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摸清預算單位資金結余努力盤活財政資金存量
———2014年底湖北省荊州市直預算單位結余資金情況分析
●李 明

近年來,隨著地方財政收支規模的增長,地方各部門結余資金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市直部門預算結轉和結余資金規模較大的問題比較突出,大量預算資金當年不能形成實際支出,有些資金長期沉淀,直接影響到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預算單位結余資金管理,已成為地方財政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對湖北省荊州市直預算單位2014年結余資金情況進行了統計、調查和分析。
(一)結余資金的構成及含義
按資金結構分析,預算單位結余資金包括當年預算指標結余、歷年指標結余、金庫資金結余、財政專戶資金結余、未下達辦案費和預算單位自有資金賬戶結余,共六類。當年預算指標結余是預算單位當年未執行的預算指標,是財政部門下達指標與單位預算執行存在時間差而形成的指標結余;歷年指標結余是預算單位歷年預算未執行完畢而形成的指標結余,主要是跨年度的項目資金和專項工作經費;金庫資金結余是預算單位納入金庫管理的收入項目因實現收入超預算而形成的資金結余;財政專戶資金結余是預算單位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收入項目中安排的預算支出計劃小于實現的收入而形成的資金結余;未下達辦案費是罰沒收入執收單位辦案費未下達部分,是財政部門核算與收入入庫存在時間差而形成的資金結余;預算單位自有資金賬戶結余包含預算單位基本存款戶、基建專戶、工會專戶等的存款,由財政部門撥付給預算單位未用完的專項資金、工作經費、單位應繳未繳財政專戶資金、未結清基建款以及歷年結轉和利息等組成。
上述六類結余資金中,前五類結余資金留存在財政部門,第六類結余資金留存在預算單位,也是管理的重點和難點。
(二)資金分類結余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市直預算單位結余資金共計194289萬元。按項目結構分析,當年預算指標結余28139萬元,占總量的14.5%;歷年指標結余6723萬元,占總量的3.5%;金庫資金結余18363萬元,占總量的9.4%;財政專戶資金結余 14983萬元,占總量的7.7%;未下達辦案費7535萬元,占總量的3.9%;預算單位自有資金賬戶資金結余118547萬元,占總量的61.0%。
按單位類別分析,行政單位資金結余56090萬元,占總量的28.9%;公檢法司類單位資金結余18419萬元,占總量的9.5%;公益一類單位資金結余51144萬元,占總量的26.3%;公益二類單位資金結余35588萬元,占總量的18.3%;學校類單位資金結余28036萬元,占總量的14.4%;其他單位資金結余9605萬元,占總量的0.8%;未分類單位資金結余3490萬元,占總量的1.8%。

表1 2014年市直預算單位自有資金存款余額分布情況統計表 單位:萬元
(一)預算安排不夠合理導致結余
由于一些單位項目年初預算編制不夠細化,甚至代編預算、虛報冒領財政資金,與實際支出需求不相稱,從而導致預算執行緩慢,預算資金滯留。同時,部分單位對上級轉移支付依賴程度較高,在編制部門預算時,大部分項目支出和上級專項轉移支出未納入年初預算,導致在年度預算執行中頻繁地調整、追加預算,有的預算調整、追加較晚,甚至到年底才能確定。在預算安排和資金撥付方面,存在“前半年等錢用,后半年催錢用”的現象,致使單位難以按進度執行,形成結余。
(二)項目資金結余未按規定及時處理,導致財政資金結存在單位賬戶
一方面是因為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時間過于滯后,大部分集中在年終,下達到部門后項目根本無法執行,導致年末賬面余額較大;另一方面是部分項目開工不及時或未啟動,工程進度慢所造成。大量財政撥款結余資金長期留存在單位,未納入財政統籌安排、有效利用,影響預算執行的效率性和嚴肅性,造成財政資金閑置、浪費,甚至被挪用。
(三)預算管理制度與財務會計制度不銜接造成的結余
現行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單位會計制度采用收付實現制而非權責發生制,因此在“暫付款”中虛增一部分結余。如:有的工程雖已完工,但因財務未能在年終前結算,列暫付款;或者工程未完工,但現金已開支,因財務未結算,列暫付款,虛增結余。
(一)完善部門預算,強化預算編制、執行和決算
加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從源頭控制項目結余資金。加強項目庫建設,細化項目編制,盡可能將項目細化到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加強對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結合財力從項目庫中選擇項目,使項目預算與工作結合得更加緊密。
加強預算支出管理,在執行中控制項目結余資金。預算單位對其部門預算資金及分配使用的項目資金的支出進度負責,對部門所管理的資金支出進度在一定范圍內予以通報。財政部門加強資金管理和績效考評,督促部門合理使用預算資金。
加強部門預算專項結轉和凈結余資金的統籌使用管理,實行項目結余與預算掛鉤制。一是預算編制同結余資金管理的掛鉤,對于基本未實施的項目結余資金,查明原因后視情況核減以后年度項目預算,并對所形成的結余資金由財政部門統一調劑使用。二是預算安排與執行進度掛鉤,項目執行不到位的,要認真復核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后年度支持方向。
(二)加強結余資金的消化處理,縮小結余資金規模
對于項目結余資金的管理要逐步走向科學化、制度化,根據結余資金形成原因的不同,建議由市監察局、市審計局、市人社局、市人行、市財政局等部門成立專班開展專項清理,分清資金性質和來源,劃分類別,突出重點,區別對待,分類處理。
(三)加強單位財務管理,提升項目資金管理水平
預算單位應建立健全財政撥款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制度,加強對結余資金的管理,努力壓縮結余資金沉淀規模。財政部門應全面了解預算單位的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項目資金管理水平,一是要調動主管部門參與預算執行監督的積極性。二是要夯實單位財務核算基礎工作,督促單位嚴格按照財務制度規定進行賬務處理,杜絕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互相擠占以及虛列支出等問題的出現。三是要加大對單位結余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統籌安排財政資金,利用結余資金安排部分支出,減輕財政負擔。四是建立科學、可行、有效的激勵機制,促使各預算執行單位主動提高預算執行率。
(四)規范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提升預算執行水平
提升預算執行水平的關鍵在于加強賬戶管理,確保財政資金只能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中運行。要進一步細化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審批備案制度;將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辦法、審批和備案辦理程序公開;強化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定期自查、清理整頓工作;堅持財政負責的銀行賬戶年檢制度;將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系統與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相聯接,避免“以撥作支”,財政資金直達最終收款人,實現對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全方位、實時動態監管。
(五)構筑全過程監督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構建項目資金的監督檢查體系,要從財政性資金的監督管理開始。一要建立健全項目庫動態更新機制。嚴格項目實施的動態考核,對于在建項目,要把資金撥付流程、資金到位情況實時反映在動態項目庫中。二要建立健全項目資金追蹤反饋機制。加強對撥付資金的追蹤反饋,建立健全相關考核驗收制度,通過績效考評辦法等,強化對資金使用的制度約束。三要建立健全項目資金變更備案機制。嚴格資金使用規定,確保專款專用,避免資金閑置、挪用、滯留等現象發生。四是加強對項目資金的績效評價,建立起預算安排與資金使用情況掛鉤的激勵獎勵機制。既要鼓勵部門和單位按預算規定及時有效執行,避免形成大量的結余資金,又要鼓勵部門和單位在預算執行中,精打細算,努力節約財政資金,防止大把花錢、突擊花錢,惡意減少結余資金的情況發生。■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州市財政局)
(本欄目責任編輯:范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