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在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所有的企業都盼望著具備高技能、更具創造力的全新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大批出現。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企業新增技術人員的主要輸送者。因此,在手工印染課程中加強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研究,不但能鼓勵學生保護傳承傳統民族文化,更能使學生更好地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掌握現代紡織品的設計與開發能力,為后續的專業設計與工藝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手工印染 高職學生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211-01
我國傳統的手工印染,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手工印染工藝,具有低成本、小批量、個性化的特 點,與現代化機器大生產的方法有著一定的區別。同時,因這些手工作品具備實用性與藝術性的雙重功能,且作品風格獨特,極大地迎合了現代人們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的個性化審美情趣。因此,研究、傳承和創新手工印染技藝,既有助于進一步保護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有助于激發服裝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培養五年制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能進一步拓展服裝設計專業高職學生就業的范圍。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永恒動力。五年制高職學生,既不同于三年制中職學生,也不同于大專院校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創新愿望,但缺乏創新的信心與勇氣;他們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但實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較薄弱。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今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對于服裝設計專業的高職學生來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服裝設計本身就是一門創新的藝術。手工印染技藝,因為其色彩圖案、印染技法及使用面料的多樣化而深受學生的喜愛,且手工印染集設計、制作于一身,作品在較短時間內即能呈現,更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1 手工印染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手工印染”是一門理實一體課程,通常是在學生學完“服裝材料學、服裝圖案設計、服裝色彩設計”等課程之后開設。該課程要求學生不但要學習面料染前處理、不同面料的染料的選擇、印染技術、染后處理等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設計才能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應該明白,只有將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完美的結合,通過不斷地傳承與創新,才能設計并制作出迎合消費者的時尚紡織品。
1.1 任課教師要主動轉變教學觀念
任課教師在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中,要有新的教學理念和創新意識,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教學重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任課教師要關注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長,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印染工藝、面料選用、圖案設計等方面的創新,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并采用過程性評價、多元化評價手段,提高學生參與創新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1.2 引導學生在手工扎染工藝中進行創新
扎染是指在面料上先按設計意圖以針縫線扎,染色時局部面料因機械作用而得不到染色,從而在面料上形成預期的花紋圖案。雖然扎染的原理非常簡單,但由于可以將多種扎和染的方法交替使用,可以給扎染藝術帶來無窮的變化,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靈感進行輕松自由的創新,極易給學生帶來滿足感與成就感。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手工縫扎捆綁面料時,由對折串縫法聯想到多層多折疊串縫法,由小梅花串縫法聯想到圓形、橢圓形、三角形、不規則多邊形等串縫法,由包豆子花法聯想到包石塊、包硬幣、包筆套等方法,并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在同一塊面料上進行多種縫扎方法的有序結合,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得到極大的提高。在染色時,教師引導學生由傳統的浸染法開始練習,然后舉一反三,學生慢慢摸索到點染、注染、漸變染、噴染等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3 引導學生在手工蠟染工藝中進行創新
蠟染是先用蠟在織物上繪出圖案,然后在常溫下染色,最后用沸水煮去蠟。蠟染的“冰裂紋”是蠟染獨有的特色。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對畫蠟進行創新,教師可以只教給學生最簡單的畫蠟法,然后學生通過自己思考與摸索,通過小組討論與研究實踐,學生找出滴蠟、點蠟、潑臘、甩蠟、刻蠟等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創新水平。
1.4 引導學生在印染技藝上進行創新
通過基本的傳統手工扎染、蠟染、型染、手繪等工藝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學生對手工印染的原理及制作工藝有了較為完整的掌握。在最后的成品設計與制作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設計理念,將各種手工印染技藝進行完美的結合,如:扎染與蠟染的混合應用、扎染與手繪的混合應用、蠟染與手繪的混合應用等。學生通過自己的創新實踐,充分感受到了傳統手工印染技藝的魅力。
2 結語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公民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培養國民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不僅職業學校要進行創新教育,整個終身教育體系內都要進行創新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全體國民的創新素質。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傳統藝術作為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更趨國際化。在手工印染課程中,注重對五年制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既能對我國傳統手工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有利于保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能使學生積累經驗,將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掌握中,有利于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鮑小龍,劉月蕊.手工印染—— 扎染和蠟染的藝術[M].東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張毅,王旭娟.手工印染技法[M].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
[3] 汪芳,邵甲信,應驪.手工印染藝術教程[M].東華大學出版社,2008.
[4] 葉智勇.實用服飾手工印染技法[M].紡織工業出版社,1993.
[5] 王洪忠,陳學星.創新能力培養[M].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
[6] 馮越芳.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芻議[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2(3):106-109.
[7] 徐蔚.“手工印染”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12):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