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璞
找到理想的音樂教育之路是許多音樂教師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就苦苦追尋的教育夢想,在這條追夢路上,他們不斷追問著:理想的音樂教育應該基于怎樣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如何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如何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如何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發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正是這些追夢人,把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在浙江金華,就有這么一位不懈追夢的小學音樂教師,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記者與她——金華師范附小集團音樂教師周菊芳進行了交流。
記者:我知道您曾經是歌舞團的獨唱演員,那么您的音樂之路是怎樣的?還能記起自己最初是怎樣與音樂結緣的嗎?
周菊芳:我1964年出生在湖北省武漢市一個普通工人家,爸爸是武漢鋼鐵廠的辦公室主任,喜歡唱京劇,媽媽是鋼鐵廠工人,業余時間常參加民間活動踩龍船,并擔任主唱,可以說,年幼的我是常伴著媽媽的《龍船調》進入夢鄉的。1970年,一家人隨著被打成右派的爸爸下放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姐姐總愛坐在家門口的石墩上彈三弦,我就依偎在旁邊靜靜聆聽。我有銀鈴般的嗓音,酷愛唱歌。當時,農村唯一能聽到音樂的就是村頭那棵大樹上掛著的喇叭,最吸引我的節目就是“每周一歌”。放學后,大樹下總能見一個小女孩靜靜地坐在那兒跟著廣播一句一句學唱,就這樣每周都能學一首新歌。學校里老師常問:“周菊芳同學最近學新歌了嗎?給同學們上音樂課好嗎?”于是,我就很賣力地將自己學來的歌曲教給同學們,這就是當時這個山村小學里五個年級三十幾個學生組成一個班的特殊音樂課。上課給了我成就感,我開始自學簡譜,向往著通過自學能學會更多歌曲,我還偷偷拿來哥哥的口琴學吹《賣花姑娘》《學習雷鋒好榜樣》等歌曲。當時正流行芭蕾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電影,為了接觸更多的音樂,我一個人夜里跑到十幾公里外的人民公社去看,因為怕黑,一路上邊跑邊大聲唱歌。回家后,我偷偷在鞋子前面塞一些棉花,邊唱
《白毛女》和《紅色娘子軍》的選段,邊踮起腳尖跳舞(當時不知道叫芭蕾舞),唱啊跳啊,村里那群放牛娃就成了我的忠實觀眾。因我能歌善舞,小學三年級學校特意把我轉到學校總部,為我組建了一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由我擔任隊長,自編自演一些歌舞表演給同學看。小學四年級時,我又被當時湖北省某歌舞團招去當小演員,當時那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結果報到沒幾天,因父親是右派政審不過關,又被退回農村,大病一場后,那個天真活潑、愛唱愛跳的小女孩不見了。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習,1978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市第一重點高中,終于回城了,當時激動得整整哭了一夜,發誓要發奮讀書。1979年1月,父親平反昭雪,全家都返城了。然而樂極生悲,1980年高考我意外落榜,成了待業青年。當時,剛好市里成立了業余藝術團,我報名成了藝術團的獨唱演員。期間,我跟當地文化館老師惡補音樂知識。次年,我又成了一名紡織工人,酷愛音樂的我邊上班邊參加藝術團的演出,同時還自學音樂知識、彈風琴、唱歌、跳舞。兩年后,我辭職考進了省藝術學校主修聲樂,輔修鋼琴、舞蹈、作曲等,并勤工儉學完成了學業。畢業時有一歌舞團選中我當獨唱演員,于是,向往舞臺的我到歌舞團當了一名獨唱演員。
記者:您的音樂之路確實走得不容易。那么,您又是如何從一名演員“變身”為音樂教師,并在音樂教育方面做出出色業績的呢?
周菊芳: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當地學校缺科班出生的音樂專業人才,于是教育局長讓當校長的大姐做我的工作,回到當地實驗學校教書。可以說,當年在小山村里做 小音樂教師的經歷,讓我埋下了從事音樂教育的種子,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圓他們的藝術夢,或許比在舞臺上獨唱更有意義,就這樣,我成了一名音樂教師。在學校,我除了正常的音樂教學外,還擔任課外舞蹈班老師。少兒舞蹈對于一個主修聲樂的我是一個挑戰,于是,學校領導派我參加了全國的各種少兒舞蹈培訓,同時我還向當地劇團老師學習基本功的訓練方法,每天早晚努力帶領學生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空余時間買很多音樂磁帶反復聆聽各種音樂,尋找創編舞蹈的靈感,把我所要的每個音樂片段用當時最先進的雙卡錄音機銜接起來,再進行舞蹈創編。所創編的舞蹈屢屢在省、市獲最高獎,這也給了我莫大的鼓舞。九十年代初,我勇敢接受了從未聽說過的團體操創編排練,在湖北體育學院鄭麗冰教授的指導下,成功地創編排練出了三場分別有三到五千人的大型團體操。就這樣,我既要完成正常的音樂教學工作,又要參加課外的舞蹈訓練以及各種演出、比賽,還要參與市里各大型活動的演出……我奔波著、忙碌著、收獲著、快樂著,在辛苦和重壓之下,我的音樂教育迅速成長,幾年便成了當地有名的先進教育工作者。1994年,因丈夫在
浙江省金華部隊工作,我被作為人才引進到浙江省金華市師范附屬小學任教,這一干又是二十年。
記者:從您的講述中可以聽出,您的成功除了因為您在音樂及舞蹈藝術方面的天賦,更多是因為您的努力與汗水。舞蹈不僅可以使兒童享受動作本身、探索身體語言、發展身體感覺和尋求自我發現,還能讓兒童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將情感與舞蹈相關的一切因素有效連接,將豐富的內心世界與身體語言結合,提高他們的靈敏度和觀察力,培養他們的動作創造力和藝術想象力。您在少兒舞蹈方面有何獨到的內容?
