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歡吉,付先鋒,陳愛春
(1.安康學院陜西省蠶桑重點實驗室,陜西 安康 725000;2.石泉縣蠶種場,陜西 石泉 725200)
亞熱帶家蠶新品種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的引進試驗
黎歡吉1,付先鋒2,陳愛春2
(1.安康學院陜西省蠶桑重點實驗室,陜西 安康 725000;2.石泉縣蠶種場,陜西 石泉 725200)
為了適應亞熱帶地區夏秋季節高溫多濕的氣候環境,提高蠶繭質量和增加蠶農收入,從廣西引進了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進行試驗。結果表明,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體質強健好養,50 k g桑葉產繭量高,絲質優,可作為秦巴山區夏秋季節家蠶品種的替代品種。
兩廣二號;桂蠶一號;品種;引進
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是廣西蠶業管理總站育成并通過國家品種審定的高產、優質、強健的家蠶新品種[1-2]。為了解決秦巴山區多年來春季多養、夏季不養、秋季少養的養蠶布局,從廣西蠶業總站引進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試驗結果如下。
1.1 供試材料
蠶品種:引進品種為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對照品種為871×872、秋豐×白玉和洞庭×碧波。桑葉品種:強桑一號。
1.2 試驗方法
1.2.1 農村試養鑒定 2010年夏季在安康學院石泉蠶桑基地饒峰鎮新華村10組養蠶大戶家蠶箔飼養。兩廣二號、桂蠶一號、秋豐×白玉、洞庭×碧波及對照品種871×872各飼養1張,各區技術處理相同,分區飼養至上簇,7 d后按區調查其體質、繭質成績,并選留樣繭。鮮繭采用2次烘干法,烘干樣繭后送石泉天成絲廠進行絲質鑒定。
1.2.2 添食NPV多角體病毒鑒定 2011年7月,由蠶病實驗室對該品種進行添食NPV多角體病毒實驗室鑒定。添食多角病毒在2齡和4齡進行。2齡是餉食第一口葉開始,用1×109個/m L(對照品種用1×107個/m L)的NPV多角體病原溶液涂抹桑葉進行定量添食,每30頭蠶在餉食時一次性喂給50 cm;涂抹好NPV多角體病原的桑葉5片,所有添食桑葉吃完后,再換清潔的桑葉。在4齡餉食第一口葉開始,用1×109個/m L(對照品種用1×107個/m L)的NPV多角體病原溶液涂抹桑葉進行定量添食,每30頭蠶在餉食時一次性喂給50 cm涂抹好NPV多角體病原的桑葉30片,所有添食桑葉吃完后,再換清潔的桑葉,飼養至化蛹,調查蟲蛹生命率。
2.1 試驗室飼養成績鑒定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廣二號、桂蠶一號五齡經過、全齡經過略低于對照,幼蟲生命率均在97%以上,蟲蛹率高于對照,兩廣二號、桂蠶一號的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分別較對照品種低。但50 kg桑葉產繭量高于均高于其他蠶品種,兩廣一號產量較其他3個品種高出20.09%~41.92%,桂蠶一號產量較其他3個品種高出23.50%~45.96%。因為在飼養期間出現高溫,秋豐×白玉、洞庭×碧波、871×872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膿病,可見兩廣二號、桂蠶一號抵抗高溫能力強于其他蠶品種。從飼養成績上看,桂蠶一號明顯優于兩廣二號。
表1 不同家蠶品種飼養成績
2.2 絲質成績鑒定
從表2中看出,兩廣二號、桂蠶一號等試驗品種的繭絲長、解舒絲長均低于對照,但是解舒率與對照品種相當,但是兩廣二號、桂蠶一號凈度較對照品種高0.1分、0.7分。從絲質成績上看,桂蠶一號明顯優于兩廣二號。
2.3 定量添食NPV多角體病毒鑒定成績
從表3中可以看出,兩廣二號、桂蠶一號表現出較強的抗NPV特性性,2齡添食NPV多角體的平均發病率只有16.89%和15.89%,比其他3個對照品種低39.89~56.98個百分點。在4齡期也表現出強抗NPV特性,4齡添食NPV多角體的平均發病率僅42.86%和50.06%,而其他3個品種達到100%;在添食比對照高100倍的NPV多角體病原的情況下,兩廣二號、桂蠶一號蟲蛹生命率仍有41.22%、40.34%。
表2 不同家蠶品種實驗室絲質成績
表3 不同家蠶品種添食NPV多角體病毒實驗室鑒定結果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加入WTO,全國養蠶業正由東部向西部轉移。栽桑養蠶成為河池地區農村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一大舉措,也是提高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增加財政稅收的一條重要途徑[3]。家蠶品種兩廣二號是廣東和廣西兩省區蠶桑研究所培育的一對四元雜交種,中系為932×芙蓉,日系為7532×湘暉;該品種已成為兩廣地區的當家品種。桂蠶一號是2000年來新推廣的又一對強健性高產型新蠶品種。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節本省力養蠶技術推廣和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急需環境適應性強、耐高溫、易飼養、能抗病穩產的夏秋用優良蠶品種[4]。因此,從廣西蠶業總站引進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
