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 要:隨著新地理課程標準的出臺,可持續觀念的樹立已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的主要要求,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地理教師需要著力培養學生對各要素之間的綜合性與聯系性能力,聯系知識,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本文便以當前教學條件下,影響學生遷移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為研究基點,并以湘版初中地理教材為例,分析如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關鍵詞:遷移能力;地理教學;聯系
所謂的遷移能力,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對另一個學科領域的知識產生的影響與作用,實際上是一種舉一反三,將知識體系之間建立起聯系的學習能力。近年來我國初中地理教學,開始逐漸重視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這也就是所謂的遷移能力的培養,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不僅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相應的要求。
一、影響學生遷移能力培養的主要因素
當前,在我國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雖然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地理教學體系做出了相應調整,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作為,但仍存在一些影響學生遷移能力培養的因素,從教師與學生這兩個教學主體角度看,具體如下。
1.教師對遷移能力沒有足夠認識
我國義務教育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較大,雖然已經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著力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與素質,但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經驗不足,教師培養學生素質的意識也相對薄弱[1]。在當前的初中地理教學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單純地參照地理教材進行授課,不僅教學氛圍呆板枯燥,還無法將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效地聯系起來,造成學生的知識點分散,無法構成系統的學科知識結構,學習效果欠佳。
2.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
每個學生因自身素質與學習能力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不同學生對同一個知識點的理解也很有可能會有所差異,而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已經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與知識認知結構,加之不同的思維習慣,使得每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效果,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其遷移能力的培養產生影響[2]。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針對以上影響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的因素,筆者認為初中地理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以真正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1.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了解
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師來講非常重要,在我國,很多學生在兒童時期便已經開始接觸地理知識,而初中地理教師需要把握這一特征,將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有效聯系起來。初中的地理教師需要對小學地理教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分析在小學地理教學結構中,有哪些可以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服務,以便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將知識點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2.打好學科領域基礎知識
打好基礎是培養一切能力的基本條件,因此,初中地理教師需要正確科學地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只有以此為基礎,才能夠讓學生實現舊知識與新知識的有效結合與遷移。舉例來說,在進行湘版地理教材七年級下冊的學習之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七年級上冊所學的內容進行回憶,并將知識點聯系起來,根據上冊所學到的知識框架,分析下冊中的教學內容[3]。運用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減少負遷移,培養學生的知識聯想能力與思維發散能力。
3.將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需要學習對生活與自身發展有益的地理知識,這也是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來創設情境,或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融入到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將問題與知識相聯系的遷移能力,進而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論
教師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了解、打好學科領域基礎知識、將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參考文獻:
[1]蔚東英,王 民.協作學習在地理教育中的運用——以全球地理教育在線中心CGGE項目為例[J].地理教育,2007(01).
[2]王 志,徐秀梅.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跨學科整合的相互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3]廖榮華,歐雁賓.略論經濟統計圖在經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1987(02).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華僑中學)