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福芳,徐光耀,戴天放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
江西省種糧大戶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麻福芳,徐光耀,戴天放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200)
作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重要組成部分的種糧大戶,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業產值和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穩定糧食生產做出了一定貢獻。在調查江西省種糧大戶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江西省種糧大戶發展存在土地流轉受限制、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生產經營風險大、資金缺口較大等問題,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轉政策,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貸款機制;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種糧大戶素質等促進江西省種糧大戶穩步發展的建議。
種糧大戶;發展現狀;問題;建議;江西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眾多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缺乏,這使得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生產模式逐漸喪失活力,因其在信息采集、決策、抵御風險、博弈市場、盈利等方面的能力都非常有限,影響了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的進程[1-3]。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在中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混合型、多樣化的農業經營組織形式以及多元化的農業經營主體正在出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快速成長[4-6]。作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重要組成部分的種糧大戶,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促進良種良法采用、提高單產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為穩定糧食生產做出了一定貢獻[7-9]。
大力發展種糧大戶有利于促進糧食產業的發展。隨著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出現,農村土地經過流轉,逐漸集中到新型經營主體手中。相對于傳統家庭承包經營主體,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在土地經營規模、資金、技術和市場競爭等方面都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種糧大戶有資本、有實力采用優良品種、配方施肥等實用新型技術手段,可最大程序地發揮新品種、新技術的增產增收效果[10]。同時,種糧大戶還能通過統一品種、統防統治等生產手段,提高生產邊際效益,降低物化和人工投入成本,從而提高種糧經濟效益。此外,種糧大戶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可以根據生產實際,合理高效地把控生產的各個環節,及時組織協調落實各項生產措施,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有利于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種糧大戶糧食生產的規?;?、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不斷加強,使其成為糧食生產經營的骨干力量之一。江西省作為農業大省和全國糧食主產區,2012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達367.593萬hm2,總產2 084.8萬t,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較大。近年來,隨著新型糧食經營主體的日益發展,其在糧食生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據統計,到2012年底,江西3.3 hm2以上種糧大戶有29 498戶,經營的糧食面積38.63萬hm2,糧食產量達239.3萬t,占全省糧食產量的11.5%。由此可見,種糧大戶的生產經營狀況,對全省糧食安全作用重大,已經成為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力量。
因此,筆者調查了江西省種糧大戶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困境,并探討了未來發展的策略,對于把握未來江西糧食生產發展趨勢、穩定和促進江西省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均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同時對其他糧食主產區、相似省份的糧食生產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
2.1 種糧大戶呈現集中分布、不斷增長的態勢
從表1中可以看出,江西省種糧面積在3.3 hm2以上的種糧大戶有29 498戶,主要集中于江西省水稻優勢產區,即鄱陽湖糧產區、贛撫平原糧產區、吉泰盆地糧產區和贛西糧食高產片“三區一片”區域,分布在南昌、九江、景德鎮、上饒、宜春、鷹潭、吉安、撫州等地的62個縣(市、區)。此外,江西省種糧大戶的經營面積較小,種糧大戶的種植面積大多在20 hm2以下,全省種糧大戶20 hm2規模以下的有27 668戶,占所有種糧大戶的93.8%,其中以低于6.7 hm2的農戶較多,占全省種植大戶數量的近60%。

表1 2012年江西省種糧大戶發展情況 (戶)
2.2 種糧大戶土地流轉率高,租地成本較高
為落實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在土地流轉上實現向新型糧食經營主體的有序集中,以及土地的規模經濟和農民增產增收,江西省土地流轉主要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同具有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直接簽訂流轉協議;另一種是集體組織轉包。2012年,江西省種糧大戶的土地流轉率達到91.95%(表2),土地實現了有序、有效、規模化流轉,為種糧大戶的糧食生產提供了穩定的物質基礎。
