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嵐
中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以福建省漳州市財政局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為例
●王曉嵐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小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財務工作的地位與作用日益突出,財務監督管理工作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加強和完善中小學校財務管理體制,對于提高學校總體管理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公辦中學普遍缺乏一套規范嚴謹的財務管理模式,內控觀念薄弱,財務制度滯后,財務管理在學校整體運營中的管理及監督角色無法充分體現,學校財務管理工作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由于中學的財務管理與其教學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中學的財務管理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與關注。
以此為背景,為切實履行財政部門會計監督職責,全面提升會計信息質量,2014年5月,福建省漳州市財政局對漳州市直兩所中學開展了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檢查內容主要涵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財政資金使用情況是否嚴格執行財政預算管理、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是否存在挪用專項資金、虛報預算支出、使用虛假發票等方面。
漳州市直兩所公辦全日制完全中學,截至2013年在職教職工共計357人,離退休人員共計138人,在校學生數共計4540人。固定資產原值共計3988.99萬元;財政補助收入共計3151.04萬元,撥入專款共計489.98萬元,事業收入共計680.46萬元,其他收入共計21.84萬元;事業支出共計3929.44萬元,專款支出共計550.19萬元,經營支出共計2.48萬元。兩所中學會計人員均持證上崗并能按相關的制度要求進行會計核算,但多年未接受財政、審計有關部門的財務會計監督檢查。此次檢查發現學校存在會計核算不實等諸多問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共查出違規資金1799.505萬元。其中:會計核算不實1435.085萬元 (資產不實1294.06萬元、所有者權益不實4.55萬元、支出費用不實136.475萬元),滯留應繳財政款99.43萬元,其他違規資金264.99萬元。現具體分述如下:
(一)違規事實及處理
1、會計核算不實1435.085萬元。具體來看,第一,固定資產核算不實1294.06萬元:一是購置設備等未增“固定資產”。漳州市某中學購一批電腦、監控設備等共計31.28萬元未增固定資產,根據《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第四十七條“單位購進固定資產應及時登記入賬”的規定,責成學校增補“固定資產”和 “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31.28萬元。
二是固定資產已投入使用未增“固定資產”。漳州市某中學“其他應收款——預付學校大門、校道工程款”14萬元,資產早已投入使用但未辦理財務決算。根據《中小學校會計制度》關于“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手續的固定資產,按照估計價值入賬,待確定實際成本后,再進行調整”的規定,責成學校將大門、校道工程款先按估計值入賬調增“固定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14萬元,同時應抓緊辦理竣工決算及財務決算。
三是固定資產賬實不符。漳州市某中學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賬面資產大于實物,相差234.62萬元。據《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第四十八條“中小學校應當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盤點。年度終了前應當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盤點,做到賬、卡、物相符。對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應當及時查明原因,按照規定處理”規定及第三部分會計科目使用說明中“將盤虧或者毀損的固定資產,轉入待處置資產”,責成該學校將待處置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借記“待處置資產損益”,貸記“固定資產”234.62萬元。
四是工程建設未增“在建工程”。漳州市某中學截至2014年1月共投資工程1014.16萬元,沒單獨建立基建賬,僅在財務賬套核算收支,年終收支結轉,未體現工程總投資額,未真實反映單位資產。根據《中小學校會計制度》關于“中小學校的基本建設投資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同時按照本制度的規定至少按月并入本科目及其他相關科目反映”的規定,責成學校增加“在建工程”和“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1014.16萬元,并設立明細科目。
第二,支出費用不實136.475萬元。一是違規計提績效工資。兩所中學超績效額度計提多列支績效工資,列“其他應付款——績效工資”共計67.62萬元 (其中二中37.13萬元、八中30.49萬元)。根據《關于印發市直中小學校調整績效工資標準的通知》(漳人綜【2012】184號)“獎勵性績效工資限額人均951元/月”規定,責成學校沖回,借記“其他應付款——績效工資”,貸記“事業基金”。
二是錯列事業支出。錯列事業支出共計3.17萬元。其中:漳州市某中學郭某醫藥費1.82萬元、高中部體檢費1.04萬元錯列事業支出,基于收入來源與支出應匹配,責成調整分錄,借“其他應付款”,貸“事業基金”。漳州市某中學中轉考卷費用0.31萬元錯列事業支出,責成調整分錄,借“其他應付款——考場經費”,貸“事業基金”。
三是多列事業支出。漳州市某中學多列支出34.24萬元:計提多項費用掛賬如職工教育經費、醫療經費等共計32.67萬元。根據《中小學校會計制度》第一部分總說明第四點“中小學校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的規定,責成調整賬目,借“其他應付款”,貸“事業基金”。支付國壽計劃生育家庭意外傷害保險費1.57萬元,由單位全額支付。根據《關于在市直單位開展計生家庭意外傷害保險的通知》(漳委工【2013】7號)“費用應由單位和個人各負擔50%”的規定,責成從工會賬戶支付該筆費用,借記“其他應收款——工會”0.785萬元、“其他應收款——個人”0.785萬元,貸記“事業基金”1.57萬元。