周菊芳:兒童舞蹈教育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一般包括基本功訓練、舞蹈組合訓練、舞蹈即興表演等。我比較推崇的是舞蹈即興課程,我以為這是促進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重要方法。舞蹈即興課程是一種培養兒童綜合表演素質和創作技巧及舞蹈基本元素加以快速整合能力的教學課程,它要求兒童在接受到信號刺激的同時,開始身體運動,并根據提示信號發展特定的動機,將身體動作連貫下去。舞蹈即興課程是在特定信號刺激下發生的有意識、有目的的身體運動,也是在沒有預先準備和排練狀態下的創造活動。進行舞蹈即興教學最大的特點是注重上課的啟發過程,而非教學結果。兒童舞蹈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模仿式教學,而兒童舞蹈即興則是由主題認知、語言引導與外界刺激而產生的自發性肢體動作,傳統的舞蹈教學是由外而內,舞蹈即興則是由內而外,兩者有質的區別。兒童舞蹈即興表演強調學生自身的主動介入,強調動作與內心情感的合二為一,強調程式技術和應變技巧的協調統一,因此兒童舞蹈即興課程的教學價值在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endprint
記者:我了解到因為長期進行舞蹈訓練與教學,您患上了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無法繼續舞蹈教學,所以近年來您又重新拾起聲樂專業,并自費跟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王濤教授學習美聲唱法,潛心研究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有效結合,重新找到了自己在音樂教育事業的支點。通過教學,您對少兒聲樂教學方面有何思考?
周菊芳:這些年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文化事業日益繁榮,人們對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希望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藝術教育的機會。聲
樂演唱作為音樂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也越來越受到眾多音樂愛好者的青睞,更吸引越來越多的少年兒童加入到系統聲樂學習的行列。面對眾多的少兒聲樂學習者,也基于我身體健康原因,我便把教學的重點慢慢轉向了少年兒童的聲樂教學。根據少年兒童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特征,針對少兒聲樂教學與成人聲樂教學的差異,將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結合,在聲樂教學共性的基礎上把握好個性的尺度,在音樂課堂上切實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聲樂技巧訓練方面說,演唱歌曲的先決條件是音準和節奏,因此訓練音準和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要重視視唱練耳。耳朵聽不準音,就談不上唱準音;演唱時跟不上音樂節奏,就談不到表現音樂,因此,基礎視唱訓練和聲樂技巧訓練要一起抓。當然,由于孩子年齡特點,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畢竟有限,但是模仿能力較強。如果一味模仿教師,必然會模仿出成人唱歌時的聲音,這樣就會出現一些問題,諸如模仿音色寬的容易壓喉,失去童聲的音色;模仿音色甜美的容易擠壓喉頭,形成不規范的發聲習慣等等。再有少兒對身體上的歌唱器官大都沒有什么過多的認知,如對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唇、齒、舌、牙、喉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對控制身體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差。因此,針對少兒聲樂技巧的訓練,要采用以生活中的感覺和豐富的想象力來訓練歌唱器官的協調及配合,比如喉部放松練習、呼吸練習、吐字咬字練習、歌唱時的面部自然放松練習以及歌唱時的表現能力練習等等。
記者:最后,想請您談談自己對音樂教育的理解與展望?
周菊芳:說對音樂教育的理解與展望,我感覺自己還不夠資格,所以,我想借用加德納的一段話來說明我的觀點:“讓每個學生都學習所有的藝術形式僅是一種理想,這種意見很難實現。實際上有太多的學科正在爭相列入學校的課程表,但學校的一個學習日已經被超負荷地分割了。按照我的觀點,沒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擁有優先權,為此我情愿冒著得罪視覺藝術教育家追隨者的危險,堅決主張所有的學生都應深入地接觸一種藝術形式,卻不一定非得是視覺藝術。的確,我寧愿學生精通音樂、舞蹈或戲劇等形式中的任何一種,也不主張他們一知半解地學習多種藝術形式。前一種學生起碼知道一種藝術‘思維的方式,具有今后對其他藝術形式舉一反三的能力。而后一種學生若不退出藝術領域的學習從頭開始,就永遠是‘半瓶醋。”步入新世紀,我們迎來了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而音樂教育,作為基礎階段的一門必修課,也必須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之中。為使學生音樂學習健康發展,教師不能僅憑著一顆善良的心和美好的愿望,而要能以自己所掌握的良好的專業知識為基礎,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善于總結經驗。我期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每位學生都能熱愛音樂、熱愛生活,從優美的音樂中陶冶情操,讓他們的多元智能得到充分發展,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