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瑜



朱嵐清:90后攝影師,2008-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攝影專業,2012年至今年8月,就讀臺灣天主教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
故鄉:福建漳州市東山縣
“拍攝,故鄉,仿佛是走上一條通往幽暗的記憶與我們原初內心的負向的旅程。”不久前1991年出生的朱嵐清,以其作品《負向的旅程》斬獲國內頗有分量的2014年度“三影堂攝影大獎”。
《負向的旅程》拍攝于朱嵐清的故鄉東山島,一座位于福建漳州南端的島嶼。最終作品以拆解的實體手工書結合放大的單幅照片,以及從故鄉收集的對象、聲音的概念呈現,還原一個她對于故鄉圖鑒的再現。朱嵐清說:“故鄉從我出生起就在影響、塑造著我,就如同書的開始,我身著的是在阿嬤房間中尋找到的一件來自祖輩的衣服。故鄉和我就這樣互相作用著。我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它所希望我能看到的。 ”
海峽旅游×朱嵐清
海峽旅游:從什么時候開始拍攝《負向的旅程》,初衷是什么?為什么說是“負向”的旅程?
朱嵐清:大概從2008年去北京后就開始斷斷續續回家拍故鄉,但《負向的旅程》中的作品主要都是在2012年之后拍攝的。一開始是因為從外面回到故鄉后,發現了很多看待故鄉的不一樣的視角,從拍攝中我看到了跟之前所熟悉的很不一樣或說是帶有疏離感的故鄉。拍著拍著,我發現故鄉其實跟我們一樣,一直在往前走,城市化的進程帶來很多新的變化,但有更多東西也不可挽回地消逝了。于是拍攝變成是社會現實與我內在情感、記憶的一個碰撞、交融。我拍攝的很多場景、物件、人物,都可能算是我對于故鄉的某種情懷或認同吧。我在這里出生和長大,有很多東西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通過拍攝可以通往我的內心世界和某些無意識的記憶,所以說是一個負向的,像是一個倒回去的旅行。
海峽旅游:在拍攝中你用什么線索去重構故鄉?
朱嵐清:在這組作品中,我以一張我穿著一件祖輩留下來的衣服的自拍作為敘事的開始,我相信來自過去的物件會有它某種力量所在,讓我有一種與過去對話的感覺。之后以八尺門、家、土地、海為構架。“八尺門”是連接東山島與陸地的紐帶,人們回家或離家都會經過這里;“家”是我與故鄉最不可割裂的心理連結,我拍攝我的家人,通過他們反觀我自己的生活。前幾部分可能是比較私人、內在的。“土地”和“海”則以比較宏觀的方式去探索故鄉,鄉愁對于人類來說很大的成分就是對土地的依戀,而農業耕作我覺得是人類與土地最直接、親密的關系,所以“土地”這部分記錄的是一些故鄉的農業生活;而對于海島上的漁民,海洋是最富饒的土地,所以“海”這部分記錄的是一些漁民的生活,以及海洋在現代城市化中的一些變化。
海峽旅游:拍攝仍在繼續嗎?接下來打算如何進行?
朱嵐清:作品仍在拍攝,因為還是有很多想拍還沒拍到的東西。同時我也有新的正在構思中的作品會在東山島完成,會有更細致的切入角度,也不是以故鄉書的形式呈現。
海峽旅游:選擇拍攝與制作照片書,是否也因為它們給你帶來了尋找故鄉的儀式感?對于許多已經離開鄉村的人來說,這種儀式感似乎很重要?
朱嵐清:我覺得其實拍照本身就是很有儀式感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拍照就是一種儀式,無論攝影師自身是否有意識到,在拍攝的當下,已經把你所見的人、物、場景以一種儀式的方式保存為某種永恒的東西。制作手工書則是把所有的影像變成一個物件,物件不只是能被觀看,也能被觸摸、擁有。所以我想,制作一本關于故鄉的手工書,感覺就像擁有了自己的故鄉。
海峽旅游:拍攝拉近了你和故鄉的距離么,還是依舊漸行漸遠?
朱嵐清:我想對于我來說,應該是拉近了。因為拍攝的過程,讓我對故鄉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認同感,我覺得我的生活和創作都離不開它。可能更自私地說,以前其實我并不是很想回家生活,但現在我可以以拍照或創作作為我的生活方式,生活在故鄉。
海峽旅游:鄉村對你而言最大的魅力是什么?從城市回到鄉村(哪怕是短暫旅行),你想收獲什么?
朱嵐清:可以跟自然很親近地相處吧。從城市回到鄉村,我希望可以更貼近自然,像童年一樣在鄉野玩耍,可以跟農人學習耕作,學習一種傳統的認知世界的方式,而不是書本或媒體教我們的那些東西。
海峽旅游:你覺得一個理想的村莊應該是什么樣?
朱嵐清:自然、有序的,農民快樂地耕種且富裕,村民之間相互友好熟悉。農地不會被城市征收,每個人也可以蓋自己喜歡的房子。最好還有一些美好的公共空間,讓村子的公共生活可以更豐富。
海峽旅游:去過的鄉村,最喜歡哪里?為什么喜歡?
朱嵐清:有依山傍水的鄉村,有漁村,有城市中的鄉村,我覺得每種鄉村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可能我還沒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鄉村。最熟悉的鄉村可能就是我長大的村子,在東山島的宅山村。我的家門口就是一片農田,附近有很多小廟宇,還有一座朱氏祠堂。小時候經常在祠堂門口的空地上與小伙伴玩耍,學騎自行車。這里的鄰居也很好,他們經常在收菜后放一把青菜在我家門口就悄悄離開了。
海峽旅游:如果“返鄉”,你理想中的鄉村生活是怎樣的?
朱嵐清:自己蓋一棟房子,有一個院子,院子里種些瓜果蔬菜,每天做飯前到菜園看看今天要吃什么,讓自己的生活更規律、健康,每天拍拍照,或是做些手工。時而請朋友到家里來聚會,一起喝茶、做飯。更長遠的呢,還可以為村子建立一個有趣的公共空間,也許是一個村民們可以到這里喝茶、聊天、看書、學習的空間。甚至辦工作坊、學習班,讓村子里的孩子們看到更多平時看不到的東西,教他們如何去愛這片土地。還可以挖掘鄉村原有的產品或技術上的優勢,結合自己的專長,去做一些有趣的項目。所以不僅是快樂自由地生活,也是將生活與工作完全根植于鄉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