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崇陽縣人民醫院皮膚科,湖北 崇陽 437500)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恢復后所留下的疤痕稱為痤瘡疤痕。痤瘡疤痕是一種淺表性瘢痕,臨床表現為皮膚表面凹凸不平、色素改變。痤瘡疤痕的治療方法很多,主要有瘢痕內藥物注射、微晶磨削、外科手術切除、激光治療等。我們比較瘢痕內藥物注射和激光兩種方法治療痤瘡瘢痕患者的資料,探討Lux1540nm 點陣激光治療痤瘡瘢痕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本組對象為2011 年8 月至2014年8 月在我科就診的痤瘡瘢痕患者共61例。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齡19~44 歲,平均25.7歲;病程2~7 年,平均3.6 年。瘢痕主要位于面頸部,平均大小約0.5cm ×1.0cm ×1.0cm。按治療方法分為兩組,藥物注射治療組(26例)和點陣激光治療組(3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和瘢痕數量、大小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藥物注射治療組:注射藥物由曲安奈德5mg+2%利多卡因1.0ml 配成,瘢痕部位常規消毒后,按0.5~1.0cm 間距點射式分別注射0.1ml,無菌紗布覆蓋并加壓包扎。注射間隔為4周,3 次為1 個療程。瘢痕數量多或面積大者分批進行注射治療。
點陣激光治療組:設備為Starlux 晶鉆光治療儀及美國Palomar 公司生產的Lux1540nm 點陣治療手柄。探頭功率40~70 MJ/MB,脈寬10~15ms,頻率0.5~1Hz,點密度100 點/cm2,光斑10mm×10mm,手柄10mm。患者術前1d 進行局部保濕處理,治療前徹底清潔治療部位皮膚,提前冰敷10~20min,酌情給予表面外敷麻藥或靜脈全身麻醉。術中患者取平臥位,充分暴露治療部位。治療能量先從低開始,將手柄緊貼皮膚垂直于治療區域,采用連續滑動的方式激發掃描,并根據皮膚的觀察結果和患者的舒適度逐漸調高能量參數,以皮膚輕微泛紅為度。治療后冰袋冷敷30min左右,1~3d 內盡量避免室內各種劇烈運動或者戶外活動,不化濃妝,忌煙、酒、茶等辛辣食物。治療間隔為4 周,3 次為1 個療程。
1.3 評價方法與標準 治療前和治療1 個療程后,以同一相機、同一設置、同一光源和角度拍攝患部照片。治愈:瘢痕完全變平、變軟,色澤接近正常,自覺癥狀消失。顯效:瘢痕面積縮小>70%,變平、變軟,自覺癥狀消失。有效:瘢痕面積縮小30%~69%,變平、變軟,自覺癥狀消失或減輕。無效:瘢痕面積改善≤29%,色澤無明顯變化,自覺癥狀無改善。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有效例數。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1 個療程后,藥物注射治療組總有效率為50.0%,點陣激光治療組為71.4%,點陣激光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藥物注射治療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1 個療程后療效比較n(%)
痤瘡瘢痕是皮膚結締組織對炎癥或創傷的異常反應,臨床一般分為痤瘡樣疤痕、肥厚型疤痕、疙瘩型疤痕,嚴重影響患者的外觀和自信心。傳統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減少膠原合成,促進膠原降解。曲安奈德是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常用于痤瘡瘢痕的注射治療,但由于瘢痕的滲透性很差,藥物常常難以達到瘢痕內部,而注射深度過淺,還可能導致局部不可逆轉的色素脫失和表皮萎縮,同時,注射過程中的疼痛和藥物不良反應限制了其應用。
Lux1540nm 屬于餌、玻璃介質的非剝脫性點陣激光,其利用點陣式光熱作用原理,將激光束分為若干直徑約100μm 規律排列的微光束照射皮膚表面,并通過點陣方式進行掃描,以組織液為靶色基,組織液吸收能量,形成多柱狀的三維熱損傷區。這些三維熱損傷區域僅占治療范圍一小部分(10%~20%),損傷區域周圍為未損傷的正常組織。治療后三維熱損傷區域周圍正常皮膚組織的角質形成細胞經過通道快速向受損表皮區域移動,參與上皮的修復,從而縮短了表皮再生的時間。另外激光能量在真皮深部持續發揮作用,啟動組織愈合機制,改變瘢痕的內部結構,使膠原纖維發生卷曲螺旋等結構改變而縮短,從而改變瘢痕的質地,并且縮短的膠原纖維作為新的膠原蛋白的合成基質,啟動膠原的新生及重排,最終達到治療瘢痕的作用。同時,在治療過程中該設備的智能冷卻系統能有效的減少熱對真皮的額外損傷,使得治療更安全、可靠。
我們采用Lux1540nm 點陣激光治療痤瘡瘢痕,臨床總有效率71.4%,明顯高于單純曲安奈德注射治療的50.0%,表明點陣激光治療痤瘡瘢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