本組調查顯示,兩廣二號、桂蠶一號5齡經過、全齡經過略低于對照,幼蟲生命率均在97%以上,蟲蛹率高于對照,兩廣二號、桂蠶一號的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分別較對照品種低,但是50 kg桑葉產繭量高于均高于其他蠶品種,因為在飼養期間出現高溫,秋豐×白玉、871×872、洞庭×碧波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膿病,而兩廣二號、桂蠶一號抵抗高溫能力強。從飼養成績上看,桂蠶一號明顯優于兩廣二號。從飼養成績上看,桂蠶一號明顯優于兩廣二號。從絲質成績上看,桂蠶一號明顯優于兩廣二號。兩廣二號、桂蠶一號表現出較強的抗病性,在添食比對照高100倍的NPV多角體病原的情況下平均發病率只有 16.89%和15.89%,遠低于對照,且兩廣二號、桂蠶一號蟲蛹生命率仍有41.22%、40.34%。本組試驗結果表明,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在飼養過程中,表現出就眠快、眠起齊、小蠶行動活潑、食桑快、發育整齊、遲眠蠶和弱小蠶少,單位面積桑園養蠶量高。飼養過程中要做好提前擴座和勻座,避免飼喂雨水桑葉和偏嫩桑葉。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食桑量少,單位桑葉產繭量高、抗膿病、抗高溫,可以在夏秋季節增加養蠶數量[5]。本組試驗還表明,兩廣二號和桂蠶一號新蠶品種適宜于陜南蠶桑夏秋季節高溫地區飼養,對穩定發展該區的蠶桑生產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建議在該區進一步擴大試驗范圍和試驗量,在晚春、夏季、早秋3三個高溫蠶期推廣使用。
[1]李寶瑜,潘少茜.家蠶新品種兩廣二號選育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1994,(4):37-40.
[2]顧家棟,閉立輝.桑蠶新品種“桂蠶一號”、“桂蠶二號”雜交種主要性狀及技術要點[J].廣西蠶業,2006,43(2):27-28.
[3]莫嘉凌.廣西桑蠶高產技術組裝集成與推廣[D].南寧:廣西大學,2006.
[4]韋廷秀.“桂蠶一號”與“兩廣二號”及正反交的飼養比較[J].廣西蠶業,2003,40(1):15-16.
[5]邱茂慈.桑蠶新品種兩廣二號農村夏季飼養的對比調查[J].北方蠶業,2011,32(4):52-53.
(責任編輯:盧紅玲)
Introduction Test of New Silkworm Varieties Liangguang 2 and Guican 1 from Subtropical Zone
LIHuan-ji1,FU Xian-feng2,CHEN Ai-chun2
(1.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Sericulture,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PRC; 2.Shiquan Silkworm Eggs Production Station,Shiquan 725200,PRC)
In order to find appropriate silkw orm varietiesadapting to the hotand hum id summer season climate and to improve silkworm cocoon’squality and increase silkw orm raiser’s income,thes study has introduced Liangguang 2 and Guican 2 from the substropical z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angguang 2 and Guican 1 had good robust physique,high silkworm cocoon production and silk quality.And Liangguang 2 and Guican 1 could be used asalternative varieties for summer season silkworm breeds in Qinba Mountains.
Liangguang 2;Guican 1;variety;introduction
S882
A
1006-060X(2015)01-0006-02
10.16498/j.cnki.hnnykx.2015.01.003
2014-10-14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重點項目(2011J Z004);陜西省教育廳資助項目(14J S004)
黎歡吉(1982-)男,廣西昭平縣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蠶業技術研究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