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珊
(南京理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錦江城
金珊
(南京理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若還有機會回頭,我定要回到我的錦江之城。
聽慕府上的老奴說,我是老夫人從錦江撿到帶回錦江城的。
錦江城,顧名思義,是錦江邊上的一個小城,錦江城的人視錦江為自己的命。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傍水而依。
慕府是錦江城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即使經過清朝沒落,民國成立。慕府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它的存在,就像錦江一樣,時過境遷,也未改分毫。而我便長在慕府之中,慕府的人待我極好,從小我便過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可我也明白自己的身份,我不過是慕府撿來童養媳罷了。而日后要嫁的,是慕府的癡呆大少爺,慕楚歌。
“慕楚歌,慕楚歌,慕楚歌!“我惱怒的踩踏著腳下的青草,一遍遍的叫著那個傻子的名字,我一想到方才他在眾人起哄下親我的事,我就一肚子氣。 “呦…慕錦江,你這是在干什么呢?”我一聽到這冷嘲熱諷的聲音,就不禁一哆嗦。我轉過身,弱弱的喚了聲,二少爺。
慕楚離慢慢的走近我。雖然他只有十七歲,僅比我大一歲,可他那種居高臨下的氣焰讓我不寒而栗,我低著頭不敢看他。慕楚離什么都沒說,冷笑了兩聲就走了。
午飯后,老夫人又命人給我送來兩件旗袍。想必她是知道了上午的鬧劇。這么多年,她總是喜歡用這種方式安撫我。一件是鵝黃色,琵琶襟,繡著淡白色茉莉。一件是水藍色,如意襟,繡著粉紅色牡丹。看得出來,都是上好的布料,精湛的繡功制成的。但比起這些上好的旗袍,我更愛我粗布的學生裝。
民國成立的這十八年來,錦江城的人,從衣食住行,無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我至今仍記得慕楚離的小辮子被剪掉時他痛哭的可愛模樣。他一邊哭,一邊惡狠狠的瞪著我大聲嚷著:“慕錦江,你不許笑,不就頭發比我長嗎。哼…見識短。”那時他僅有六歲,還不明事,還不會像現在這般愛嘲笑我。
大少爺慕楚歌自小就體弱多病,所以我自然成了慕楚歌自小的玩伴。
慕楚歌還未上學的時候,總是將他叔父給他從南洋帶回來的稀罕玩意送給我。我床頭的萬花筒,梳妝臺的西洋鏡,衣柜里的洋傘,無一不是慕楚歌送給我的。
在后來的很多年,我都能如數家珍般的把他送我的東西一一說出來。
十歲那年老夫人把我送到城里唯一的女子學校,而上學這件讓我快樂的事情卻使我和慕楚歌陌生起來。
書本里那些封建等級觀念,我不拘小節的性情,慕楚歌萬人捧在手心的驕縱,像是一道道溝壑,我們越努力,距離就越遠。即使是平日里那些玩笑話,都會使我們像是刺猬般爭鋒相對。
我匆匆換上那件鵝黃色的旗袍,梳洗了一下,準備陪老夫人看戲去。
我一打開門,便看到倚靠在門口柱子上的慕楚歌。他的手里把玩著一個玉鐲,月光那樣好,照耀在他的側臉上,我有一瞬間的失神,他嘴角恍若星辰的微笑一如從前模樣,我還以為是在夢中。
“諾。奶奶讓我送來的,怕你失了我慕家的面子”他不由分說的拉過我的手,輕輕將玉鐲套在我的手上。
