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帥+姚二民
摘 要 農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推廣不斷發展,但在我國的農業發展中卻沒有很好地體現出現代農業中的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所具有的諸多特點,并且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還有待解決。因此,以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現狀為切入點,從多個角度對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3
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很好地促進農民的增收和國家的穩定發展,有力地支持農業科學的進步發展[1],保證了國家實現農業產業化以及現代化。目前,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社會的發展需求決定了農業技術推廣是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渠道。新時期,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深化農業技術的推廣,提高農民收入。
1 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
農業技術推廣就是借助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多種方式,明確農作物在農民群眾思想觀念中的重要性,幫助農民了解和掌握農作物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從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全面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從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且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的農業技術的推廣。
1.1 大部分農村技術推廣人員不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且積極性不高[2]
我國大部分的農村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能力不強,且積極性欠缺,意識形態薄弱,導致我國農村技術推廣收效甚微。因此,專業的農村技術推廣人才在我國非常稀缺,且我國在農村技術推廣人才的培養、儲備,以及分配等方面都有著很明顯的不足,導致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所面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3]。
1.2 由于農民群眾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很難接受農業技術推廣內容
當前,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更需要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偏遠的農村地區比中原地區更需要進行農業技術推廣,但這些需要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地區普遍存在農民居住分散、信息化程度低等情況,所以在這些地方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存在很多問題,且因為農民群眾的文化程度的限制,所以讓農民群眾認識和接受新型的農作物以及現代化的種植手段存在著很大的阻力。在偏遠地區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農民群眾無法或者很難理解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所以大部分在偏遠地區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進展情況都效果一般。
1.3 部分領導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認知程度不足,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持
作為一個需要長期投資的工作,農業技術推廣需要持續和穩定的物質支持以及資金支持,如果無法保證足夠的物質和資金保障,農業技術推廣就無法持續而且穩定的進行,也就無法實現所期待的目標,取得顯著的成績[4]。但實際情況是很多領導因為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了解不夠透徹,沒有提供足夠積極的配合以及必要的物質和資金上的支持,導致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性大打折扣;而且因為沒有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所以沒有或者僅有小幅的政策支持,導致農民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熱情不高,嚴重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2 結合當前農業技術推廣主要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革措施[5]
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關人員的思想觀念依然陳舊,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不能真正幫助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正確的發展,達到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2.1 加強對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認識程度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黨中央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出發所進行的重大戰略部署。同時,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的歷史任務[6]。“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我國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目標。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農村技術推廣體系主導科學技術轉化為現代農業生產力。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不僅要充分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在當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以及重要作用,還要要求各級政府都主動實施有效的措施,以保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穩定和發展;此外,對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而言,也需要時刻保持足夠的責任感以及緊迫感,擁有發展意識和服務意識,明確和洪洋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的精神。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最接近底層的人員要努力工作,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2.2 提高農民群眾思想,貫徹科學種田的意義
首先,將農民群眾的日常農業生產經營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相互結合在一起,并輔助以逐漸發展的優質高產的農業體系將結合,使人們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更加配合,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內容接受速度更快,讓農作物的產量得到顯著的提高,讓農民群眾發現實實在在的好處;其次,要借助輿論宣傳等多種較為適合在農村進行的宣傳模式引導農民群眾的思想走向,借助寓教于樂的思想理念,輔助以豐富多彩的宣傳手段,引導農民逐漸產生對于科技方面的興趣和熱情,而且要對原本的行政命令方式的農業技術推廣加以改進,多采用引導說服、簽訂技術承包合同等方式,結合農民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構建一個雙方自愿、利益共享并且風險共同承擔的約束機制。
2.3 加快農業技術協會的發展以及農民群眾帶頭人的培養
盡管很多農村經濟基礎不差,但因為沒有農民帶頭人進行示范作用,所以高技術的農業生產項目很難在農村中進行,即便是順利進行也無法形成足夠的規模。由此可見,培養合格的農民帶頭人以及組件農業技術協會是非常必要的[7]。要重點對農民帶頭人進行培養,并且培養內容主要由原來的技能方面的培養轉變為現在的素質培養。對于農業技術協會,應從始至終都貫徹“以民為本”的思想,將農村技術協會建設成為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例如,采取農村能人出頭領辦、借助龍頭企業幫助辦理,以及農村集體組織領辦等形式來實現創辦主題的多元化;按照農民實際需求進行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的開展,如進行產銷結合服務型、生產銷售一體型以及生產服務型等多種形式,實現服務功能的多元化;由政府部門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進行扶持,以促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健全、完善和壯大。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大力扶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并對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進行指導和管理,幫助其建立規章制度、確保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健康和有序的發展,并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加工以及開發新產品等,確保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穩定和高效的運行,為農民群眾提供技術支持、改造以及產品的加工和新產品的開發等,在農民群眾中起到帶動作用[8]。endprint
2.4 為農民群眾科普知識[9]
參照我國的農村經濟以及農民群眾的素質狀況,可以通過針對農民群眾進行層次和實用性方面的技術培訓來提高農民群眾的素質水平。例如,開展辦班培訓、專家上門授課,以及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渠道的信息教育等方式,幫助農民群眾提高個人素質水平。針對部分文化素質過低的農民,可以適時選取收獲時節,將培訓班與現場示范相結合,借助這種方式幫助農民群眾提高科技觀念,幫助農民群眾借助農業技術進行自我發展。此外,對于那些沒有正規學歷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需要加強相關他們的學歷教育,通過不同渠道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業務素養。
2.5 做好相關的配套服務
隊伍專一、人才多、分布廣泛,以及信息靈通等等都是農業技術部門的優勢,所以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可以在全程配套服務內容中添加生產前的項目篩選、生產中的技術指導,以及生產后的銷售服務。在進行生產之前,對市場進行調查、分析和預測,保證農民群眾可以享受到準確的信息服務以及技術準備,在生產完成之后,以獨家經營或者聯合經營的方式保證農民的產品的購買、加工、儲存以及銷售的一條龍服務,借助農產品的多層次的增值來保證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的增加。
3 總結
農業技術的推廣保障了農民實現增收以及國家的穩定和諧發展,同時,農業技術推廣大大促進了農業科技的進步,更是我國推廣和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保證。事實上,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發展狀況都決定了目前需要依賴農業技術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只有繼續加大農業技術的推廣力度,將經濟效益好、營養價值高的農作物產品推廣給農民群眾,才能實現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高農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10]。
參考文獻
[1]黃曉榮,徐健.現行科技體系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6(4).
[2]楊云川.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因素及對策[J].大理學院學報,2002(5).
[3]朱翠林.農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形式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06(7).
[4]方新芬.論農業科技推廣的困境與對策[J].科技信息,2009(5).
[5]陳良玉.日本的農業推廣體系[J].農業現代化研究,1994(4).
[6]文建虎.關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技推廣網絡的探討[J].農機推廣研究文集,1987(9).
[7]賈生華.我國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特點、機制和途徑[J].農業技術經濟,1992(4).
[8]蔣和平,申曙光.加快高新技術向農業轉移[J].農業技術經濟,1994(1).
[9]孫聯輝.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多元化的分析與探索[J].中國農學通報,2003(19).
[10]李國忠.新形勢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創新問題思考[J].中國農業通報,2004(1).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