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煥民
可以斷言,中國企業整體上以學習模仿、價格競爭為標志的大規模創業時代已經基本結束。那么,正在開啟的將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首先,一個財富管理時代的開始。
為什么2008年之后,尤其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老板“跑路”?說到底就是發了財卻不知道如何打理財富,創了業卻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事業。老板們要想不被打回原形,必須從單一的經營性資產管理上升到綜合性的財富管理。
經營性資產是指在生產和流通中能夠為社會提供商品或勞務的資產。而財富管理則是以個人財富保值增值為目標,科學全面地進行財務規劃,對自己的現金、信用、保險、投資組合等進行綜合管理,以滿足自己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從而達到降低風險,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財富管理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資產和收入,不僅要考慮財富的積累,更要考慮財富的安全,它包括對個人財富的管理、對個人資產的管理。
管理好個人的財富,則民富;而管理好個人的資產,則國強。
其次,一個常態化營銷時代的開始。
在短缺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中國各行各業,在過熱之后必然出現供給能力過剩。當經濟回歸常態后,必然有許多企業,或者轉變經營模式,或者主動退出競爭。否則,就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一幫子小兄弟還在咨詢業掙扎。我反復忠告他們,得首先弄清哪些企業該死,哪些企業該轉型,哪些企業只能微利經營。20世紀90年代,我們對那些妄想一夜成名的企業說:“不做品牌做銷量。”由于在營銷上實事求是,它們活了下來,并積累了財富。今天,我想對中小企業說:“該退出就退出吧。”如果想繼續經營,那么就去建立哪怕是十分微弱的競爭優勢。否則,就是在葬送自己千辛萬苦積累下來的財富。
中小企業生存的根本在于小而精。所謂“精”,一是精巧,一是精干。在市場運作上要精巧,在內部管理上要精干。一方面,與龍頭企業或者強勢品牌在市場上形成互補,最大限度地通過學習和模仿縮小差距。另一方面,要找到并且專注于自己的目標市場,成為具有優勢或者特色的利基競爭者。
最后,一個創造立國時代的開始。
對中小企業來說,必須放棄暴富思想,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恰恰相反,必須去追求超額利潤。而只有那些市場的塑造者、機會的創造者、超級價值的提供者,才能獲取超額利潤。
當某一廠商或因為領先采用新技術,或因為擁有某種市場權利,或因為其他原因使成本低于其他廠商、價格高于其他廠商,便有可能獲得高于行業正常水平的利潤,即獲得超額利潤。沒有這個能力,那就意味著企業規模高于企業能力,企業早晚會出問題,而且會出大問題。除了培育這種創造力,中國的大中型企業沒有其他出路。沒有創造力,企業規模越大,死得越快,死得越慘。
創造什么?創造新的市場機會;創造具有中國元素的、有別于西方的、新的生活方式;研發與上述要求相對應的、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創立讓上述一切成為可能的經營思想。
中國遲遲不能完成產業升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主流消費群體還處于中國式小康水平,他們并無足夠的購買力,只能消費大眾產品。企業無足夠的利潤,自然無法完成產業升級。因此,大中型企業必須培養謀取超額利潤的能力,至少是在中國市場要把高端消費從跨國公司手中拿回來。否則,中國的產業升級,將既無市場基礎,也無物質基礎。
在國際市場上,中國的競爭對手是新興國家;而在中國市場上,中國的競爭對手則是發達國家。中國企業只有在國內高端市場超越跨國公司,才有能力去占領國際市場。目前去占領國際市場的是“在中國制造的產品”,而不是中國企業。
我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但很不看好多數中國行業龍頭企業的前景。原因是它們缺乏創造力,甚至缺乏曾經的斗志。正因為如此,我認為中國經濟還會在低迷中徘徊若干年。
這不是什么壞事,是中國經濟實現升級必須付出的代價。
(編輯:王 玉 spellingq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