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莉 唐漢慶 黃芳艷 李小潘 陸美新.右江民族醫學:附屬醫:,廣西百色5000;.右江民族醫學:基礎醫學:,廣西百色5000;.右江民族醫學:護理學:,廣西百色5000
護理實習生見習階段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研究
王寧莉1唐漢慶2黃芳艷3李小潘1陸美新1
1.右江民族醫學:附屬醫:,廣西百色533000;2.右江民族醫學:基礎醫學:,廣西百色533000;3.右江民族醫學:護理學:,廣西百色533000
目的探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對見習階段護理實習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護理專業見習階段126名實習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3名。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組應用PBL教學方法,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統計分析兩組學生考試平均成績、對考試平均成績的滿意度、學生與患者溝通評價測量得分、積極心理品質評分。結果與對照組考試平均成績比較[(72.34±3.12)分],實驗組成績[(87.98±4.85)分]明顯提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39.68%)比較,實驗組對考試平均成績的滿意度(74.60%)明顯提高(P<0.01)。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在溝通前準備[(20.21±2.26)分]、溝通技巧運用[(34.08±3.45)分]、溝通后評價[(28.34±4.22)分]3條目的得分均明顯升高,差異高度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相關積極心理品質評分升高或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論PBL教學法相對于傳統的授課方法,有助于整體提高見習階段護理實習生人際溝通能力。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護理;見習;教育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發生了變化,“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和模式強調人性化的“5S”,即人性化的服務語言(humanized serving language)、人性化的服務行為(humanized serving behavior)、人性化的服務環境(humanized serving environment)、人性化的服務流程(humanized serving program)、人性化的服務品牌(humanized serving brand)[1]。因此,要求護理人員有更強的人際溝通能力,探求有效的教育模式或方法以提高護理人員人際溝通能力值得重視。
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為護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PBL通過教師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學生以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技能,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優點是設置特定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有的放矢,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習者的某種能力,因此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取樣法抽取護理專業見習階段學生126名,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63名,男6名,女57名;年齡19~23歲,平均(20.26±1.18)歲;本科38名,專科25名。實驗組63名,男7名,女56名;年齡19~24歲,平均(20.46±1.26)歲;本科42名,專科21名。兩組性別、年齡、學歷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參與學生均了解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研究調查。
1.2 研究方法
以溝通能力測量評分表[2]及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3]作為評價依據,采用《護理人際學》[4]作為理論教材,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接受常規的理論內容傳授;實驗組應用PBL教學方法,教師針對見習的不同疾病預先設置基礎性的問題,讓學生查找有關教材或文獻資料,以便學生預先對此疾病有一定認識,為學生和患者的交流溝通提供專業知識基礎,同時,在護理策略方面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前預習,組織好語言,做好充分準備。
1.3 評價方法
采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①護理人際學課程和實習結束后,兩組模擬理論和實踐考試,采用百分制,理論成績占平均成績的30%,實踐成績占70%,統計兩組平均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和比較。②采用自制的考試平均成績滿意度評價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設“滿意”、“較滿意”、“不滿意”、“難以判斷”4個條目讓學生選擇回答,邀請資深教授、授課老師進行點評,總結反饋意見。③采用溝通能力測量評分表評價溝通能力,設定“溝通前準備”、“溝通技巧運用”、“溝通后評價”3個維度進行評分、測量得分。該量表的同質性信度為0.75,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④采用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評價心理品質情況,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數在0.65以上,信度基本良好[3]。從20項積極心理品質中選取與人際溝通關系較密切的品質,如“思維與洞察力”、“真誠”、“幽默風趣”等11項進行評分并與大學生常模評分[5]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生考試平均成績比較
與對照組考試平均成績[(72.34±3.12)分]比較,實驗組平均成績[(87.98±4.85)分]明顯提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學生對考試平均成績的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對考試平均成績的滿意度明顯較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對考試平均成績的滿意度比較[n(%)]
2.3 兩組學生與患者溝通能力評價得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溝通前準備、溝通技巧運用、溝通后評價得分均明顯升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與患者溝通能力評價得分比較(分,x±s)
2.4 各組積極心理品質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真誠”、“自制”心理品質的評分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熱情”、“幽默風趣”、“寬容”、“謙虛”、“愛與友善”心理品質評分均明顯升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和大學生常模各項心理品質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1 PBL教學法能夠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和質量
面對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深化,醫護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這些素質既包括專業實務素質,也包括人文素質,人際溝通能力作為人文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被認為是第一素質[6]。本研究在前期課堂教學階段的護理實習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教育中,嘗試在課堂上綜合應用情景模擬法(SSM)和基于團隊學習法(TBL)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7]。筆者體會是,許多護理實習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克服了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鍛煉了社交能力,獲得了與人溝通、和諧相處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筆者參考了有關PBL教學法運用的許多實踐例子[8-12],研究在見習階段如何應用該法提高護理實習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在本次實踐中觀察到,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考試平均成績、對考試平均成績的滿意度、溝通前準備得分、溝通技巧運用得分、溝通后評價得分均明顯提高(P<0.01),同時,和人際溝通能力密切相關的心理品質,如“真誠”、“自制”、“熱情”、“幽默風趣”、“寬容”、“謙虛”、“愛與友善”得分均升高或明顯升高,和對照組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說明在見習階段,有針對性地運用PBL教學法能取得比傳統帶教授課方式更好的效果。據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教師從“主導者”轉變為“輔助者”,在以問題為基礎的前提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和參與能力,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明顯增強,并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化被動為主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13-15]。