四是多列專款支出。漳州市某中學支付基建工作人員補貼0.51萬元列“專項支出”。根據《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第二十三條“從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取得的有指定項目和用途的專項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單獨核算”的規定,責成調整賬目,紅字借記“專項支出——籃球體育館”,紅字貸記“事業基金——一般基金”0.51萬元。同時,紅字借記“在建工程”,紅字貸記 “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0.51萬元。
五是混淆事業支出與福利費支出。漳州市某中學“其他應付款——應付福利費”列支年段聚餐共計1.4萬元。年段聚餐不屬于福利費支出范圍,根據《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第二十七條 “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教職工福利等人員支出”規定,責成調整科目,借 “事業基金”,貸記 “其他應付款——應付福利費”1.4萬元。支付慰問費0.8萬元、支付國壽計劃生育家庭意外傷害保險 (A型)0.305萬元,共計1.105萬元屬福利費支出范圍,責成調整科目,借 “其他應付款——應付福利費”1.105萬元,貸“事業基金”0.905萬元,貸“其他應付款——紅十字會費”0.2萬元。
六是虛增工程建設支出。漳州市某中學收取招標履約金1萬元,列“其他應付款——重建教學樓”,貸方“其他應付款——重建教學樓”,屬單位歸集教學樓建設投資支出,不能將履約金列掛“其他應付款——重建教學樓”,責成調整科目,將“其他應付款——重建教學樓”調為“其他應付款—ⅹⅹ監理招標履約金”1萬元。收取圍墻工程保證金1.3萬元,列“其他應付款——假山修建”,貸方“其他應付款——假山修建”,屬單位歸集假山修建投資支出,不能將保證金列掛“其他應付款——假山修建”。責成調整科目,將“其他應付款——假山修建”調為 “其他應付款——假山修建保證金”。
七是調賬無依據。漳州市某中學年終調賬無依據計26.13萬元,責成將年終調賬重新調回。
第三,所有者權益不實4.55萬元。漳州市某中學專用基金超規模4.55萬元:“專用基金——職工福利費”借方余額4.55萬元,超支。根據《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第三十八條第二款“專用基金管理應當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專款專用的原則,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規模”的規定,責成調整賬目,借記“其他應付款——福利費”,貸記“專用基金”4.55萬元。
2、滯留應繳財政款99.43萬元。兩所中學非稅收入未上繳財政計99.43萬元:一是漳州市某中學出租店面、收取小賣部管理費、捐贈收入、學費收入等共計94.85萬元;二是漳州市某中學過渡戶利息、往年外單位慰問款、代課補貼等共計4.58萬元,責成全部上繳財政專戶共計99.43萬元。
3、其他違規問題264.99萬元。一是歷年長期掛賬未處理。漳州市某中學歷年長期掛賬3萬元未處理。根據《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第四十三條“中小學校應當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和規范資產配置、使用和處置管理”的規定,建議學校將各種應收及預付款項定期與債務人對賬核實,及時清算、催收,及時清理資產,維護資產安全完整。
二是票據使用不合規。漳州市某中學:補收課本費30.77萬元、收取校友捐贈20萬元,使用往來結算憑證。根據《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第二十三條 “各項收費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范圍、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合法票據”規定,學校補收課本費應當使用中小學收費票據,收取捐贈款應當使用捐贈票據。購食品0.44萬元,發票未附清單。根據《福建省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報銷審批手續的若干規定》(閩財監【2003】72號)的相關規定,學校今后應當按規定嚴格執行。
三是未按標準發放監考補貼。漳州市某中學支付教師監考補貼1.13萬元未按標準發放。根據《關于印發考試考務費、講課費等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漳財綜【2008】10號)規定,學校今后應嚴格執行規定。
四是店面出租手續不合規。漳州市某中學2013年共出租11間店面,均由學校自行與承租方商價而簽訂合同,未經主管部門審核及市財政局審批。國有資產出租應嚴格按照《中小學校財務制度》和《漳州市市直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學校應補辦審批手續。
五是超支嚴重。漳州市某中學截至2013年底“事業基金”余額-209.65萬元,經過調賬調增64.52萬元,事業基金實際超支145.13萬元。根據《中小學財務制度》第十二條 “應當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的 規定,建議學校今后嚴格控制支出,逐步消化赤字,做到收支平衡。
(二)違規處理結果
通過檢查,糾正違規資金1799.505萬元,其中:調賬處理1435.085萬元、追繳財政資金99.43萬元、單位自行整改264.99萬元,切實履行了財政部門會計監督職責。同時,將檢查結果積極向相關業務科反饋,以外促內加強財政管理。
兩所學校違規的突出表現是:固定資產嚴重不實、非稅收入未及時繳庫、支出核算不規范及出現超支。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規范管理意識薄弱
財務人員對財經法規、財務理論、財務知識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的認識,又缺少專業培訓。主觀上僅憑經驗而疏于對財務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如:對會計賬務處理理解不透,造成了會計核算不正確、少計固定資產、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非稅收入未及時繳庫等問題的發生。
(二)資產管理不夠完善
資產管理是學校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存在“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現象,既無管理專門機構又無相應的專職人員,造成固定資產管理不善、賬實不符的現象。