我們到戲場的時候已經開場有一會子了。慕楚歌坐在老夫人左邊,對著臺上的戲子癡癡地望著。我默默走到老夫人身后,陪她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臺上的虞姬深情的望著霸王,我從她的眼里看到了異樣的光芒,大約那就是愛吧。
散場后我一個人走在錦江城的街道上,皎潔的月光,燈火通明的幕府,微波粼粼的錦江。安靜,祥和。
那時 我還以為我會在那個叫做錦江城的地方過完一生。
那是1930年,十六歲的慕錦江記憶里錦江城。
《二》
抗日戰爭槍聲打響時,我還在準備著我和慕楚歌的婚禮。老夫人說,今年的九月是難得的好日子,我和慕楚歌也都不小了,該把婚事辦辦了。
就像民國初年,中國忙著學習新文化,忙著五四愛國運動,對那時尸橫遍野的一戰保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錦江城的人對盧溝橋事件也沒有太多恐慌,錦江城與世隔絕多年,他們早就沒有了熱血。
這么一打仗,慕府在外做生意的人便都回來了,慕府一下子變得異常熱鬧起來。
慕楚離去了英國也有三年了。
慕楚歌這幾年對我很好,雖然他的智商只如十多歲的孩子,但也正因如此,他身上的純真善良也一直如初。他總是跟在我后面,一遍遍的喚我,錦兒。
若不是有婚約,若不是我是幕府撿來的孩子,我想像慕楚歌那般待我好的人,我們必然會成為好朋友的。可是現實是沒有那么多如果的。從我被老夫人從錦江帶回來時,命運便順著它的軌道運轉起來。就算一生窮盡,所能改變的也只是結局。
錦城小報每天都報道著戰況,我知道東北三省淪陷了。那些港口被強行開設…看著這些與我在同一個國家卻十分陌生的地方被侵略,我每天祈禱著,希望不要禍及到錦江城。而我忘了它本是貫通南北的長江分支。
9月,我的婚禮并沒有如期到來,因為大家全把精力用在了慕楚離歸國這件事上了,亂世中歸國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9月中的時候,幕府中的長輩都去南京城接慕楚離了。那時我才知道,原來那個離我們不遠繁榮如錦的城叫南京城。
他們去了三天才回來。
還未進到府里,我便聽到慕楚歌嚷嚷的聲音了“錦兒,錦兒,快出來,看楚離回來啦。”歡喜雀躍的像個孩子般手舞足蹈。看著與他那七尺男兒的體格還真是不符。我從屋里出來,一抬頭便看到了慕楚離。他穿著一身黑色西服,幾年沒見,看起來成熟了不少。
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笑了“慕錦江,幾年不見,你怎么把自己打扮成了大嬸了”他保持著嘲笑我的習慣,我俯頭看了看自己一身米白色的洋裙,想著,他剛回來,不要與他吵架,這樣失了禮節。他看我沒有理他,就回頭問慕楚歌“大哥,慕錦江啞巴了?”慕楚歌還沒來得及回答,我便搶先一步氣急敗壞的說“慕楚離,我看你還瞎了呢,你是哪只眼睛看出我啞巴了啊?”“呦~沒啞巴呀,那就好,怎么說你也是我未來大嫂,啞巴了多丟臉了…”慕楚離忍著笑,一副關心的表情。“嗯,錦兒不是啞巴。”慕楚歌上前拉了拉慕楚離的衣角解釋道。“呵呵,哥,我知道,我累了,哥,我先去休息了…”慕楚離說著便提著行李向準備好的房間走去。
老夫人說,婚禮等到選好了吉日再辦,為此我不禁松了一口氣。
戰爭的影響使幕府一大家子都閑在家中。外面不安寧,老夫人便不愿他們為了幾個錢而在外奔波。錦江城是個古城,幕府又是個大戶人家,大家都說,挺一挺就好了,中國這么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還會懼怕那幾個小日本嗎?
慕楚離一天到晚都待在房間里,看那些都是洋文的書,慕楚歌總是喜歡拉著我去聽慕楚離說在英國的所見所聞,似乎又回到了幾年前的生活,大家天天在一起吵鬧的日子。
慕楚離說,等到不打仗了,他就帶我們去大英博物館,那里面稀奇玩意的東西可多了。
不打仗…這個秋天過去會不會結束呢?
