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濱海小學 劉鳳萍
例析小學英語課堂評價語言的使用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濱海小學 劉鳳萍
小學英語課堂評價語言作為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中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應該以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有利于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原則。
小學英語 課堂評價 語言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評價體系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要通過多元優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并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跨文化意識和健康人格的發展。小學英語課堂評價語言作為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中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也應該以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學生跨文化意識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原則。
教師在課堂上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善用課堂評價語言能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發揮自主創造性。然而,課堂評價語言使用不當也可能使學生感覺被忽略,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甚至使學生感到自卑。如何恰當地使用評價語言,使它發揮正面的激勵作用呢?本文從三個案例入手,闡述評價語言要具有針對性、激勵性和人文性。
【案例一】
這是一節同課異構課,內容是一年級的新授課My Classroom,重點單詞是book, ruler, pencil, rubber,重點句型是Give me a book/ ruler/ pencil/ rubber, please. Here you are.
教師A采用實物呈現單詞ruler,并用簡筆畫和四線格在黑板上板書ruler。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個別操練,學生讀單詞ruler,老師說:“Very good!” 接著是小組操練,從第一組到第四組分別站起來讀單詞ruler,教師對小組的評價也是“Very good!”而且給每個小組都加了一分。
教師B采用實物呈現單詞ruler,然后走到學生身邊說:“Give me a ruler, please.”學生把尺子拿給教師,同時說:“Here you are.”教師回答:“Thank you.”后,舉起手掌說:“Good job! Give me five!” 學生與教師擊掌后高興地坐下。這樣操練了幾個同學,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評價語都各有不同,如“A good try! Give me five.”“Well done, give me five!”學生紛紛鼓掌,課堂氛圍活躍。
【案例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A孤立地操練單詞ruler,并且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沒有針對性,因此在操練過程中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操練效果不佳。學生只是對著黑板上的單詞操練,對記住這個單詞的音、形、義并沒有很大幫助,學生學完四個單詞后仍然很容易混淆,不能有效認讀。而教師B在在真實的情境中操練單詞,而且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回答和不同的任務都有不同的評價語言,如對聲音小的同學說:“Louder,please!”;對努力嘗試但說得不夠準確的同學說:“A good try!”; 對模仿得很好的同學說:“Excellent!”“Well done!”“Good job!”等。課堂評價語言具有針對性,評價方式豐富多樣,學生體驗到成就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操練扎實有效。由此可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具有針對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課堂氛圍,保證課堂操練的成效。
【案例二】
這是一節復習課,內容是深港版五年級上學期Unit 1 Good friends,重點單詞和短語是fish, shop, play the piano, play chess, have a picnic, listen to CDs,句型是What are your favorite hobbies? I like... It’s fun./ I don’t like... It’s boring.在Free-talk環節,教師詢問學生的興趣愛好。下面是教師A和教師B在這一環節中與學生的對話:
教師A
T:What are your favorite hobbies?
S1:I like fishing.
T:Good job! Sit down, please. (to S2) What are your favorite hobbies?
S2:I like playing piano.
T: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to S3) What are your favorite hobbies?
S3:I like listening to CDs.
教師B
T:What are your favorite hobbies?
S1:I like fishing.
T:Oh, really? I thought fishing is boring for you. Why do you like fishing?
S1:Because I go fishing with my Dad.
T:I see, that’s a good time to stay with your Dad. So you have a special hobby. (to S2) What about you?
S2:I like cooking.
T:Why?
S2:I can cook with my grandma.
T:You’re a good girl! She likes cooking. (to S3)What’s your favorite hobbies?
S3∶ I like playing the piano.
【案例分析】
Free-talk在英語課中是常見的對話環節,大部分教師都會像教師A一樣不斷重復操練本課的單詞句型。因此,在教師A的課堂中學生們的回答都只是圍繞課本給出的短語進行對話操練,而教師的評價只是“Good job!”“Very good!”等,沒有進行真實有意義的對話交流。因此,教師的評價語言沒有起到激勵作用,學生始終不能跳出教材的框架,實現語言交流。而教師B雖然沒有使用“Good!”“Very good!”等肯定語言,但入情入境地給出評價,如“You have a special hobby.”“ You are agood girl.”等,對學生的思維過程給予肯定,積極正面地贊賞學生的情感表達,激勵學生更多地使用已學英語知識,實現語言交流。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使每一個學生的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們享受腦力勞動中的成功樂趣。(B.A.蘇霍姆林斯基,1984)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能夠使學生體驗自己的思想被肯定的喜悅,使他們滿懷信心、積極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用英語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案例三】
這是一節四年級Unit2 Our holidays的新授課,主要句型是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 am going to draw a picture/ sing a song/ write a poem/ make a card. 在Practice環節,教師讓學生看圖說句子。其中一幅圖是教師節,教師讓學生問題,學生站起來小聲地說了一句:“No”,教師拍拍學生的肩膀說:“That’s OK. Thank you all the same. Sit down, please.”然后,教師讓第二名學生回答:
S2:It’s Teacher’s Day.
