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暉,羅龍金
醫務人員的手是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1]。手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最方便的方法。2009年12月1日衛生部下發了《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2012年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將手衛生作為4大核心之一??梢?,手衛生已成為當今各級醫療衛生單位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產婦是住院人群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產婦在從孕期、分娩期向產褥期的過渡中,機體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產后抵抗力低,而醫院各種疾患的病人密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迅速,導致其成為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我院醫院感染管理科的統一部署下,產科將綜合干預應用于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產科從2012年10月開始進行手衛生綜合干預,觀察2011年1月─2011年12月(干預前)與2013年1月─2013年12月(干預后)產科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產科醫院感染發生情況。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1.2 干預方法
1.2.1 醫院感染科人員參與業務查房 從2012年10月始,醫院感染科與醫務科、護理部、藥學組、醫保辦等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在業務院長的帶領下,每周五參加產科的查房。查房時先到被查科室參加早交班,然后對本科所有病人進行查房,查房后進行本次查房的小結,醫院感染科將查房過程中手衛生執行情況作為現場反饋的重要內容,在指導多重耐藥菌的預防與控制措施中強調手衛生的重要性,業務院長在最后總結時再次強調。
1.2.2 加強宣傳 2012年7月,醫院感染科在住院病區的走廊、電梯里張貼手衛生宣傳畫,在報刊閱讀欄內放置手衛生宣傳手冊,在治療車、護理車、查房車、換藥車上放置快速手消毒劑,每張搶救床上安裝快速手消毒劑。從2012年10月起,醫院感染科在產科進行試點,在每間病房門口安裝快速手消毒劑,并在上方張貼“按一下,消毒您的手”的標志,醫護人員、保潔人員、病人及陪護人員可以隨時方便、快捷的使用。
1.2.3 加強培訓 醫院感染科制定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衛生指證標準操作流程,開展手衛生知識講座及知識競賽。加強對全院員工進行手衛生知識的培訓,強調手衛生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強調手衛生的重要性。加強對護工、保潔員進行手衛生知識的培訓??剖易o士利用一切機會向病人家屬或陪護人員宣教手衛生知識。
1.2.4 質量考核 每月將手衛生生物監測結果納入科室績效考核,每季度將手衛生依從率調查結果、每季度手衛生用品消耗量統計結果在醫療質量會議上反饋,將手衛生列為重點項目進行檢查。
1.3 評價指標 ①醫院感染發生率。住院部醫生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后24h內填報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醫院感染科專職人員對上報的醫院感染病例進行審核、監測及追蹤,對不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的給予排除,對漏報的給予納入,每月對醫院感染發生率進行統計分析。醫院感染發生率=醫院感染發生例數/出院病人總數×100%。②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采用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最新手衛生指南推薦的“5個手衛生時機”制定手衛生依從性調查表,作為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直接觀察法的標準監測方法。醫院感染科專職人員每周觀察產科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每次觀察時間為30min左右,并將觀察結果直接記錄于登記表上。手衛生依從率=醫務人員實際執行的手衛生次數/應執行的手衛生次數×100%。③手衛生用品消耗量。通過每季度統計每床每日手衛生用品(快速手消毒劑和洗手液)消耗量來間接反映產科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④手微生物培養結果。檢驗科每月對產科醫務人員手進行微生物培養,采樣方法按2012年頒布的《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執行,統計干預前后手微生物培養合格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后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各類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例(%)
2.2 干預前后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比較(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比較
2.3 干預前后手衛生用品消耗量比較(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手衛生用品每床每日消耗量(±s) mL

表3 干預前后手衛生用品每床每日消耗量(±s) mL
時間 快速手消毒劑 洗手液干預前2.05±0.42 12.53±3.12干預后 5.44±0.61 19.09±4.21 t值 -3.25 -4.88 P<0.01 <0.01
2.4 干預前后手微生物培養結果 干預前,產科手衛生微生物監測合格率為91.42%;干預后,產科手衛生微生物監測合格率為98.34%,手衛生微生物監測合格率提高。
