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摘要:藝術風格在創作或演奏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具有獨特性的內容,也是代表作者或演奏者的標志,其個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于演奏過程中。器樂演奏風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藝術想象力、演奏技巧和技術等,然而這些因素都與演奏者的音樂審美有關,演奏者感受、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都屬于音樂審美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體會作品的內涵,使器樂演奏具有自己的風格。
關鍵詞:音樂審美 器樂演奏風格 影響因素
一場好的器樂演奏對于欣賞者而言是美的體驗,它所展現的不只是演奏技巧,更多的是演奏者感受到的作品的美,將自己的音樂審美蘊含于作品之中,并演奏出來,就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的,不能企圖依靠模仿而獲得某種風格,只有在不斷的創造和演奏中積累審美體驗,提高審美能力,才能逐漸形成演奏風格。音樂審美會影響器樂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音樂表現、藝術想象力、對作品的理解等,從而促使其形成獨特的演奏風格。
一、音樂審美對演奏技巧的影響
器樂演奏屬于二度創作,能夠最直接體現演奏風格的就是演奏技巧和技術,對此每個人的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同時受到心理與生理因素的影響。由于身體生理條件與個人天賦的限制,每個人所把握并表現出的技術、技巧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雖然在接受訓練時秉持的原則具有共通性,但個人能力不同,學習到的技巧自然會有所差別。心理因素則主要指理解、調適和運用技巧、技術的差異,共通性是基礎階段強調的重點,而針對性則是高級階段的重點,所以面對不同作品時,各演奏者還要融入自己的思想,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法來表現技巧,這與其音樂審美是密不可分的。演奏者經常欣賞或練習的音樂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其產生影響,這也是其積累音樂審美素材的過程。演奏者在長時間的訓練過程中會逐漸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也會認識到哪種演奏技巧可以使其中的情感得到更加真實、生動的展現,如何運用該技巧等。笨拙、僵硬的運用技巧會使音樂的流暢表現受到阻礙,而有效、得體的運用技巧則可以使音樂表現力增加。演奏者豐富的音樂審美有助于其感受、表現并創造音樂之美,雖然訓練能夠幫助演奏者嫻熟、輕巧地實施演奏技巧、技術,但只有高水平的審美能夠幫助其了解某種技巧是否切合需要表現的作品,從而選擇最為合適的技巧。
二、音樂審美對演奏者音樂表現的影響
音樂表現對于演奏風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雖然創造可能得到唯美的音樂,但是在演奏作品時,適度把握才是“美”的標準,如果表現得過于瘋狂,就有可能違背了作品原有的藝術性。所以器樂演奏風格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演奏者的個性,但更重要的是穩健、準確的演奏并詮釋音樂作品,這要求演奏者準確、合理的把握作品的多方面內容,如時代風格、速度、節奏、音律等,這些知識都來源于平時的音樂審美積累,尤其是美的體會,演奏者只有了解何為美,才能使其在作品中得以體現。
三、音樂審美對演奏者藝術想象力的影響
想象力是人們都具有的能力之一,而藝術想象力則是音樂審美能力不斷提高的結果,它始終存在于藝術創造過程中,能夠將時空超越,自由自在,使創作者的審美情感滲透出來。但是對于演奏者而言,由于作品已經成型,所以其想象空間必然是有限的,無邊無際的天馬行空會使演奏脫離原作,而這種演奏大多數情況下是失敗的。藝術想象相當于對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但不能忽略的創作基礎是對作品的基礎理解,演奏者在大概了解作品后才能開展想象,并不是毫無依據的,可以將自己的理解融入作品,卻不能改變作品的整體基調。演奏者音樂審美能力的不同決定了其藝術想象力,通過想象在演奏中置入真實情感,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四、音樂審美對演奏者理解作品能力的影響
準確理解原作是使作品得到良好展現的關鍵,演奏者對于作品的地方或民族風格、時代精神、創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認識是理解作品的基礎,以此為前提才能更好的與自己的理解相結合,更好的把握作品,并將其演奏出來。也就是說,演奏者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音樂方面這個“個性”就是長期以來形成的音樂審美,是演奏者欣賞音樂的獨特習慣和看法,具有審美能力的人不會單純模仿他人的演奏,他們會深入理解作品,進入創作者所創造的時代和情境,發現創作者藏在音樂中的語言。
由于不同的風俗習慣、人文因素、時代環境、地域因素等,每一部作品所表現出的風格特色也都不同。演奏者首先要忽略作品的題材和表現的主旨,將作品的基本意蘊與創作背景搞清楚,并詳細分析作品和其他有關的資料,從而全面了解有關作品的知識,這樣有助于運用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更快地了解作品內涵。另外,為了對作品進行準確了解,還需要明確樂感處理于樂曲結構的特點,特別是西方近代的器樂作品,作品的靈魂主要是其結構,如果對于組成作品的不同部分的關系并不了解,那么就無法適度掌握音樂張力的強弱、輕重和快慢等。而這些也需要從積累的音樂審美中獲得,有效處理作品結構中各部分的關系,使聽眾的期待感得到滿足,這是對優秀演奏家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演奏家需要發展的一項審美能力就是比較和分析的眼光,可以發現相同作品的區別,還可以發現不同作品的聯系,這是音樂中個性存在的表現與音樂審美共通性的反映。能夠深入理解作品的演奏者一定具有高素質的音樂審美,在器樂演奏中他們不只技藝高超,更重要的是有個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
五、結語
演奏者的音樂審美能力會直接影響藝術水平,初學者對作品的審美只停留在單純的欣賞音樂,通過感官享受,而深層次的審美需要用心感受音樂作品,體會創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并進入情境,唯有如此才能將這份情感通過演奏加以表達。久而久之,通過音樂審美經驗的不斷積累,演奏者就能夠形成自己的器樂演奏風格,將自己對音樂的獨特處理方法融入演奏過程,在情感上和創作者發生共鳴,演奏出吸引聽眾的音樂。
參考文獻:
[1]李艷.器樂演奏中內心聽覺的培養和應用之我見[J].科教導刊,2010,(12.
[2]王紅梅.音樂賴以生存的物質媒介[J].中國音樂學,2013,(11).
[3]陳聲剛.音樂活動中的內心聽覺[J].中國音樂學,201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