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
一、廣播內容的本地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當全球傳播已成為可能而且唾手可得時,人們逐漸更多需要的就不再是全球性的共同問題,而是與自身生存密切相關的周邊新聞了。
在這種情況下,媒介要發揮的不是全球性的信息平臺,而是極具地方色彩的服務平臺。廣播是發揮這一功能的最好的媒介,這也正是廣播尋求復興所需要的途徑。
1.節目內容服務受眾
現代世界正朝著麥克盧漢當年預言的“地球村”的方向發展。傳播技術越來越先進,人們被越來越多的信息所包圍,由此產生的信息爆炸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當所處的環境由信息短缺到信息過剩,人們需要更多的還是與自身生存環境息息相關的周圍信息,這就是公共新聞(又稱公民新聞)能夠大行其道的原因。
所謂公民新聞,指積極地讓受眾參與報道公民事件的新聞實踐,以客觀的角度來報道事實真相,讓民眾參與并加入自己的想法。地方新聞關系人們的切身利益,所以既符合人們了解信息的需要又符合人們參與新聞的需要。
2.節目形式貼近聽眾
中國國土面積幅員遼闊,各地區的方言千差萬別,讓人們通過電波聽到熟悉的家鄉方言,那種發自內心的親切感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對于那些離家在外的人,無疑會成為一種心靈的慰藉。廣播是一種可以將語言藝術發揮到極致的媒介,語言本身具有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就可以為廣播節目增色不少。
3.從本地化到本土化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本土化發展模式對我們的媒介發展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廣播電臺在這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要抓住這一有利的時機,走上本地化的道路,不以綜合的節目吸引觀眾,而是要突出特色,明確面對的受眾群體,由過去的面向全國觀眾轉向地方聽眾,由“大眾”過渡為“小眾”和“分眾”。
二、受眾群體的細分化
當前,廣播最強勁的發展方向是針對青年一族、銀發一族和車載人群。
1.針對車載人群的創新
交通電臺的受眾目標鎖定在移動人群和私家車主,因為廣播解放了人的手和眼睛,非常適合忙碌人群和汽車駕駛員。對于私家車主,廣播要為他們提供即時交通信息、文化休閑娛樂、汽車保養常識、交通安全知識……這樣既保持了立臺目標,又滿足受眾的不同需要。
2.針對青年一族的創新
青年人對于時尚的敏感、熱衷和追求是超過任何年齡階層的,他們的喜好和興趣也決定著每一種媒介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符合未來一代口味的傳播媒介才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才能夠搶占先機,贏得市場。
3.針對銀發一族的創新
廣播媒介本身是很多中老年人鐘愛的,不僅在于它的便攜性,更重要的是廣播的貼近性。創新,不僅是要有新意的東西,同時也是對現實狀況的一種否定和改變。處于這一年齡層的人群大多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和消費能力,所以,可以說這一人群是廣播創收的重要環節。
三、廣播的網絡化
網絡化是推動廣播創新的一個技術輔助手段,通過廣播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結合,希望給廣播的發展以新的生命力量。眾所周知,以因特網和信息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第四媒體”正處于火爆的流行中,發展勢頭銳不可擋,并逐漸呈現出與傳統媒體分庭抗禮的局面。新的事物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像網絡,現在每一種都不可避免地與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1.廣播內容的網絡化:電臺開設自己的門戶網站
作為新興的傳播平臺,用以擴大廣播在媒介新的發展時期的影響。“廣播的網絡化傳播形式分為在線收聽直播也稱即時廣播和點播也稱隨選播音兩種。”即時廣播克服了傳統廣播的地域限制和頻率不穩等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收聽率,取得預期的效果。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開設了“都市流行頻道”、“懷舊經典頻道”和“鄉村民謠頻道”三個音樂頻道。
這里所說的網絡化并不僅僅指將傳統的電臺節目搬到網絡上播出,還應當包括專門為網絡建立的電臺。這種網絡電臺是適應廣播網絡化誕生的,同時它也進一步為網絡服務,使其從內容到形式都符合網絡的要求。
2.廣播技術的網絡化:播客的盛行
繼博客之后興起的播客(podcasting)也稱自主廣播,是一種全新的廣播形式。播客的盛行顛覆了傳統的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角色定位,原來絕大多數的聽眾已不再局限于被動的接受,而是要成為節目流通領域的積極參加者。個性化的節目內容,極大的可選擇性,是播客嶄露頭角的法寶。
3.廣播形式的網絡化:手機廣播
手機已是現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零件”,當越來越多的手機具備了廣播的收聽功能,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也是不容小覷的!手機這樣一個便于攜帶的可移動設備,中國的手機使用量在世界上也是排名首位,有這么大的消費群體,廣播為什么不努力地去滿足呢?
為適應這一趨勢的發展,廣播應盡快建立為手機廣播用戶服務的專門機構,來滿足發展的需要,例如:針對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節目內容,電臺專門為手機用戶制作出廣播節目,供人們憑興趣選擇。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每個人的知識儲備都需要不斷更新與優化,而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媒介在其中的角色是“社會民眾的教師”。廣播由于是聽覺型媒介,所以直觀性較弱,但在傳遞知識、教育民眾方面卻可以大有作為。廣播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流動性、便攜性、隨意性,以廣博的知識教育人、鼓舞人,隨時隨地傳遞消息、傳播知識。在不斷而有效地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緊張而忙碌的現代生活使人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這正是媒介實現社會減壓閥作用的關鍵時期。廣播的聽覺性為人們留下的豐富的想象空間,會讓人們感受到閉目靜聽電波傳來的陣陣聲音本身也是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
每一種新媒介,都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同時會給既有媒介帶來機遇和挑戰。前者絕不是要代替后者,而是對它的補充和拓展。各種媒介技術手段相互競爭,從而形成了今天的媒介格局。著名的傳播學家阿爾文·德弗勒說過:“人類傳播的歷史是傳播系統的復加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從一種系統過渡到另一種系統。”
因此,每一種媒介技術都會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只有把優點發揮到極致才是謀求進一步發展的生存之道。以上所談到的種種改革與創新,都旨在實現廣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好又快的發展。內容創新只是眾多創新內容中的一部分,當然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實現內容決定形式的優化傳播,使廣播的發展越來越符合媒介生態自身的規律,最終實現在夾縫中生存。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