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健康系列(二十九)音樂可提高大腦功能

專家們通過研究首次獲得了有力證據:音樂可明顯提高人的大腦功能和對各種聲音的辨別能力。
研究人員之一、美國神經學家尼娜·克勞思說:“音樂生活可以促進人許多能力的發展,其中包括增強在嘈雜的環境里閱讀或者分辨不同聲音的細微區別的能力。”
克勞思認為,這些最新研究體現了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她說:“每當學校為了節省開支而削減課程時,首當其沖的通常是音樂課。這是錯誤的。”
美國專家通過試驗研究了20名成年志愿者在觀看喜愛的電影時的表現。當這些志愿者在專心看電影時,研究人員會持續播放一些背景聲音:用漢語不同音調發出的“mi”聲,不停地重復念出“咪”、“謎”和“米”。與此同時,研究者記錄下志愿者大腦神經系統對背景聲作出的反應。在這些志愿者當中,有10人在12歲以前曾經有過不到6年的音樂訓練經歷,另外10人所受過的音樂訓練不到3年。這些試驗對象都以英語為母語,從來沒有接觸過漢語。
神經學家帕特里克說:“雖然試驗對象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電影上,而且背景聲音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任何語言或者音樂上的意義,但是我們還是發現受過較長時間音樂訓練的志愿者比其他人更能分辨出3種音調的不同之處。”
令人驚奇的是,專家們發現學習音樂還能夠促進腦干發生改變。腦干上連大腦半球,下接脊髓,形狀呈不規則的柱狀,其功能主要是維持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在以前,人們認為音樂屬于大腦皮層“管轄”。專家們一直認為腦干部分是不可改變的,而且與欣賞音樂這樣復雜的大腦活動無關。克勞思在研究報告中寫道:“試驗結果表明,腦干實際上具有可塑性。我們認為,音樂能夠改善大腦皮層的一些高級功能,這實際上也影響了腦干。”
(責任編輯 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