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令暉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學,河北 保定 071000)
完善我國大規模侵權救濟制度的思考
潘令暉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學,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來,我國大規模侵權事件層出不窮,對大規模侵權事件中被侵權人的救濟是妥善解決大規模侵權事件的關鍵,本文闡述了大規模侵權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當前我國大規模侵權救濟制度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指出我國應從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建立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專項救濟基金三方面來完善我國大規模侵權救濟制度。
大規模侵權;完善立法;責任保險;專項救濟基金

大規模侵權問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是世界各國尚未深入研究的問題,對于大規模侵權的界定目前沒有統一定義。筆者比較認同朱巖教授的觀點:“大規模侵權是指基于一個不法行為或者多個具有同質性的事由,如瑕疵產品,給大量的受害人造成人身損害、財產損害或者同時造成上述兩種損害的侵權行為?!盵1]大規模侵權幾乎能存在于各個侵權領域,它符合一般侵權行為的特征,但是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被侵權人人數眾多且內部關系復雜。
這是大規模侵權最典型的特征。對于被侵權人的數量達到多少以上才可被認為是被侵權人人數多,我國學界沒有統一認識,因為大規模侵權案件涉及的范圍比較廣,種類較多,有的案件可能涉及數十人,有的可能涉及數萬人甚至數十萬人,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就涉及近30萬名嬰兒。[2]被侵權人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受害人居住比較分散,受損的嚴重程度不一,并且受害人還可分為直接受害人,間接受害人和潛在受害人多個層次。
(二)侵權人的單一性或有限多數性。
單一性是指在大規模侵權案件中侵權人只有一個,例如某個廠商的產品造成了眾多消費者人身或者財產損失,該廠商就是侵權人,“雙匯瘦肉精”事件就屬此類。有限多數性是指在大規模侵權案件中侵權人數量有限,并且他們之間具有十分類似的行為,表現在產品侵權領域就是多個廠家采用相同的有毒物質、相同的生產流程生產相同的缺陷產品,那么侵權人就是這些生產侵權產品的廠家。
(三)因果關系的復雜性。
大規模侵權因果關系之所以呈現出復雜性的特點,主要是由于在大規模侵權案件中造成損害后果的原因可能有多個,不同于傳統侵權法中損害原因的單一性或有限多數性,而且有些案件中侵害結果經需要過相當長的時間才顯現出來,加之被侵權人人數眾多,因果關系的確定十分復雜。
(四)歸責原則呈復雜性、多元性。
大規模侵權案件的范圍十分廣闊,它既可能發生在一般侵權領域,適用過錯責任,又可能發生在特殊侵權領域,適用無過錯責任。目前發生大規模侵權案件后一般都是案件類似于目前哪種侵權類型便適用哪種類型的歸責原則,沒有統一的歸責原則。
大規模侵權案件發生后,如何對被侵權人進行及時有效的救濟直接關系到眾多受害人的根本利益,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社會的穩定秩序構成威脅,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我國大規模侵權救濟制度并不完善,制度層面和損害賠償實務層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針對大規模侵權的立法缺失。
目前我國并沒有將大規模侵權單獨作為侵權類型中的一類,缺乏專門規定相關問題的制度,集中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缺乏專門規定大規模侵權救濟的實體法。在我國侵權法體系中,大規模侵權并不是單獨的一類,對于大規模侵權中被侵權人的救濟往往是在程序法中規定,實體法上并沒有法律依據。當發生大規模侵權案件時,通常是比照傳統侵權法中相似類別的法定構成要件來判斷侵權成立與否以及如何對被侵權人進行救濟。這種做法浮動性和自由性太大,容易出現司法腐敗和行政腐敗,被侵權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2.侵權損害賠償歸責原則混亂。由于目前我國沒有將大規模侵權規定為一種單獨的侵權類型,發生大規模侵權時通過具體分析單個案件的特點將其歸入現有的侵權類型之中,其歸責原則也適用被歸入的侵權類型的歸責原則,這極不利于對被侵權人的救濟。雖然大規模侵權案件與被歸入的侵權類型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大規模侵權案件本身還具有一些特性,這些特性就決定了大規模侵權案件的價值訴求不同于傳統侵權,因此,歸責原則應該單獨規定,自成體系。
(二)損害賠償實務中的問題。
由于我國在制度層面缺乏關于大規模侵權救濟的相關規定,在現實中,對被侵權人進行損害賠償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行政主導模式突出?,F實表明,大規模侵權案件發生后,大部分案件是政府主導進行賠償,少數案件中的被侵權人是通過其他途徑取得救濟,政府在對被侵權人救濟的過程中處于絕對的領導作用。例如,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大連市人民政府為了盡快完成油污清理任務,以每清理1桶漏油政府補助300元的方式號召當地單位和漁民參與清污。[3]毫無疑問,在發生大規模侵權案件后,由政府主導對此類案件進行處理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但政府在支付完相關費用后不向侵權企業追償的話,必然會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政府財政來源于稅收,政府承擔費用就相當于納稅人為侵權企業的行為買單,全社會承擔了侵權企業應承擔的責任,這顯然違背了公平的原則。
2.損害賠償金到位不及時或不能完全到位。在大規模侵權案件中,雖然絕大部分侵權人會支付損害賠償金,主動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在實際賠償中仍然存在損害賠償金到位不及時或不能完全到位的問題。大規模侵權案件涉及的被侵權人數量巨大,即使事發后侵權人及時進行補救,但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將損害賠償金發到被侵權人手中。例如“三鹿事件”中,自2008年6月事發到2008年12月衛生部新聞發言人稱,衛生部門將負責統計受問題奶粉影響的嬰幼兒數據,為有關部門就下一步即將進行的賠償做準備工作就有半年的時間,能拿到具體賠償款的時間更是漫長[4]。
