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麗新
(內蒙古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案例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運用
殷麗新
(內蒙古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案例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運用符合現代教學理念和教學特點,更符合《基礎》課的課程性質。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選取教學案例時要做到精選案例,堅持真實性、現實性、時效性、地區性原則。
案例教學;運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簡稱《基礎》)課承擔著對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任,要幫助大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了解、學習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樹立法治觀念,尊重法律權威的重要教學任務,為大學生提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的引導。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基礎》課教師應注重在教學過程中貫穿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貼近生活實際,避免出現課堂氣氛沉重、枯燥,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而學生課后忘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中運用大量鮮明生動的案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案例深入大學生靈魂,以達到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所謂案例教學是指運用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件為基礎所寫的案例來進行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分析、講解的方法。讓學生在對案例了解的基礎上,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其進行分析、表達自己見解,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一)案例教學符合《基礎》課的課程性質和特征。《基礎》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這門課既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又要注重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既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又要幫助大學生解決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面臨的具體問題。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具體案例中學習、鞏固理論知識。在選取案例時,教師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中選擇,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對這些實際問題進行分析,這樣既幫助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又幫助他們掌握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學是《基礎》課性質和特征的體現。
(二)案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案例教學在教學中的運用改變了教師、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教師純講授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而學生完全是被動的;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引導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由過去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作為案例教學的主動參與者,學生本身會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會在課前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在案例教學中能夠準確地對案例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這樣就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案例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習效果。《基礎》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組成部分,依然具有理論性強、抽象性強、枯燥乏味的特點。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死氣沉沉,而運用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把枯燥的知識運用于具體生動的案例中,知識就變得更加形象、更加逼真,學生容易接受、樂于接受,從而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在案例教學中,師生互相討論,拉近了師生的關系,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自身價值得到肯定,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效果。
(一)正確選擇教學案例是案例教學的關鍵。
案例選擇的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恰當的案例對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有很大的幫助,不恰當的案例會使教學陷入歧途。因此,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案例是成功進行案例教學的關鍵。選擇案例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真實性原則。《基礎》課與現實緊密相連,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注重案例的真實性。不能用隨意杜撰出來的事實代替,也不能從抽象的理論中演繹出一個虛假的事實來代替。它必須是一個真實的情景,不能為了講案例而講案例,否則,這樣的課堂就成了“故事會”。這一點可以看出教師的嚴謹治學態度。
2.現實性原則。大學生非常渴望了解社會,這是當代大學生普遍的心理傾向。所以,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多選一些大學生身邊的案例,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的情景,貼近學生實際,與學生的心理、思想、行為相契合,這樣學生會感同身受,能激發他們的關注和興趣。
3.時效性和地區性原則。選擇案例時應從大學生正在關注的國際國內發生的熱點問題選取,對其進行提煉概括,切中學生的關注點和興奮點,讓學生在精神飽滿的狀態下完成學習。時效性原則還要求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學案例,使用最新時期的典型案例,如果使用較久遠的案例,學生會覺得離自己很遠而提不起興趣。
地區性原則要求在選擇案例時選一些所在地區、所在學校的典型案例,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就在案例中,自己就是案例的主人公,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二)必須明確案例教學不能取代教師課堂講授。案例教學在《基礎》課教學中確實有許多優點,但是不能因此取代教師講授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還是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案例教學為輔,不能將課堂教學變為純案例教學。因為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有它獨特的、具體的情景。盡管教師會將這種情景描述的盡量清楚或者讓這種情景更具有仿真性,以便更好的促進學生分析、解決案例中的相關問題,但不能取代教師詳細的理論講解。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避免為了追求所謂的課堂氣氛而勉強的、簡單的堆砌案例,應該針對具體的理論知識點選取精準案例,引導學生在對案例分析中掌握理論知識。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理論講授和案例教學相互結合,取長補短。
(三)必須明確教學總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案例教學,教學總結非常重要。可以說這是案例教學的點睛之筆。這個總結可以由學生先做,教師進行評價,也可以由教師直接作總結。教師要對整個課堂的討論過程進行分析、總結,要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正確、錯誤的觀點進行評價,要指出學生在討論中的優缺點,同時還要指出案例與理論知識的關系。幫助學生認識到:通過這次案例教學,他們掌握到什么,學到了什么,接下來應該怎樣學,怎樣做。教師除了面向學生作總結外,課下還要自己作總結,進行教學反思,反思這次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有哪些不足,下次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哪,案例的引用是否精準等等。教師經常進行教學總結,可以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案例教學是一種適應現代教學理念和教學特點的教學模式。在《基礎》課中應用案例教學可以增強濃厚的課堂學習氣氛,有助于學生感受、理解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深化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G641
:A
1671-864X(2015)11-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