表3 各組積極心理品質評分比較(分,x±s)
3.2 PBL教學法實踐策略
在實踐中也注意到,精心設置與見習內容相關的問題,見習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放手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是PBL教學法取得成效的關鍵。針對一些學生不太好理解的內容,例如,在有關溝通技巧方面,有的學生對“肢體語言”、“傾聽技巧”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就需要進行必要的講解和演示,讓學生對這兩種技巧有直觀的理解;再例如,在進行支氣管擴張咯血患者護理見習之前,教師可以根據該疾病的發病原因、誘因、臨床表現、用藥等設置一些基礎性的問題,讓學生查找有關教材或文獻資料,以便學生預先對此疾病有一定的認識,為學生和患者的交流溝通提供專業知識的基礎。此外,最重要的是在護理策略方面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因為涉及到與患者的溝通,因此,在護理策略上,要重視健康知識宣講、心理護理對于患者康復的重要性,為此,可以設置“該疾病飲食的原則為什么要提倡清淡、營養、易消化?”、“如何勸告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品如腌肉、辣椒、烈酒之類?”、“如何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疑慮和緊張心理,樹立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諸如此類的問題,設置好這些問題后,讓學生提前預習,組織好語言,準備充分,在病房面對患者時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了。如果問題設置的全面,學生人際交流技巧運用得當,更加有助于護患雙方溝通獲得成效。同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與人溝通的心理品質,通過潛移默化,樹立提高溝通能力的自信心,經過這樣的一種學習,能逐步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3.3 存在的主要問題
PBL教學法的實施是需要時間的。首先,教師需要圍繞見習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其次,學生需要查找資料找到問題處理方法。這樣,就要面對兩個問題:第一,無形中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因為教師不但要熟悉見習內容涉及的疾病基本情況,如患者診治、用藥經過,還要了解具體的有關護理的詳細內容。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第二,課時不足的矛盾。在見習階段,PBL教學法的實施由于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每一名學生都想鍛煉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但課時有限制。對此,考慮開展第二課堂,利用假期“三下鄉”活動或周末走進社區舉行衛生服務活動,提高學生人際溝通能力。
[1]王玉玲,宣世英,鄭宜萍,等.“5S”護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4,4(10):50-52.
[2]吳玉.管理行為調查與度量[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7.
[3]孟萬金,官群.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8):71-77.
[4]史瑞芬.護理人際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
[5]郭玉芳,張娜,張靜平.護生在校學習期間積極心理品質的現狀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52-54.
[6]Rosenstein AH.Nurse-physician relationship:impact on nurse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J].Am J Nurs,2002,102(6):26.
[7]唐漢慶,黃芳艷,黃世寧,等.SSM和TBL結合法在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學:學報,2013,(2):215-216.
[8]潘虹,李向麗.PBL教學法在護理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57-158.
[9]龐曉麗,王紅云,王汕珊,等.基于PBL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對本科護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121-122.
[10]李青,王艷娜,秦殿菊,等.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結合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1):28-31.
[11]馮俊志,曾慶琪,聶超.PBL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23):79-82.
[12]王彩鳳,姜琳玲.不同年級護理本科生基于問題的學習法體驗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8):723-725.
[13]汪小冬,章麗麗,張雅麗.護生同理心構建對人文關懷行為的培養效果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4):369-372.
[14]孔瑞雪,張倩倩,劉圭炎.PBL教學法在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7):117-118.
[15]錢蔚,何彩娣.實習護生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安全教育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140-143.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t the stage of probation for nursing students
WANG Ningli1TANG Hanqing2HUANG Fangyan3LI Xiaopan1LU Meixin1
1.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Baise 533000,China;2.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Baise533000,China;3.Nursing School,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Baise533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pproach on cultiv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nursing trainees.MethodsA total of 126 nursing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randomly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each group had 63 cases.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while PBL approach was applied in experimental group.After the curriculum finished,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taken,and average examination score,satisfaction of score,score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active psychological traits scor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72.34±3.12)scores], average examination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87.98±4.85)scores]in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39.68%),satisfaction of sco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74.60%),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core of prepare befor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20.21±2.26)scores],application of interpersonal skill[(34.08±3.45)scores],evaluation of post-communication[(28.34± 4.22)scores]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P<0.01).Meanwhile,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active psychological traits scor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P<0.05 or P<0.01).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PBL method has more effect on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nursing trainees.
Problem-based learning;Nursing;Probation;Education
G642
A
1673-7210(2015)07(a)-0053-04
2015-01-25本文編輯:程銘)
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2JGB191);廣西高等學校科研項目(201204LX322)。
王寧莉(1976-),女,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與護理教育。
唐漢慶(1976-),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醫藥與疾病的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