我國大規模侵權救濟既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又有現實中的困境,因此我們在尋找完善我國大規模侵權救濟的途徑時應該考慮制度和現實國情兩方面的因素。我國應該將大規模侵權救濟的途徑多元化,國家、企業、行業協會都參與到救濟之中,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和專項救濟基金三方面互相配合的救濟制度。
(一)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侵權責任法》,對侵權行為及其責任進行了系統規定,但是該部法律中并沒有關于大規模侵權的相關規定,我國必須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確保大規模侵權案件中被侵權人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濟。
1.將大規模侵權規定為一種新型的侵權類型。大規模侵權案件與目前立法規定的侵權類型有極大的相似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比照相似侵權類型的處理規定來解決大規模侵權案件。大規模侵權的特殊性及其所具有的重大社會影響決定了我們必須將大規模侵權規定為一種新型的侵權類型。
2.增加懲罰性賠償。由于大規模侵權涉及的人數太多,損害后果大都十分嚴重,所以規定大規模侵權的法律的價值目標應不同于傳統侵權法,在具備填補損害功能的同時應突出懲罰性。目前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侵權責任法》都有懲罰性賠償的相關規定,但是這些規定的適用范圍都十分狹窄,因此我國在規定大規模侵權的實體法律中應增加大規模侵權懲罰性賠償的一般條款。這一條款應圍繞受害人救濟展開,并不是所有的侵權人都接受懲罰性賠償,只有當侵權人不及時對被侵權人進行損害賠償時,被侵權人可以請求法院要求懲罰性賠償。懲罰性賠償的數額應該與侵權人造成的現實損害成正比,并且應設定一個最高額,盡量避免侵權人因懲罰性賠償而破產。
3.統一歸責原則。我國民事法律規范規定的歸責原則主要有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過錯責任是最主要的歸責原則,一般的侵權案件都適用此原則。無過錯責任只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適用,特殊侵權類型適用此原則。大規模侵權具有自己的特點,應該有自己的歸責體系。筆者認為,大規模侵權歸責應該適用無過錯原則。因為在大規模侵權中,侵權人掌握了被侵權人不知道的信息,雙方信息不對稱,而且被侵權人人數眾多,損害結果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顯現出來,確定被侵權人存在過錯十分困難。
(二)推行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
普通侵權案件都有可能產生足以令侵權企業破產的損害賠償金,大規模侵權由于被侵權人數較多,其損害賠償金的數額更是巨大,因此,為了避免侵權企業遭受毀滅性的災害,我國應該推行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
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的推行原則應該是強制和自愿相結合,以強制為主,自愿為補充。因為大規模侵權的損害后果十分嚴重,賠償數額巨大,不少著名企業因為大規模侵權案件的發生而破產,例如奶業巨頭三鹿集團,所以應該強制推行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以把大規模侵權案件對侵權人造成的負擔減到最低。由于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的賠付額大,相應的保費也高,考慮到企業的承受能力,強制推行的責任保險應該是最基本的,理賠額較低的保險。企業自愿參保的是那些賠付額較高的責任保險產品,以作為強制責任保險的補充。
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的承保范圍因強制推行和自愿參保而不同。強制推行的承保范圍應該僅限于侵權人非故意的情況下的侵權而造成的對第三者身體的傷害和財產的損失。因為保險的特點之一就是承保的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風險是否發生,發生的時間、原因以及造成多大損失是不確定的,如果侵權人主觀上是故意的,風險的不確定性是不存在的,不符合保險的特征。自愿參保的大規模侵權責任保險的承保范圍應該是對那些潛在受害者的賠償。因為有些大規模侵權案件的損害過程具有長期性,有很多潛在的受害者,對這種侵權行為進行承保的風險性更大,保費也十分高昂,需要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三)建立專項救濟基金。
在許多大規模侵權案件中,侵權企業的賠償能力不足,雖然參加了強制責任保險,但是責任保險承保范圍之外的賠償金也足以影響企業的發展命運,所以國家建立專項救濟基金也應是對大規模侵權案件中被侵權人進行救濟的重要途徑。
專項救濟基金的資金來源于三方:國家、企業和社會。國家應該每年劃撥專款用于建立專項救濟基金,基金的另一部分來源于可能造成大規模侵權的企業,具體包括哪些企業應該由法律規定,并且對企業進行征收基金時應區分行業,對于造成嚴重性后果可能性大的行業征收較高的基金,同時基金總額也較高;對于可能性小的行業征收較低的基金,同時基金總額也較低。國家和企業是專項救濟基金的主要來源,并且國家和企業各承擔一半資金。基金資金的社會來源主要是社會捐助,團體或個人可以以任何形式進行捐助。專項救濟基金應該由行業協會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國務院進行監督,這樣既可以減輕政府負擔,又可以杜絕行業協會的腐敗,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管理體系。
專項救濟基金的目的是保證被侵權人得到充足及時的救濟,所以被侵權人只有在侵權人不足以或者不能夠進行賠償時才可以申請專項救濟基金。
[1]朱巖.《大規模侵權的實體法問題初探》[J],《法律適用》,2006(10):9—13
[2]張新寶.《設立大規模侵權損害救濟(賠償)基金的制度構想》[J],《法商研究》,2010(6):23
[3]《中國石油大連分公司表彰油管爆炸搶險遭質疑》,http://news. sina.com.cn,2010-08-09
[4]《三鹿奶粉受害者的賠償之路》,http://www.scspc.gov.cn/html/ wszyxs_61/shdsj_64/2009/ 0623/48018.html,2009-6-23
D923
:A
:1671-864X(2015)11-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