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eacher’s Day?
S2:I am going to draw a picture for you.
T:For me? Really?
S2:Yes.
T:Thank you. I am so happy. You are sooo... Sweet. ( to S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eacher’s Day?
S1:I am going to draw a picture.
T:Very good. I know you are good at drawing!
【案例分析】
在看圖說話這一環節中,該教師遇到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學生不會回答,這在英語課上很常見,有時候是因為學生不會,也有時候是因為學生走神了,不知道教師問什么。這個時候,教師沒有批評他:“你剛剛沒有聽講嗎?”案例中,教師寬容地說沒關系,并拍拍他的肩膀,這種人文關懷使他能安靜下來,聽第二個同學的發言。第二種情況是學生給出了驚喜地回答:“I am going to draw a picture for you.”教師馬上表示喜悅之情,并夸獎第二名學生:“You’re so sweet!”這種充滿人情味的評價使師生之間的英語對話變得生動、活潑,在學生心中留下美好的感受。然后教師又轉向第一位同學,有了第二位同學的示范,第一位同學回答正確了。教師表揚了他,并說:“I know you are good at drawing!”教師對學生喜好的了解使學生感覺受到了關注,體驗到被肯定的喜悅,提高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應具有人文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設計、注重教學實施,還要注意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教育無小事,每一句課堂評價語言都有可能在學生心里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務、不同的需要做出具體的評價。教師還要善于運用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勵學生勤于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師還要善于運用具有人文關懷的評價,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在學習和實踐中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小學英語課堂評價語言應具有針對性、激勵性和人文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劃拍是“一拍”下“四個”上,念pililili、一拍四個;前八后十六x xx念pilili、八十六,劃拍是“八”下“十六”上。
通過前面所學的節奏進行分組游戲練習:二x-、四x、八x、十六x等節奏給《青春舞曲》伴奏,負責x-的同學說“噗嗤”,第一拍雙手捏出“嗒”的聲音嘴念“噗”,第二拍“嗤”。在《中國人》里出現一拍前附點x.x的節奏,這個節奏簡稱前附,念的時候要把前面的音拉長,后面的縮短,前面的音時長3/4拍,后面的音1/4拍,念pi_li。
每節歌唱課我都根據歌曲的內容教給同學新的節奏,同時不斷復習以前的節奏,一個學期下來同學們掌握了很多節奏,提高了歌唱課的識譜視唱能力。
1.寫節奏,手劃拍唱旋律
通過上學期一個學期的節奏學習,到七年級下學期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常用基本節奏型,但我們依然不斷地學習新的節奏,加深對節奏練習的運用。首先,把所學的節奏自由搭配拼成一個長的節奏,同桌之間分配任務,每人搭配一個四個小節的節奏,2/4、3/4、4/4等拍子可以自由運用。其次,給對方填上旋律,相互視唱彼此的作品,一些流暢、順口、好聽的優秀旋律還可以在課堂上集體學唱,學生因為自己的作品被集體演唱,更積極地創作新旋律。最后,在學習《我們是春天》這首新歌之前要求學生先把全曲的節奏手劃拍念出來,通過新節奏的學習和第一學期的節奏練習,學生可以跟著教師把全曲的節奏念出來,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情的表達也日漸深刻。集體拍節奏的時候很少有不和諧的聲音,學生的節奏感日漸增強,課堂上不需要太多的解釋,節省了很多時間進行識譜練習,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創作新旋律。
2.通過節奏創作旋律,培養創造力和節奏感
課后要求學生把《我們是春天》全曲的節奏寫出來,下節課檢查,把寫的規整、正確的作業在全班展示。每節歌唱課學習新歌曲之前都復習前面的內容,通過書寫每首新歌節奏,不斷劃拍練習演唱和再創作,最終使學生學習了節奏,還學會了自己寫旋律。這種學習氛圍不但鼓舞了認真學習的學生,還激勵了那些懶散的學生,使班級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七年級是小學到中學的轉折期,學生特別喜歡唱歌,但很多時候總是找不到音準和節奏。因此,教師在歌唱教學中進行節奏學習和訓練尤為重要,它能幫助學生穩定音樂的速度和節拍,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樂感,提高識譜視唱和演唱能力,為以后的音樂學習鋪設良好基礎。
ISSN2095-6711/Z01-2015-0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