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二陸
傳統的大眾傳媒發現受眾正在大幅度減少,電視開機率下降、都市報刊亭關張、雜志訂閱量銳減、出版業蕭條。進入21世紀以來甚至一直紅火的廣播電臺也感受到了寒意,交通一天比一天堵,但聽廣播的人數卻在減少,大堵車的時候,司機也不聽廣播了。
這些行業的受眾都去哪兒了?
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快捷移民,目的地只有一個——手機。大眾傳媒的所有用戶轉眼之間都轉到了移動終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互聯網移民。
早在二十世紀末,美國社會學家保羅·萊文森就在《手機》一書中預言,手機將成為人體的一個新器官:“手機不僅有移動功能,而且有生命和創造功能。”如今,手機已經牢牢長在了人們的身上,人們臨睡前撫摸的最后一個物件是手機,醒來后第一個摸索尋找的也是手機。
智能手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存狀態。低頭一族不論年齡,沒有代溝,同在地球上,都在低頭看手機。手機已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它變成了人與外部世界連接的超級終端。
“給我一部連上Wi-Fi的手機,我就可以改變世界。”移動互聯網正在使整個社會發生多米諾骨牌式的變化。
雖然信息每天都在以幾何級數暴增,但傳統的大眾傳媒卻在衰落。人們接收信息的習慣改變了,以前是讀報紙、看電視,現在是看手機。
2014年春節的微信搶紅包,是對移動支付最好的一次科普。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改變,PC互聯網培養了年輕一代宅男宅女,移動互聯網則使全民變“宅”。
作為互聯網肇始者的美國正在開啟一項覆蓋美國全境的免費Wi-Fi計劃,如果計劃得以實現,不僅會進一步提升美國的競爭力,而且會使這個全球頭號消費大國的商業形態發生巨變。
移動互聯網大移民,使得全球PC銷量銳減,電視機銷售增長乏力。
全民變宅使得美國很多商業中心“塌陷”,實體店經營出現困難。人人都熱衷網購,實體店衰落已成必然。在中國,這一切也都不期而至。
移動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智能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的入口,已經滲透到通訊、社交、娛樂、電商、金融等領域。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移動互聯網會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等移動智能硬件方面呈現井噴式的發展。
移動互聯網大潮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勢席卷所有行業。面對一個信息交換隨時隨地發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你還以傳統思維抱殘守缺,那面臨的就不僅僅是活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會不會被時代拋棄的問題。
著名營銷人李光斗的新書《拆墻:全網革命》的出版就是以互聯網的方式——眾籌出版進行,這可以說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眾籌每份100元。出資1份起,擁有作者簽名《拆墻:全網革命》明信片及專著;出資10份起,擁有作者全套簽名《拆墻:全網革命》明信片及專著;出資200份起,成為共同出版人,擁有《拆墻:全網革命》個性化腰封。
要想不被時代拋棄,就必須擁抱互聯網思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秒殺思維可以讓企業或個人“以快制勝”;要打破現有的競爭地位排序,必須改變游戲規則,運用插位思維,快速超越競爭對手;信息對稱時代,透明思維至關重要;千年變局,唯有顛覆才有出路;長江后浪推前浪,年輕化思維一定要有;得粉絲者得天下,粉絲經濟思維,讓品牌有更持續的發展動力;全民皆娛樂,娛樂思維才能迎合受眾;互聯網經濟的本質是免費經濟,網民已經習慣了蹭網和免費,免費和第三方思維才能俘獲網民的心;大數據時代崛起,大數據思維能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體育場”式社會,互動思維才能來電;人人追求個性,訂制化思維讓市場更為廣闊。這十一大思維是對企業傳統盈利模式的挑戰,也是對個人傳統思維的挑戰,但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拆掉自己思維里的墻,才能看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