《三》
錦江城下起第一場雪的時候,戰爭的硝煙彌漫了整個南京城。
我還和慕楚歌坐在慕楚離的房間烤著火,外面的報童早就嚷嚷起來,他們說,南京城淪陷了。
1937年12月。那時離七七事變才5個月,日本人就攻到了南京,這使錦江城的人開始慌了。
錦江城離南京不過四五十分鐘的路程,只是中間隔個錦江,而錦江只要一個僅容兩個人同時通過的木板橋,所以很少與外界來往。慕府的人說,也許我就是南京人,可到了這一步,無論是哪地方的人都不重要了,保命最重要。
錦江城的人做夢也沒想到把敵人招進來的會是他們視作生命的錦江。
日本人侵略錦江城的那日,我還在和慕楚離討論著我們是否應該去當兵支援國家。慕府的人總是說,錦江城是個吉祥之地,一定會沒事的,可慕府的人卻忘了,那條將我帶到錦江城的錦江,自然也會把別人帶來。
我不記得我是怎樣在日本人的刀下被慕楚離,慕楚歌帶出慕府的,也只記得老夫人讓我們到地窖去躲躲。她說,也許給些錢就沒事了。可當我們聽到槍聲漸弱爬出來時,空氣中彌漫著重重的血腥味,花園的青石板上的血跡都已干涸,暗紅的一。慕府能拿的,能砸的,都沒有了。我們三個瘋了般的跑每間房間,除了尸體還是尸體,就連三姨娘腹中七個月大的孩子也被開膛剖肚取了出來。我捂住嘴巴,拼命的不讓自己吐出來,慕楚歌跑到我身邊,張了張嘴吧,忍住了眼淚,慕楚離走過來抱緊我們說:“哥,錦江,還有我在,我一定會保護好你們”
很快,日本人發現了我們的存在,我們跑到了街道上,那年冬天,錦江城的街道讓我畢生難忘,也痛到骨里。
積雪還沒有化,雪水,血水溶為一片,模糊了我的眼睛,尸橫遍野呢也不過如此那些沒人性的家伙,他們連十六七歲的孩子都沒有放過,她們裸露在外面的皮膚烏紫,不知是凍的還是怎的,那些年過半百,本該安享晚年的老人,他們瞪大雙眼,仿佛看到了修羅,他們的身上槍傷,刀傷幾乎布滿了每塊肉,那些剛會走路的孩子,我只看到了他們的身體,仿佛一個個失了腦袋的洋娃娃,那些曾一身旗袍風情萬種的女人,就那么衣不蔽體的躺在地上,胸口露出了白骨,那些妖嬈風情在她們身后的尖刀上。
我們拼命的跑,我不敢回頭看自己踏過的血肉地,身后此起彼伏的槍聲叫囂著。
錦江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日本人也追了上來。我站在江邊,看著生我的錦江養我的錦江城此時殘破的不成樣子。慕楚歌棉襖里的棉花隨著他的發抖在雪花中飛揚,我們真的成了四面楚歌,應了慕楚歌的名字。日本人不斷的逼近,慕楚離護著我后退,慕楚歌卻突然沖了出去。我們沒反應過來。他奪過一個日本人的刺刀,胡亂揮舞著。‘‘楚離,快帶錦江走!”慕楚離反應過來,拉著我就往橋上跑。我掙扎著不愿意。慕楚歌那個傻子還那里呢,他一個人就跑不掉了,那個傻子怎么那么傻。“慕楚歌,他怎么辦。我不走,他那么傻一個人,我不能走,慕楚離你放開我!你放開我!”慕楚離抱起我一直跑,我從未想過他第一次抱我會是這樣場景,我捶打著他哭的聲音沙啞還在叫嚷著回去找慕楚歌。我聽到身后日本人大罵支那豬和刀刃穿透肉體的聲音,我看到雪花定格了。然后慕楚離把我放下了。
“錦江,你知道吧,南京城。他們說你應該就是那里的。你回去吧。去吧”
我還沒明白慕楚離的意思,他就順著橋跑了回去。我站起來也要去。他推了我一把,搖搖頭笑了。
“錦江,去吧,我去找我哥。我不能放他一個人,你要活下去”
我看著他的背影卻挪不動腳步。我知道這下是真的到了離別的時候了,而我要活下去。
《四》
我合上書本笑了。眼睛開始漸漸不好使心卻越來越明朗了。那些以為被忘記的回憶都打開了。
我不敢直視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它怕是不會記得那個錦江邊上的小鎮,可我無法忘記。
你若問我作為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當時是什么樣的。
你知道一個叫錦江城的地方嗎。
I247
:A
:1671-864X(2015)09-0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