約利用與經濟發展的時空差異分析[J].資源科學,2011,33(4):684-689.
[6] 曹文莉,張小林,潘義勇,等. 發達地區人口、土地與經濟城鎮化協調發展度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2):141-146.
[7] 孫宇杰,陳志剛. 江蘇省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與城市化水平協調發展研究[J].資源科學,2012,34(5):889-895.
[8] 任大光,薛思學,袁 媛,等. 哈爾濱市土地利用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耦合關系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2,(5):19-22.
[9] 肖 林,焦華富. 皖江城市帶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與社會經濟發展協調性分析[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4):365-370.
[10] 羅 念. 安徽省土地生態安全與經濟發展協調度研究[J]. 資源開發與市場,2013,29(4): 368-371.
[11] 許 艷,濮勵杰,張麗芳,等.土地集約利用與經濟發展時空差異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810-820.
[12] 張 倩. 土地利用與經濟協調發展區域動態差異研究[D]. 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1.
[13] 范 輝, 劉衛東,吳澤斌. 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內部協調性的時空演變——以武漢市中心城區為例[J]. 地理科學,2014,34(6):696-704.
(責任編輯:朱瓊瓊)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Anhui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ZHANG Ting-ting,LU Cheng-shu,XU Juan,HU Xiang-wei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PRC)
With the rise of the Anhui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as a national strategy, to fully utilize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destroying the ecological, to guarantee economic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aimed at measuring the coordination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cities’ coordination difference of demonstration area from 2009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monstration area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primary coordination st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lagging behind the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between 2009 and 2013. It shows large coordination difference in each city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Wuhu is at the intermediate coordinate stage. Xuancheng, Huangshan, Tongling, Ma’anshan were in the stage of primary coordination. Anqing, Chizhou belongs to force coordination phase.Finally, the reason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Anhui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1.041
X22
A
1006-060X(2015)11-0142-05
2015-09-23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軟科學研究資助項目(2013010)
張亭亭(1990- ),女,安徽宿州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規劃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