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毅
〔摘要〕地方音樂文化具有審美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民俗價值。通過結合課堂教學和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將地方音樂文化引入高校音樂教育,有利于地方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地方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地方音樂文化的匯集。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地方音樂文化傳承
地方音樂文化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它伴隨人民的生產生活,表達人民對勞動生產的熱愛,反映勞動農民的真實情感世界,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大多數帶有地域色彩的地方音樂,承載著當地人民的歷史文化積淀,體現勞動生活方式和地方風俗民情,表達人民共同的審美價值取向,共同的社會心理認同,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民俗價值。
地方音樂文化巨大的價值,充分說明了傳承地方音樂文化的必要性。如何在高校音樂教學與地方音樂文化傳承之間找到必要的聯系,既關系到地方音樂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同時也促進高校音樂教育課程資源的拓展。地方高校一般具有教學資源優(yōu)勢和地方文化傳承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將地方音樂文化資源引入高等院校的教學,一方面可以豐富高校音樂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創(chuàng)建具有地方高校的特色文化,二者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一、高校音樂教學在地方音樂文化傳承中的意義
1、有利于地方音樂文化的發(fā)展
地方音樂文化來自民間,人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就會涉及到這類音樂文化,通過各種方法傳播,學校是屬于更加集中傳播文化的地方。學校是地方音樂發(fā)揚的一個重要地方能更好地發(fā)揚地方音樂。我國有很多高校經過努力,積極開展地方音樂文化的教學。通過音樂的教學,人們對音樂文化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體會到音樂的內涵。每個民族每個地方的文化都不一樣,音樂的表達方式也都不一樣,音樂的風格也不一樣。不同的民族也有不一樣的音樂文化。“十里不同音”,不同的地方,語言不同,音樂也就不同。地方高校的音樂教學將本區(qū)域內的音樂文化作為教學內容,納入到音樂教育體系中,勢必會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上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推動地方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2、有利于地方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
就像所有的事物一樣,音樂文化也在不斷地變化,根據不同地方文化的調整和豐富,產生出一些新的元素。如果地方音樂不進行變化,就不能得到發(fā)展,最后可能會消失。高校是個文化融合的大集體,接受著各種各樣最新的音樂文化,有利于地方音樂文化與其他音樂文化之間的交流,取其精華之處,加入新的活力,促進地方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同時,校園文化也會對地方音樂文化起到傳承、創(chuàng)新的作用,使得高校成為地方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基地。另外,高校具有強大的人力資源優(yōu)勢和科研保障,并且能夠為地方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
3、有利于地方音樂文化的匯集
文化是一個整體,不是單一的。地方音樂文化是地方文化當中不可忽視的關鍵,結合了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特色。音樂文化的發(fā)展需要結合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等多個要素,也需要教育的支持才能得以完成。通過音樂的教學,人們才能對音樂有新的認識和正確的看法。地方音樂文化的價值,決定了對地方音樂文化傳承的必要性。在高校音樂教學與地方音樂文化傳承之間,能找到必要的聯系,關系到地方音樂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同時也關系到高校音樂教育資源的拓展。高校音樂教學傳承,具有高校教學資源優(yōu)勢和文化藝術傳承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將地方音樂文化納入高等院校的教學當中,需要高校藝術專業(yè)來支持。利用獨特的音樂文化資源,豐富高校音樂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高校特色音樂教育。從理論與實踐上,互相發(fā)展兩者的關系,一同得到發(fā)展。
二、高校音樂教學傳承地方音樂文化的措施
在以中華文化為母語的中國音樂教育中,地方音樂文化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需打破一切傳統(tǒng)的觀念,努力尋求地區(qū)特色文化的潛質,來建設符合高校音樂教學的學科體系與理論方法。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地方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得到傳承與發(fā)展。
1、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開發(fā)并利用地方資源在教學實踐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老師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解決問題的手段,還需熟練運用現代教育學理論,還要結合音樂的本質特點,運用多種方法來進行研究。根據地方音樂的不同特點,可以開設表演實踐課、專業(yè)課堂教學、藝術實踐教學(包括競賽)、課外活動延伸、專題講座等。
組織學生參加有關于地方音樂的活動,讓學生收集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料。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唱、表演和感受,再把自己學到的拿到課堂上來交流。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加深對地方音樂藝術的了解,親身體驗,獲得對其韻味的感受。
現在的教材內容狹窄、單一,只是記錄了歌詞與歌譜,并沒有涉及音樂理論知識的注解,我們可以根據擁有的鄉(xiāng)土教材,與當地民間藝術家進行商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認真編撰,豐富學校的教材內容。加上詳細的注解與音樂理論知識,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音樂知識,為長期發(fā)展地方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多媒體課件最大的優(yōu)勢是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覺,通過圖片、聲音、畫面等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最生動、最真實的形象,還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
在網絡信息發(fā)達的今天,只要我們積極去搜尋、整理地方音樂文化信息,關注最新的網絡動態(tài),加以探討,并運用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為課堂服務,那么我們的音樂課堂會更加生動更加有魅力。
2、參與多種社會實踐
在教學形式上,我們應該樹立學生主體地位,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的老師為主換成學生為主,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教學過程的設計要聯系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生活與學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增長見識,達到全面發(fā)展。
地方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我們的周圍基本能找到實際的例子,可以利用本土的資源,讓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先了解理論,再帶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采風,親身體驗在課堂上了解的地方音樂。這種形式的教學需學生課前有準備,進行了解,準備相關資料等,實踐完成再進行成果整理、總結。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親眼目睹地方音樂的生存現狀,激發(fā)學生保護和傳承地方音樂的決心。邀請地方藝人,將地方音樂直接帶入校園和課堂,讓學生獲得親身的體驗,這種方式可以讓地方音樂得到廣泛的傳播和交流,讓學生更好更深入地學習、了解地方音樂,充分發(fā)揮學校保護傳承地方音樂的作用。
地方音樂文化被越來越多的音樂教育者所重視,但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地方音樂教學的方式、方法總是難以突破傳統(tǒng)音樂課堂講授的形式。適時改變這種狀況,把有關的專家、傳承人、地方藝人請到課堂上,讓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深入社會與當地藝人交流、調研,才能讓學生更加主動地關心、關注地方音樂文化。
另外,可以開展有關地方音樂的系列活動。例如開展地方音樂的匯演,對民間文藝工作者進行個人獎勵,促進地方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作。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發(fā)揚地方音樂文化,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不斷升華自己,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自信心。讓地方音樂進入校園,融入課堂,為課堂增添生機。
結語
通過對地方音樂文化價值與高校音樂教學的分析,對高校音樂教學與地方音樂文化傳承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地方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的教學是可以相互促進的。
地方音樂文化的流失需要高校音樂教學這種傳承方式的進入。放眼望去,偌大的民族,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都呈現出了流失的現象。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大部分都是跟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有關,現在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那些伴著傳統(tǒng)生產生活的地方音樂文化也在慢慢消失。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文化生態(tài)與文化價值的平等觀,以正確的態(tài)度來保護和傳承地方音樂文化,傳統(tǒng)的傳承地方音樂文化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地方音樂的傳承需要,需要以高校音樂教學為手段進行傳承,這將是傳承和發(fā)展地方音樂文化的新途徑。(責任編輯:尹雨)
參考文獻:
[1]黃鷹.地方高校音樂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新思考[J].中國音樂(季刊), 2010, (2).
[2]周瓊.高校《中國民族音樂》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藝術探索, 2014, (4).
[3]李俊.地方音樂引入高校音樂教學的探索———以臺州學院為例[J].藝術探索, 2011, (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