從表2中還可以看出,江西省各個市的租地成本不一,差距較大。2012年,江西省平均租地成本為355元/667m2,其中租地成本最低的是贛州市,僅需210元/667m2,而最高的是宜春市,需572元/667m2,兩者相差362元/667m2。
2.3 積極扶持種糧大戶的發展
自2008年起,江西省就已實行種糧大戶直接補貼政策,對租種耕地在3.3 hm2(2009年提高為6.7 hm2)及以上的種糧大戶,按實際種植面積16元/667m2的標準進行直接補貼。截至2012年共發放補貼資金24 560.71萬元,而且補貼資金逐年增加。
2010~2011年,江西省將新增農資綜合補貼結余集中用于改造種糧大戶租種及周邊農田的基礎設施建設上。2010年項目資金達2.870 8億元,承擔項目實施的縣(市、區、農場)62個,建設標準糧田1.47萬hm2;2011年項目資金達3.478 1億元,承擔項目實施的縣(市、區、農場)45個,建設標準糧田1.78萬hm2。
2013年,江西省開始實施種糧大戶補貼試點項目,從資金和農田基礎設施兩個方面開展擔保貸款、貼息、田間灌排工程、集中育秧點建設、土壤地力建設、生產配套設施建設等6個項目的補貼和建設,重點解決種糧大戶生產經營中的瓶頸和難點問題,幫助種糧大戶發展生產。
自2004年以來,中央制定了扶持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系列保糧惠農政策和措施,諸如農業“四補貼”(即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取消農業稅、糧食最低收購價等,促進了我國糧食的大發展,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但與此同時,江西省種糧大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著新問題。

表2 2012年江西省種糧大戶的生產經營情況
3.1 土地流轉受限制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仍存在著流轉不規范、流轉土地穩定性差等問題。目前,各地土地流轉程序還處在自我摸索階段,土地有效流轉機制尚不健全,政策層面優惠激勵機制的不完善導致農民對土地流轉心存疑慮。而且,目前土地流轉的期限普遍較短,以3~5 a居多,甚至還有一年一租的;其中不少土地流轉采用的是口頭協議,即使簽訂合同也存在手續不規范、條款不完備等問題,導致糾紛不斷。
此外,流轉費用也不穩定。2013年全國土地流轉的平均費用為455元/667m2,而2009年僅為259元/667m2,年均增幅接近20%。而江西省2012年的租地成本達355元/667m2,雖然整體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部分地市租地成本要遠遠高于全國平均費用。過高、過快上漲的土地流轉費,讓很多種糧大戶“望地興嘆”,有些大戶因為無法接受農民的高報價而放棄租地。
同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無法給予農民應有的生活保障,農民“種田??诩Z”的傳統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加之農民思地念地情結頗深,認為土地是生活的依靠,寧可將自身土地進行粗放經營,也不愿流轉出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江西省種糧大戶的發展。
3.2 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
目前,江西省的農田水利化程度仍較低,現有農田水利設施大多老化失修,功能嚴重衰退,灌溉條件差,嚴重影響糧食生產,威脅糧食安全。據測算,在影響糧食生產的光、溫、水、土、肥、種等要素中,水的增產效用最為突出,灌溉耕地的糧食產量通常是非灌溉耕地的2~4倍。要實現新增500億kg糧食生產能力的目標,關鍵在于水。據水利部統計,全國現有的1.22億hm2耕地中,尚有0.64億hm2是沒有灌溉條件的“望天田”,占耕地面積的52.4%。而在已建成的0.58億hm2灌溉耕地中,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11]。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差,種糧大戶所承租的耕地基本為望天田、低洼田、濱湖田、貧瘠田,土壤肥力較低,需通過培肥管理來改善土壤結構和提高肥力,很多耕地還存在旱不能澆、澇不能排、旱澇不能保收等問題。
另外,大多土地流轉耕地還存在機耕道不暢通、用電線路老化等問題,難以實現集中連片、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低。此外,種糧大戶糧食種植面積大、產糧多,但由于缺乏晾曬場地、烘干設備和倉儲設施,烘曬倉儲設施差,糧食收獲后儲存不了,往往因急于銷售被壓價收購,甚至遇陰雨天霉變,嚴重影響種糧大戶的經濟效益和種糧積極性。
3.3 生產經營風險大
種糧大戶雖然實現了規模生產,增加了種糧規模效益,但其承擔的風險也相應地增加。雇工成本高、租地費用高、農機投入和作業成本高等都困擾著種糧大戶。例如在農忙時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地區勞動力不足,雇工出現季節性短缺和強勞動力短缺,雇工成本不斷增加。另外,技術人員短缺。生產一線缺乏真正懂技術、肯鉆研、接受能力強、腳踏實地的技術人員,對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造成阻礙。由于種糧大戶耕地面積較大,農事生產主要靠農業機械來完成,而目前農機具購買和作業成本大幅增加。與此同時,針對種糧大戶的扶持政策還不完善,如金融貸款難、農業保險覆蓋面不全等,一旦遭遇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幣出現大幅度虧損,嚴重影響種糧大戶的收益。
3.4 資金缺口較大
糧食生產是高投入產業,尤其在生產初期,生產物資、勞動力、烘曬倉儲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對種糧大戶而言,資金缺口較大。加上土地流轉不規范、流轉期限短等因素的制約,部分種糧大戶不愿意對農田基礎設施、水利設施進行過多投資,但這反過來也影響著生產收益。同時,種糧大戶是融資弱體,大部分銀行貸款的門檻較高,又缺乏有效擔保,難以實現貸款,只能依靠自籌和民間借貸等方式獲得生產資金,融資難度大。
4.1 完善土地流轉政策,規范土地流轉程序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扶持引導力度,促進土地正常、有序流轉。(1)政府鼓勵、引導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中介組織,提供土地流轉方面的服務;(2)加大宣傳力度,增加農民對土地流轉有關政策的了解,實現土地自覺流轉。另一方面,完善轉包合同,規范土地流轉程序,約束土地流轉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為種糧大戶的農業生產提供穩定的物質基礎。此外,還需要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解除流轉土地農民的后顧之憂,以促進土地流轉。
4.2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貸款機制