(三)預算執行剛性不強
預算控制不嚴格、資金使用不合理,沒有完全按預算安排使用資金,沒有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原則統籌安排支出項目。同時,學校間存在相互攀比,超額發放績效工資及補貼,致使經費運轉緊張甚至出現赤字,嚴重影響學校事業發展,增加財政壓力。
(四)財務監管不夠到位
一是會計監督職能弱化。學校的財務人員將財務工作簡單認為是記賬、算賬、報賬等日常的工作事項處理,忽視會計監督職能,使學校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缺少外部監督。教育主管及財政部門業務科室人少事多,“重撥款、輕管理”,對學校的日常財務監管不夠到位,學校長期未接受審計、財政的監督。見微知著,這些違規現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若不有效防范,勢必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影響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隨著教育資金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學財務管理水平應不斷提升。應從兩所中學的違規案例中引以為戒、舉一反三,采取可行的措施,加強中學財務管理,提高資金管理水平,為此提出以下對策:
(一)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財會工作要規范,財會人員的素質十分關鍵。財會人員素質包括兩方面:一是優良的政治品質和職業道德。二是會計業務素質。通過不脫產和半脫產的各種培訓,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財務人員進行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相關業務知識學習,全面提升學校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使財務人員能夠按照規定辦理會計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制止和糾正違規等問題的發生,逐步實現會計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及時調整不稱職的財會人員,引進合格的專業會計人才、充實學校財會隊伍。
(二)加強固定資產監管
一是建立資產管理專門機構或配備專職的資產管理人員;二是建立健全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使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和處理有章可循;三是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產核資工作,摸清家底,使賬賬、賬證、賬實相符。四是加強監管。包括加強工程核算、落實固定資產臺賬管理、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出入庫手續,做好固定資產的申報、處置流程及有關部門審批等。
(三)規范資金審批制度
建立健全重大投資項目的論證制度,規范學校大額度資金使用的審批制度和程序,重大經費使用必須經校長辦公會或黨支部集體討論決定,抓緊建立健全包括決策論證、招投標、工程審計、大額度經費及支付等在內的項目公示制度,確保監管到位。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設立領導干部責任問責制,對決策失誤、違法亂紀行為要追究責任,維護國家財經法紀的剛性約束。
(四)健全內部控制機制
各種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實現內部控制機制的制度保證。學校應根據《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相關規定,結合本單位內部管理的具體要求,進一步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原始憑證審核制度、會計憑證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和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各項財會管理制度,將會計控制涵蓋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
(五)嚴肅財經制度紀律
應嚴格執行會計制度、財務制度,完善中小學財務管理,深化財政改革,推進和完善“收支兩條線”和部門綜合預算制度,加強對專項資金、票據的管理,加大國庫集中支付的力度,使財政資金得到有效的監管。學校應堅持“收支平衡”的預算管理原則,規范各項支出,強化預算監督,增強預算約束力。
(六)強化監督職能
一是強化原始憑證的審核監督,確保原始憑證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二是強化財務收支的審核監督,及時堵塞漏洞、防止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三是教育主管部門應采取定期檢查等方式加強日常監管。四是加大財政、審計部門的外部監督,及時發現并糾正違規。

通過會計質量檢查,就如何深化中學財務管理,有如下幾點啟示:
(一)經費保障與科學管理并舉
中小學校擔負著國民教育的基礎責任,規范其財務管理,對構建和諧校園、有效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財政部門應大力支持教育優先發展,對教育經費給予財力上充分保障。同時,學校應當樹立科學規范的財務管理意識,建立健全財務管理體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規范、有效。
(二)財政改革與創新管理并進
財政各項改革促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績效化,必須創新管理方式,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動態管理。財政部門應完善信息系統,建立指標、計劃、資金收付等全流程控制體系;將所有財政性資金收支納入信息系統管理,充分運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實現資金撥付各環節有效銜接,提高資金運行安全性和透明度。建立管理動態數據庫和預警信息系統,控制和防范風險,實現財政管理規范化、流程化、網絡化。
(三)監督檢查與規范管理并重
監督檢查是手段,規范管理是目的。抓住財政資金流向這條主線,資金撥付到哪兒,監督就跟蹤到哪兒。開展監督檢查,查糾并舉、以查促管,切實防范資金風險、規范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財政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