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鐵晟
初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董鐵晟
科技型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這類型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如何利用它們所擁有的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融資,成為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文章就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面臨的問題展開研究,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知識產權 質押 融資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及基本類型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的所有權,客體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識產品,一般是由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規定了6種知識產權類型,即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并規定了知識產權的民法保護制度。
(二)知識產權質押
知識產權質押,是指知識產權所有者將其可依法轉讓的商標權、專利權及非專利技術等移交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保障債權人實現權利的一種擔保制度。在質押關系中,債務人或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用以質押的無形資產為質押物。
1.破冰階段(1999年——2005年):20世紀90年代,隨著對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價值認識的深化,我國也開始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可行性,并在1995年頒布的《擔保法》中明確規定依法可以轉讓的專利、商標專用權中的財產權可以質押。隨后,一些企業和銀行進行了試點,如1997年南通櫻花化妝品有限公司,以商標權為質押從銀行獲得600萬貸款,但由于無形資產質押的特殊性,銀行行動并不積極,各地仍是零星、小范圍的試點,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實施卻困難重重,不少企業的質押要求甚至遭到拒絕。2004年,全國辦理專利權質押僅37件,2005年為66件。
2.起步階段(2006年——2008年):2006年9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人民銀行召開知識產權質押討論會,首次就知識產權質押問題公開質詢意見。截止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先后批復了16個知識產權質押試點單位。
3.提速階段(2009年——今):2009年知識產權質押登記為168份,金額為74.59億元;2010年登記362份,質押金額70.66億元;2011年質押金額 81億元; 2012年質押登記835份,質押金額141億元。而商標權質押的金額數據顯示:2009年為101.46億元;2011年為133億元;2012年為214.6億元。
(一)相關法律制度欠缺
我國目前有關知識產權權益處理時,雖然已有《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但是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這個復雜而又具體的問題方面,缺乏與此相對應的專門法律制度予以規范。我國《擔保法》第79條有關知識產權質押、轉讓的規定,不夠具體,這導致銀行在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時可能承擔巨大的風險,所以很多銀行在面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時望而卻步。
現階段我國國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尚不完善,大致上仍以專利權、商標權的質押為主,其他如植物新品種權、工業布局設計、商號權、商譽等在法律上仍是“禁區”。
(二)價值評估不規范
準確評估質押物的價值,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評估在現代社會中已經發展成一個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然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有其獨特性造成的難點:首先,由知識產權的內在屬性所決定,無形的知識產權與有形的不動產和動產相比,知識產權價值具有不穩定性,更易受到政策、技術和市場等因素的影響,波動性較大,因而難以準確估值。其次,目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還是使用資產評估一般方法的重置成本法、市場比較法和收益現值法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評估,沒有針對知識產權的專用方法。通常這三種方法的評估依據、角度不同,評估結果也相差很大。再次,評估隊伍執業質量和可信度有待提高。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目前國內知識產權評估行業發育還不成熟,存在著權威評估機構不多、執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了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質量和可信度,從而制約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
(三)知識產權質押物處置變現困難,交易市場尚未成熟
知識產權無法獨自帶來收益,必須與特定的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和銷售渠道等生產條件相結合,才能產生穩定、持續的現金流。這一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識產權的流轉范圍,從而增加了知識產權處置變現的成本。
我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發展還不長,并且銀行和企業間的不協調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我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有所阻滯,這幾年雖有所發展,但遠沒有形成統一的全國性的交易市場。另一方面,我國沒有規范的產權交易市場,也沒有專門的法律來解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實現的問題。交易市場不規范,銀行不能確定是否可收回貸款,自然不敢借錢給企業。
(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法律制度
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在發達國家已成為一種較成熟的融資貸款方式,有效促進了各國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知識產權都適于質押。知識產權還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的發展,新型工業知識產權不斷涌現,致使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現階段我國的法律制度在知識產權方面更多集中于商標權、專利權,而對于其他種類的知識產權,仍需多多關注。另一方面,針對現今的法律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對于質押前質押物的確認、融資后質押雙方的權利義務等都需要進一步的法律規定來進行規范。
(二)完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
1.完善知識產權評估規則。在現行無形資產評估規則框架下,分別制定專利、商標、著作權價值評估指南和操作規范,細化知識產權評估準則和標準,增強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科學性和操作性。
2.規范發展知識產權評估機構。以引進和培育相結合,引導和鼓勵專業水平較高的境內外評估公司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帶動試點地區評估行業的發展,培育一批市場公信力高、評估價值市場認可度強的專業評估機構。
3.推動銀行機構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內部評估體系。銀行機構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加強對新興戰略性產業的跟蹤研究,提高識別和評價高新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及其發展方向和市場前景的能力,為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創新提供人力和技術儲備。
4.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評估的數據庫,針對我國知識產權交易數量小、透明度不高等情況,應建立一個更為完備的數據庫系統,對知識產權質押評估進行合理的分類整合,建立一個具有參考性的體系。
(三)做好知識產權質押物處置擔保
知識產權質押物的獨特性造成的處置問題,雖不能完全避免,但應提前做好預防,除了必要的市場調查,做好該質押物的價值評估,也應做好提前的保值措施。政策性保險機構在對商業金融機構投保的相關業務授信額度與質押知識產權的評估價值進行查核,確定是否承保,以及確定保險金的賠付比例,以有效加強各當事人忠實履行自己的義務。而銀行也可根據保險機構的賠付比例來進一步預測該質押物的風險狀況以及未來各種狀況下的收益。
(四)積極培育知識產權交易市場
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發展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知識產權市場是作為各種智力活動取得的財產權利集中交易的場所,具有交換信息、發現價值的功能。其中交換信息是基本功能,知識產權只有放到市場中才能確定其是否有獲得收益的可能,而確定價值是知識產權在市場流通過程中的自我定位,也是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功能的進一步發揮。我國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時間短,交易市場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應整合各地分散的知識、技術產權交易所,搭建統一的區域性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形成統一的全國性的交易市場;交易品種力爭涵蓋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各類知識產權,形成暢通齊全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
[1]馬傳福.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若干問題研究.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0(6)
[2]胡鞍鋼.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1949-2012).中國科學院院刊,2014(3)
[3]王磊,王淼.我國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的可行性及存在問題.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4)
[4]丘志喬.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障體系的構建.金融與經濟,2011(9)
[5]王磊,趙利梅.無形資產質押的條件和范圍.中國發展,2007(3)
[6]王卓,崔樂泉.對我國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知識產權制度兼容與互動的研究.體育科技,2012(9)
(作者單位:太原工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0)
(責編:賈偉)
F275
A
1004-4914(2014)12-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