完善種糧大戶的財政補貼政策,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力度。探討適合種糧大戶的補貼政策,可以按照土地經營面積發放補貼,以支持和鼓勵土地實現規?;洜I。設立種糧大戶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給予種糧大戶適當補償基礎設施建設及糧田改造等項目,減小種糧大戶的資金缺口,提高種糧大戶旱澇保收田比重,增加其種糧積極性。同時,也需要完善貸款機制,為種糧大戶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開拓農村信用社以及政策性銀行關于種糧大戶的擔保融資服務,把種糧大戶作為信貸支持的重點,以流轉土地種植糧食面積和糧食作為抵押物,解決種糧大戶生產資金的需求,提供貸款利息優惠政策。對于購買農業生產機械的,可以予以延長貸款期限,或提供適當補貼。
4.3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種糧大戶素質
第一,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扶持,增加投入。加大財政傾斜力度,增加財政建設資金向農村投入的規模和比重,保證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占基本建設投資的比重穩步提高到10%。第二,加大科技推廣服務力度,做好科技服務三農工作。組織農技人員下鄉下田,深入種糧大戶的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推廣工作,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對種糧大戶開展生產技術培訓和經營管理能力培訓,提高其科學種田水平及其科學決策水平。第三,大力培育職業農民,通過內培養外引進等途徑,吸引一批高素質大學生成為職業農民,成長為種糧大戶,鼓勵其開展農業創業活動,把先進理念引進農村。
[1]張曉山.創新發育農業生產經營主體[J].中國國情國力,2013,(3):10-12.
[2]陳 軍.種糧大戶發展現狀及扶持對策——基于安徽省種糧大戶調查資料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4-6.
[3]李曉明,尹夢麗.現階段主產區種糧大戶經營狀況與發展對策——基于安徽省種糧大戶的調查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8,(10):21-26.
[4]馮華.全國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首次摸底[J].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13,(2):43.
[5]衛 新,丁 賢,楊祖增,等.浙江省農戶糧田規模經營實踐與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1996,(4):151-156.
[6]戚航英.諸暨種糧大戶現狀及提高經濟效益的經驗[J].浙江農業科學,2005,(1):1-3.
[7]陳 潔,劉 銳,張建倫.安徽省種糧大戶調查報告——基于懷寧縣、樅陽縣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09,(4):2-12.
[8]許靖波,鐘武云,任澤民,等.湖南種糧大戶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稻米,2013,19(3):4-8.
[9]馬文起.河南種糧大戶面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3,(1):97-101.
[10]龍 方.新糧食政策后種糧大戶面臨的新問題及對策[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18-20.
[11]王仕堯. 應高度重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10/content_13141864.htm,2010-03-10.
(責任編輯:成 平)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 easures of Large-Scale G rain-Production Household in Jiangxi
MA Fu-fang,XUGuang-yao,DAITian-f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ang 330200,PRC)
Asan importantpartof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entity,large-scale grain-production household play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and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outputand the income of farmers, whichmakes a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stabilize grain produc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rge-scale grain-production household in Jiangxi,and the problems in land transfer,farm land infrastructure,production andmanagement,capital investmentand so 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grain-production households,i.e.improving the policy of land transfer,building standard transfer procedure,increasing the financial support,com pleting the lending facility,developing the social service in agricultureand promoting thequality of farmers.
large-scalegrain-production household;currentsituation;problem;suggestion;Jiangxi
F326.11
A
1006-060X(2015)01-0131-04
10.16498/j.cnki.hnnykx.2015.01.041
2014-11-24
江西省科技廳軟科學計劃項目(20133BB A10013);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青年基金項目(2012C Q N018)
麻福芳(1986-),女,山東安丘市人,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研究。
戴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