3.1 手衛生綜合干預可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產婦產后身體抵抗力差,醫院感染的發生給產婦帶來很大的痛苦,如不及時有效地治療將造成嚴重后果,不僅影響科室的病床周轉,還延長了病人的住院時間,給產婦增加了經濟負擔,因此,產科醫院感染的控制越來越受到關注。吳安華等[2]就2012年全國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產科成人組與新生兒組共43 160例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現患率為0.76%。Gong等[3]2012年對廣東數所醫院調查的結果為產婦術后感染率為0.7%。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衛生綜合干預前,產科產婦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85%,而實施手衛生干預措施后,我院產科醫院感染發生率為0.79%,與吳安華等[2,3]研究結果相似。說明實施手衛生綜合干預措施后,產科醫院感染發生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感染率明顯降低。有研究表明,醫務人員手是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醫務人員有效的手衛生,可降低25%~50%的醫院感染發生率[4]。我院產科醫院感染的發生部位最高的為切口感染。嚴格無菌技術操作也是降低感染的重要途徑。據大量研究發現,醫院感染的重要源頭是侵入性操作,它占感染因素的53%。所以在各項操作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特別是護士和醫生要嚴格執行手衛生。我院業務院長查房時,為了隨時可以進行手衛生,要求輪科醫生或實習生人手一瓶快速手消毒劑,接觸每個產婦、每個新生兒前后均能快速消毒雙手。通過一年多的手衛生干預,產婦切口感染率由0.76%降低到0.24%。產科醫院感染居第二位的是新生兒膿皰瘡,新生兒膿皰瘡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的急性、傳染性、化膿性皮膚病,該病發病迅速、傳染性強。由于新生兒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新生兒皮膚易損傷及感染,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皮膚皺褶較多,家屬擔心新生兒受涼而穿較多衣服,出汗引起皮膚潮濕形成適合細菌定植生長的環境而發生新生兒膿皰瘡感染。新生兒皮膚感染與工作人員手衛生、沐浴中接觸布類和護理操作的中間環節有較大的關系[5]。除護士外,產婦及其家屬也需要照顧新生兒,增加新生兒感染的機會,手是生活中傳播微生物的主要媒介。研究表明,在外源性醫院感染中,經手引起的直接和間接性感染占首位[6]。護士在產婦入院時,將手衛生納入宣教內容中,病房門口安裝快速手消毒劑,通過一系列的手衛生綜合干預措施,新生兒膿皰瘡的發生率由0.57%下降到0.12%。
3.2 手衛生綜合干預可有效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 產科手衛生依從率雖有很大的提高,每床每日洗手液的消耗量是全院最高的,但快速手消毒劑在我院只處于中等消耗水平。如手部沒有明顯污染物的情況下,快速手消毒劑在使用中具有流動水洗手不可替代的優勢,作用時間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洗手池的限制等。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產科產婦的特殊性,醫務人員經常接觸分泌物、體液、血液,需要戴手套操作,而護士取手套后未進行手衛生,用戴手套代替洗手,醫院感染科和護士長溝通,糾正認識誤區,強調戴手套不等于洗手,經過教育培訓后,醫務人員取下手套后能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手。手衛生綜合干預前,產科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為43.31%,高于程莉莉等[7]研究的全球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依從率平均為38.7%,與林琳等[8]研究的我國大中型醫院中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率40.00%~50.00%一致。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于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要求,醫務人員的洗手依從性應大于80.0%[9]。手衛生綜合干預后,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為80.90%,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要求,且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本研究顯示,我院產科醫院感染中上呼吸道感染居第三位,與黃燕萍[10]的研究結果一致。產婦產后身體虛弱,出汗較多,容易受涼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產婦產后及新生兒均需要照顧,家屬、陪護及探視人員增多,增加了外源性因素引起的醫院感染發生率。另外,為了隱私產婦經常將床簾拉上使病房內空氣不清新。諸多因素增加了產婦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今后應進一步做好宣教,護士長和護理組長做好監管,加強病房通風,每天早晚至少通風1次,每次至少30min。交代產婦無特殊診療操作時將床簾打開,加強空氣流通。床簾每月至少清洗1次,被污染時隨時清洗。這些是醫院感染科和產科下一步工作中應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內容。
[1] Albrich WC,Harbarth S.Health-care workers:Source,vector,or victim of MRSA[J].Lancet Dis,2008,8(5):289-301.
[2] 吳安華,文細毛,李春輝,等.2012年全國醫醫院感染現患率與橫斷面抗菌藥物使用率調查報告[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1):11.
[3] Gong SP,Guo HX,Zhou HZ,etal.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cesarean se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J].J Obstet Res,2012,38(3):509-515.
[4] 侯鐵英,江飛舟,張友平,等.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干預方法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1):1576-1578.
[5] 張國群.新生兒沐浴的強化護理安全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18):65.
[6] 吳安華,李丹.重癥監護病房臨床與環境、手分離耐藥革蘭陰性桿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7):909-912.
[7] 程莉莉,張秀月,王大南,等.國內外手衛生行為及依從性差異比較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7(21):3750-3758.
[8] 林琳,張起文,董建,等.臨床醫務人員手衛生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1(37):125-127.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and hygiene self-assessment framework[S].2010-10-24.
[10] 黃燕萍.產婦醫醫院感染47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